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香菇宝宝”的鲜美,等不了!

2025-11-26 09:54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陈瑶 文/图)  眼下,正是越夏香菇收获的时节。在蚌山区燕山乡机场新村的香菇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朵朵肉厚形圆、菌盖饱满的香菇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长势喜人。然而,面对这难得的丰产,村民们的脸上却写满了焦急与忧愁。

当记者走进机场新村的香菇大棚,一股混合着椴木清香与潮湿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初冬的寒冷。一排排一人高的架子上,一万两千个菌棒如士兵般整齐列队,构成了一个令人新奇的立体农场。而真正的主角,是那些从菌棒中奋力钻出的“小精灵”——朵朵浅褐色的越夏香菇。它们有的撑着小伞,伞盖肉嘟嘟的,带着天然的裂纹,如同精美的瓷器;有的还是紧紧包裹的“香菇宝宝”,菌柄粗壮,预示着未来饱满的肉质。在恒湿恒温的环境里,这些香菇安静而蓬勃地生长着,几乎能听到它们汲取养分、撑开菌盖的“滋滋”声。

“你看,就这一会儿,感觉又大了一圈。”村民李耕宣小心翼翼地托起一朵香菇,眼里有骄傲,但更多的却是化不开的愁绪。她的手指过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个棚,每天都能摘下两百多斤这样的好菇。”

然而,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如今成了沉甸甸的负担。水灵灵的香菇看着就惹人喜爱,但李耕宣知道,它们的“青春”很短暂。

“我们的冷库最多只能存2000斤,按照现在每天只能卖出一半的情况,顶多再撑几天。”机场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陶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语气焦急,“一旦采摘,鲜香菇的最佳赏味期也就一周左右。但按目前的销量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上百斤这样优质的鲜菇,因为找不到买家而白白损耗。每一朵,都是农户的心血和希望,我们也希望在它们最新鲜可口,营养价值最丰富的时候进入广大消费者的餐桌。”

今年,机场新村用乡村振兴扶持资金投入10万元建设了越夏香菇大棚发展村集体经济,经历了6个月的耕耘,没想到在收获的季节遇到了难题。第一茬香菇的生产周期大约持续30天左右,总产量6000斤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销售渠道和模式进行售卖,将会有3000斤左右的香菇滞销。

让农户们如此珍视的香菇,究竟好在哪?李耕宣介绍,这里的香菇,消费者可以直接来大棚采摘,即便是零售、订购,最快也是1小时内即可到达,这种极致的“鲜”,是任何超市里的冷藏货都无法比拟的。它意味着更紧实的肉质、更浓郁的风味。而且越夏香菇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香菇更为丰富。只需简单烹饪,其鲜味物质便会充分释放。无论是煲汤、素炒,甚至只是切几朵做一碗清汤面,都是纯净、自然的鲜味体验。

现在,这份来自燕山乡深处的自然馈赠,正急切地寻找懂得它的味蕾。我们呼吁本市的生鲜超市、餐饮企业、食堂以及每一位热爱美食的市民,伸出援手,别让这份鲜美被辜负。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