“一旦赋能,就要可信。我们说商业合作伙伴一定要找靠谱的,人工智能一旦‘坐到商业桌上’,也一样。”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通科技,股票代码2495.HK)创始人、董事长汤敬华说。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数字化发展大会暨数字经济高端峰会上,汤敬华谈及可信问题。他称,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声通科技提出了可信人工智能实现架构方案。
可信需要技术支撑
成立于2005年的声通科技聚焦CoAI(交互式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向企业级用户提供全栈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立20年来,声通科技形成了面向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通信、智慧出行等核心行业的全栈式CoAI解决方案。
“整个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端有多媒体感知,中间有人工智能的理解和生成,最后形成多人协作和决策,这就是声通科技一直在打造的。”汤敬华说。
他介绍,声通科技是做多媒体“出身”的。“我们一开始对接的不是文本,而是语音,对话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语音里包含的文字内容,并且要感知语音里的情绪。有时候人与人的对话,情绪比文字本身更重要。”他说。
从最初的便民服务热线,到而今将车联网等传感设备作融合通信接入,并逐步走向数字化管理,声通科技在与企业对接、助力企业进行智能化提升时,摸索着行业的可信需求架构。
可信是否要求100%准确?关于准确度这个问题,汤敬华是这么看的:即便是雇人来做相关工作,也不能保证100%准确;如果人工智能做得比一般人好,那就是挺合格的;如果超过90%的人,就已经是“优秀员工”了。
在汤敬华看来,智能化商业落地除了看准确度,还要关注准确度背后所需的成本,看相应的投资回报率。“现在我们已有一个概念,不要求100%准确,而是要求一个合适的准确度。但是这个合适是多少,根据场景不同而各异,在有的场景里,80%、85%的准确度就可以了,有的则需要90%以上,还有的场景甚至需要准确率达到99.9%。”他说。
可信还需要综合能力支撑
眼下,智能驾驶的安全备受关注。智慧出行也是声通科技聚焦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相关讨论,汤敬华认为,要客观去评估,因为没有哪一种技术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一定是相较取得更高的安全系数。
在他看来,一方面,大家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让技术发展出现停滞状况。但另一方面,他指出,相关事件也敲响一记警钟:在一些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上,安全可信是重要底线。
“在作重大决策的时候,整个过程不能是一个黑盒子,不能是随机性的,而需要相对有边界、确定性、可信赖、可靠的内容。”他说。
他认为,整个可信人工智能不仅仅需要技术支撑,还需要综合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可信人工智能不仅需要使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数据进行训练,还需要整个平台有可信度,管理体系和持续化运营能力也很重要。
业界也在行动。今年2月,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简称:商创院)的首个创新实验室——可信AI产业应用创新实验室揭牌亮相。
该实验室联合主任、声通科技副总经理郑波表示,声通科技在发展中构建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产品部三位一体的研发生态体系,联动更多院校、机构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创新技术;商创院作为创新型研究智库,深度挖掘长三角创新案例、联动政产学研诸多创新资源;相信双方合作,能在可信人工智能探索上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蚌埠新闻网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