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用好“金角银边”—— 家门口的“微幸福” 转角处的“新客厅”

2025-11-26 09:30   


“民生工程进行时·身边的绿园”系列报道本期聚焦遍布城区的“口袋公园”。这些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巧妙织就的方寸绿洲,以满足群众休憩需求为核心,通过精打细算的巧思与功能复合的设计,将曾经的闲置地块变为承载街坊情谊的“社区客厅”,焕发出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城市温度的蓬勃生机。



清晨的阳光,洒在经开区治淮东路与高铁东路交叉口,三三两两的居民沿着小区外的步道慢跑,这个建在安置房小区旁的口袋公园,用5000平方米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休憩地。

我市用“金角银边”建口袋公园,群众身边的小微绿园越来越多,比如在淮光嘉苑、东航嘉苑小区,家门口的绿园就成了老街坊们的“新客厅”。

家门口的“新客厅”

“早上把孙子孙女送去上学,然后和老姐妹来这个家门口的小公园锻炼,晒晒太阳、聊聊家常,生活有滋有味!”64岁的时云是淮光嘉苑小区居民,回迁安置前,她是余滩村村民。

陈国芬、申后琴曾是时云的“乡邻”,几十年的老朋友,如今又住进同一个小区。陈国芬笑着感慨:“以前总觉得住在高楼里少了点烟火气,现在家门口就是小公园,我们每天买完菜,都在这里聚一聚,一起锻炼,这才是真正的‘家门口的幸福’!”

三年前,这处口袋公园还是闲置地块。如今漫步其间,紫薇、腊梅、桂花等各种花灌木错落有致,大妈们跳健身操、老友们在石桌上下棋、掼蛋、晒太阳聊天……居民们与儿童的欢笑交织成曲。

“特别方便!”在淮光嘉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莹看来,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不再是简单的绿化带,而是承载着街坊情感记忆的“社区客厅”。

“当初接到建设任务时,要求以绿色环保、经济实用为设计原则。”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关负责人姚春进说,“5000平方米的空地,围绕着安置房小区,分两期建成,包括休闲场地、健身广场,让‘熟人社区’家门口就有休憩地,老街坊们拉呱有去处。”


紧邻淮光嘉苑小区的高铁东路口袋公园。记者 周芳林 摄



“金角银边”里的民生答卷

相距约10公里的东航嘉苑角园,上演着相似的蝶变故事。

这个安置房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4000余平方米,处处透着精打细算的巧思:利用场地原有地形,设计了休闲广场,配套儿童娱乐、老年健身器材等设施,考虑到群众休憩、遮阴避雨需要,设置了廊架、亭子,考虑到观赏性,树种选择方面增加红枫、红梅、金桂等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营造“彩化效果”,营造开放共享的公园环境,形成“一园一品”景观格局。

“以前遛娃,要绕到胜利路上的津浦大塘公园,对面的绿园建好以后,真是方便了我们,开窗见景,下楼就是氧吧。”居民刘女士住在大唐名门小区,她推着婴儿车缓缓而行,车筐里装着刚买的烧饼夹里脊,“早上买完早餐顺路散步,幸福感就这么简单。”

不远处的健身器材区,退休教师赵大爷正带着孙子玩耍:“吃完饭带娃下来消消食,家门口就图个方便。”

下午2点,外卖骑手王师傅坐在廊架下吃着盒饭:“市中心的公园,特别便民,这里周边小区多,跑单间隙随时能在这里歇个脚。”

细心的市民发现,无论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还是风光旖旎的市郊,找一处可以歇歇脚的街角绿园,不再是件难事。

无论是淮光嘉苑、东航嘉苑等安置房小区,还是东海大道、淮上大道、交通路、迎湖路、升平街……城市“金角银边”建起了绿地广场,钓鱼台游园、淮河游园、体育场游园等一大批街角游园,让我们的城市成了一座“可以坐下来”的城市。

城市最美风景线

在东航嘉苑小区住户陈先生看来,口袋公园带来的不仅是景观:“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搞绿化、建绿园,政府真是把咱老百姓捧在手心里。”

这种“嵌入式”绿地建设具有多重示范效应:通过梳理边角地块完善城市生态网络,借助功能复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依托公众参与构建共建共治格局。

采访时,记者看到绿化工人正在高铁东路口袋公园里补种苗木。他停下机器擦了擦汗,“建园是面子,护园才是里子。”说话间,他弯腰扶正一棵被压弯的小树苗。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是城市绿园“常青”的秘诀。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才能换来市民抬眼可见的绿意常新。

傍晚时分,体育场入口旁的小广场上,围着大树设计的圆形木凳很受市民欢迎,本身也成了城市街头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将水杯、布袋放在木凳上,三三两两地坐在树下,拉着家常。

类似的情景,在我市街头较为常见。胜利路与工农路交叉口处,街角广场的大树下,几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正坐在一起闲聊,旁边的滑梯上,几个小朋友正在嬉笑。

暮色渐浓,东航嘉苑角园里的灯光温柔亮起,与近处社区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当每个角落都能触摸幸福,这就是人民城市最美的风景线。(记 者 周芳林  实习生 周子彤 通讯员 高 洁)





“王阿姨,您这太极拳打得真好!”“小伙子,在亭子里歇会儿再送餐呗!”……

采访间隙,总有居民热情招呼。

最打动人的是一位晨练大爷的话:“咱不图啥高大上,就想在家门口有个能晒太阳、能唠嗑的地儿。”

在这些巴掌大的天地里,我看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城市发展的成就、经济增长的数字,其最终的归宿,都化作了老人眉梢的舒展,化作了孩子奔跑的笑声。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