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左手牵孙,右手侍亲!葛林芝:16 年跨血缘陪伴,让 97 岁奶奶安度晚年

2025-11-26 10:21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陈昂  谢祖武 文图)在蚌埠市龙子湖区李楼乡韩葛村,村民葛林芝的名字,是乡邻口中 “孝” 的代名词。这位 1979 年出生的普通农村妇女,用 16 年日夜陪伴,将无血缘关系的卧床奶奶护得清清爽爽;又在三年前添了新身份 ,当上了奶奶,从此左手牵幼孙、右手侍老人,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生动体现。

2000 年与丈夫结婚后,葛林芝便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公婆照料年事已高的奶奶纪秀兰。2009 年,公婆因身体与农活分身乏术,30 岁的葛林芝毅然接过全天照料的担子:“奶奶没人守着不行,我年轻,扛得住。” 为了离老人更近,她把自己的床铺搬到老人床边,这一 “挪”,就是 16 年 —— 从村里的自建房到 2019 年迁入的安置小区,住处换了,“床挨床” 的陪伴始终没变。

凌晨天未亮,葛林芝的身影已轻手轻脚忙碌起来:先帮老人翻身、擦洗,再去厨房熬一锅软糯的小米粥,蒸一碗易消化的鸡蛋羹,“老人肠胃弱,热乎软和的才舒坦”;夜里老人翻身困难、咳嗽一声,她总能立刻惊醒,掖好被角、端水喂药是常事;为防褥疮,她坚持早晚两次给老人按摩,顺着筋骨轻揉慢按,边按边和老人唠家常;床单被褥常换常洗,屋里屋外扫得一尘不染,十几年下来,卧床的纪秀兰始终清清爽爽,身上从没红过一块、烂过一处。


农忙时节是葛林芝最累的时候:天蒙蒙亮先伺候老人洗漱吃饭,再扎进玉米地和公婆一起忙活,中午火急火燎赶回家做饭,转头还要接放学的孩子。地里累得满头汗,回到家依旧乐呵呵给老人揉腿捏脚,“生活的担子沉,但守着奶奶,心里踏实”。

三年前,孙儿的出生让葛林芝的生活更 “满” 了。她把孙儿抱在怀里,给老人讲村头的新鲜事、孙儿的调皮劲儿;哄睡孙儿后,总要再起身摸一摸老人的被褥暖不暖;送孙儿出门玩耍的间隙,得赶回家给老人喂饭擦身。“一边是软乎乎的娃,一边是离不开人的奶奶,俩都是心头肉,哪头都不能松。” 她总这样说。

如今奶奶已经 97 岁高龄,2025 年 6 月,纪秀兰的身体突然急转直下,痰液阻塞导致呼吸困难、无法进食。葛林芝寸步不离守在床边:听到老人喉咙里的异响,就立刻小心翻身、拍背,用棉签一点一点清理痰液,常忙碌至深夜;老人吞咽功能弱,她把饭菜磨成细腻的糊状,用小勺一口口喂,一次喂食要耗近一个小时。那段日子,她既要盯着老人的呼吸,又要哄着哭闹的孙儿,家务、农活也没落下,瘦了好几斤,却从没喊过一句累。好在老人奇迹般好转,如今精神尚佳,成了家里 “温暖的生命亮色”。

孝行像种子,在孙儿心里发了芽。刚满三岁的孩子,常学着奶奶的样子,跑到太奶奶床前 “递水杯”“揉胳膊”;长大的子女归家,第一时间就到太奶奶床前陪伴;丈夫在外务工,总感慨 “家里多亏有她撑着,她是主心骨”。

“这都是小辈该做的。” 面对乡邻的夸赞,葛林芝总是腼腆一笑。16 年的陪伴,她用一双手,接住了 97 岁老人的晚年,托住了孙儿的童年,也把 “孝老爱亲” 的家风,种在了乡间的土壤里 —— 她的身影,是村里最暖的风景,也是 “平凡人做不凡事” 的最好证明。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