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主持人语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最严重时给社会各个行业几乎同时按下了暂停键,但有一个行业例外,那就是电子商务以及与电子商务相伴相生的网络直播带货。
这种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上的零售商业形态,不仅给互联网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也让更多的实体商业在疫情期间学会了危中寻机,特别是传统生鲜行业通过电子商务活动迎来一拨强劲增长。
自2017年启动“电商蚌埠”建设以来,我市的电商行业或产业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市电商行业哪些短板?面对疫情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如何推动电商经济快速回血?在疫情深度影响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当下,行业主管部门、电商企业和产业园区将会有哪些新思考?三者又如何齐心携手推动电商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本周受邀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的三位嘉宾,将就这些话题展开充分讨论与交流。
●一场疫情,加速了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的步伐,电商成为疫情期间沟通供给需求的桥梁和通道。
●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需要借机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态模式,完善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从而缓冲和稀释不良影响。
江志平 市商务和外事局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科科长
●疫情影响具体到电商行业,从上游的供应链到物流,再到平台和消费者,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电商经济走到今天更注重内容营销,而封门闭户下所引致的内容消费需求,又为电商内容营销的强势崛起提供了契机。
李先玉 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总经理
●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让电子商务成为“主角”而非简单的补充,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政府主管部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电子商务企业都应发挥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现共赢。
张宇婷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
深度对话
“电商蚌埠”有建树 电商应用待提高
主持人:自从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网络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购已经发展成为百姓消费的重要渠道。具体到蚌埠,电商行业或电商产业目前是个什么情况?
江志平:从一线城市兴起并快速向下渗透的电子商务,在蚌埠已经绘制了这样一张“时间表”:2013年,安徽省政府提出支持蚌埠建设成为省内三大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推动蚌埠电子商务产业辐射全省、影响全国;2014年,怀远县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蚌埠获批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六个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电商蚌埠”建设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网上零售增长贡献提高,实现网上零售额70.18亿元,较上年净增10.5亿元。
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员工们忙着打包订单商品。
具体来说,十三五以来特别是“电商蚌埠”建设以来,我市围绕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跨上新台阶、电子商务集聚效应明显增强、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入全省前列、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效果明显等目标任务,打造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特色鲜明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扎实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目前,全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建成电商产业园区8个,其中,省级电商示范园区3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5家。创建省级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1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20个,积极对接京东、慧聪、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商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京东云数字经济皖北区域中心”项目和“敦煌网”。
跨境电商作为国内电商的升级以及传统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我市也不例外,这里多说一句。近几年,我市围绕外贸升级和转型,积极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从建设运营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政策引导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等几个方面,鼓励传统生产型企业和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拓展外贸业务,取得了不错进展。
李先玉:蚌埠对电商行业的重视,从对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落户助力及运营支持可见一斑。作为该产业园的运营责任人,我亲眼见证了蚌山区政府从和平乳业手中租下整栋厂房发展电商的决心,与杭州聚本商谈电商产业合作的信心。据我了解,目前蚌埠市新注册电商企业60%来自蚌山区,新增电商销售额70%来自蚌山区,这也凸显了蚌山区作为全省电商示范区的地位。
我们园区作为皖北地区唯一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本着集约建设配套完备的电子商务流通供应链、承接华东地区优质电商转移的理念,旨在以整合资源、集成服务、智慧化管理来抢占皖北地区电商产业高端。自2015年7月启动运营至今,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230多家,其中限上商贸流通企业32家、规上服务企业3家。2019年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9.26%,税收过亿元,同比增长50.65%,日平均发送包裹近5万件,稳居皖北同类型园区首位、全省前五。从电商企业集聚度来说,我们园区在皖北地区是做得最好的。
张宇婷:在驻蚌高校长期从事电子商务相关教学与研究,我留意到蚌埠本地的电商行业,近些年在摸索中取得不断发展,背后的加推因素也不得不说一说。比如,在各县区布局的电商产业园区、电商孵化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之外,蚌埠还相继建成的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等等,这都为进一步优化蚌埠市的电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电商行业有没有暴露出什么不足?
江志平:无论是日常还是疫情这种非常时期,我市电子商务行业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育资源丰富,但电商人才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强,但电子商务应用弱;特色农产品品质高,但网络品牌影响力弱。与此同时,大部分电商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等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看,蚌埠电商行业还缺少大的知名龙头企业带动,而以化妆品、服装为主的C端销售,很难撑起一个大产业。
张宇婷:不足之处映照的也正是电商产业有待提升的空间。这里我想说三点:一是加强电商人才引育。这并非蚌埠独有的现象,许多城市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都很迫切。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一般性电商人才的培育,更应关注高层次电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因为前者有助于普及电商应用、后者则能带动电商产业新发展。二是大力提升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可以考虑在充分利用优越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像周边省市学习,整体布局,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让电子商务成为“主角”而非简单的补充,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三是打造特色产品。比如,目前大家都比较关注下沉市场的挖掘,电商扶贫、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可能仍然需要主管部门扶持,需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逐渐有序地打造产业链。
疫情倒逼新势态 电商将迎新生态
主持人:具体到电商行业,疫情带来哪些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江志平:一场疫情,加速了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的步伐,电商成为疫情期间沟通供给需求的桥梁和通道。可以说,电商在疫情暴发后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在全面禁足的危难时刻,不仅让防疫物资顺利到达需要的地方,还在“菜篮子”“米袋子”等方面以社群电商方式提供了不少民生支持。
但是,在整个快递物流全面停滞的2月,电商行业受到的打击和线下实体商业一样,都非常大。可以说,电商所深度依存的物流配送,牢牢扼住了它的发展。即便在物流配送逐渐恢复之后,也很难快速回补电商在此之前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倒是因疫情所逼尝试触网的实体商业,借助小程序电商、直播电商和社群电商为我市电商产业助了一臂之力。1—4月,全市新增工商注册登记电商企业218家,占去年全年新增总数的61%;全市网络零售额21亿元,其中,8家年网上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重点电商企业网上销售额合计2.18亿元。
李先玉:抛开2月城市停摆、物流停滞等影响因素不说,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商行业的影响,在复工复产之后出现“分水岭”。以我们产业园为例,处在快消序列的家居百货、母婴用品类很快超出同期水平,有的甚至出现业绩暴涨,但处在中高段位的美妆护肤品类却出现了负增长。同时,作为皖北地区唯一一家跨境电商产业园,我们园区的跨境B2B下滑得也很厉害,1—4月下滑接近70%。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看,在疫情开始到行业复工之前,网上订单客户选择退单的比较多,也由此导致了复工伊始的“抢发货、抢订单”现象。换句话说,园区电商企业复工后,一边争分夺秒地赶发春节期间积压的订单商品,另一边利用直播、社群等各种电商渠道设法提高订单量,解决库存问题。
主持人:疫情对很多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让面对面接触性经济严重受挫。换个角度看,这种局面是否意味着电商发展迎来新风口?电商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迎来“加速跑”?
张宇婷:事实上,2003年淘宝诞生时面临的情况是非典的大范围蔓延。当时,人们对于淘宝,对于电商的了解非常有限。恰恰是这样的一次机遇,成就了淘宝。那么,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在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的引领之下,我们目前的电商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思想意识,包括受众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都远远优于过去。在当前形势下许多企业(包括管理者)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这一点很关键。今年的疫情对于各类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波及面广,影响周期可能还会持续,但也是新机遇。
个人认为,电子商务企业面对9亿多网民,可以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重视以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下沉市场,这可能是值得期待的网络消费增长空间;二是要关注模式创新,比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工厂电商等,让“主流的人购买主流的产品”,推动电商行业整体的发展;三是要关注跨境电商的发展,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将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李先玉:疫情给各个行业造成的影响,不一而足,很难量化。具体到电商行业,因类目而异。有些类目一路看涨,有些类目持续走低,都是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直接相关。总的来看,从上游的供应链到物流,再到平台和消费者都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就我们园区而言,今年全年的网上销售总体不会下滑。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因为政府层面加大了对无接触消费、无接触服务的支持力度,网上销售的趋势向好,另一方面,跨境板块的动能也会随着国内外抗疫形势的好转而得到逐渐释放,毕竟有的国家的产业链条并不齐全,特别在某些特殊工业原材料方面。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是有机会在这方面抢占世界风口的,比如在玻璃纤维短切方面蚌埠有很大优势,我们也很容易“近水楼台先得月”。
江志平:一场疫情检验了电子商务在保民生、促消费方面发挥出的作用,也让很多企业主动探索宅家易购、直播间、品牌微信粉丝群、网上购物节等新电商模式,主动充实到电商群组中,助力电商产业新发展。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冲击的企业,尤其需要借机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态模式,完善生态链上的每个环节,才可以保护企业少受影响,从而保证行业受到的冲击得以缓冲与稀释。
线上线下强互动 内容营销见真章
主持人:一场疫情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也倒逼越来越多的实体商业触网触播,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新零售发展态势。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产业园区,或是行业主管部门,接下来如何齐心携手,推动蚌埠电商产业大发展?
江志平:电商行业发展到今天,加速行业整合十分有必要。数字经济的实现,也需要构建系统化、联合化的大电商网络,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平台。这是政府层面需要着重思考并推动实现的课题。作为电商经营主体,无论是园区和企业,更应该把精力放在零售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上。
根据疫情期间大型综合商场纷纷试水的网上复工模式和业态,我们将持续给予鼓励和支持。为加快推进“电商蚌埠”建设,提升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成果,促进蚌埠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大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力度,支持和鼓励电商产业园、网商协会、大型电商企业或有资质的电商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电子商务培训,对电商服务企业为商户提供软件研发、技术推广、网店设计、包装策划、运营辅导等专业的综合性电商服务给予奖励。事实上,相关的支持政策已连续几年通过省、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兑现。
在做大跨境电商方面,我们将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对接亚马逊中国总部、网易考拉、唯品国际、阿里国际、E-bay、小笨鸟等跨境重点电商企业,通过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跨境电商人才、支付、物流、关检等方面障碍。到目前,我市已成功引入山东珏金跨境电商孵化公司、惠桥APP、东方机械网、笨鸟社交等专业企业入驻。去年还专门出台了“跨境电商十条”,用来培育企业主体,支持国际物流发展。
张宇婷: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也恰恰是全民电商的一种表现,有赖于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受众群体的支持。当然,这也进一步带动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第三方支付、物流等生产线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依托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所催生的新业态,带动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电子商务企业都应发挥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实现共赢。对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提供政策扶持以及引导,兴建电商产业园区,通过构建平台吸引更具价值的电商企业,优化电商产业链,有助于蚌埠电商产业的大发展。对电商产业园区而言,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环节,发挥集群作用,实现电商企业间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电商企业而言,要明确自身已经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中发挥重要节点的作用,并最终实现“主管部门带动+产业园区搭台+电商企业唱戏”的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的电商生态。
李先玉:随着国内网络营销行业的不断健全,尤其是电子商务B2C和团购的兴起,网络营销策划人员、网络推广人员、懂SEO的技术人员以及通过网络销售产品的销售人才都异常抢手。如今,这些人都有了自己的职业身份:就在今年5月,人社部新增10大新职业中就有互联网营销师,新增8个工种中就有直播销售员。这份权威认证,说明国家对网络营销不仅有认识,还有支持。
但是,网络营销除了早期针对产品自身的营销外,现在更注重内容营销。特别是封门闭户下所引致的内容消费需求,为电商内容营销的强势崛起提供了契机。各平台在直播、短视频方向的持续投入,加强了内容供给和消费需求的衔接,特别是在用户浏览时长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作为社交内容流量入口的抖音、快手等社交内容平台,和作为消费流量入口的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实现了较高的流量转化。
关于日益风靡的直播带货,我不认为只是“一阵风”,相反会长期走下去。关于这点,从淘宝、天猫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刚开始,随意拍几张实物照片,不用质量多好,只要挂上网就能轻松推广。慢慢地,随着店铺群体越来越大、消费者审美水平日益提升,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特别是美工团队把店铺装扮得漂漂亮亮,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付费推广。再后来,仅仅只有照片推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选择了,就出现了15秒的短视频。到现在,直播风行,消费者不用看照片和视频,点开直播界面可以更直观看到产品。伴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直播还会越来越多地被商家所利用,所以我认为,它不会轻易被淘汰。只不过到后期,会像微商一样慢慢被行业所规范。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做内容营销,那些不尝试接受新事物的企业以后恐难“活得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