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旅“落子”

2020-09-04 08:2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禾泉小镇米粒花世界,是今夏最热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8月26日,蚌埠文旅元素高铁专列上,乘客争相展示蚌埠旅游宣传画册。          周叶栋 摄

疫情之下,市场承压。在全国旅游市场集体休眠了上百天之后,随着省内游、省际游的逐步放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复苏。

蚌埠旅游复苏的步调与全国保持一致。在抗疫转入下半场、企业开始全方位复工复产时,蚌埠用一份系统整合、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真金白银的促进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提振了旅游人越冬迎春的信心。在省内游部分开放之后,政策的牵引作用很快发挥出来——仅6月就接待了省内旅游团队178批次——唤醒了沉睡多时的蚌埠旅游消费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月接待团队旅游近200批次,意味着蚌埠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属性已经初步显露。

为了增强这种属性,蚌埠又接二连三地策划了一些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包括线下赴南京的现场地推以及“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线上的“主播带您云游蚌埠”直播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皖北人游皖北”市场联动推广系列活动、蚌埠文旅元素高铁专列打造,等等。

这些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背后是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信心——

“政”出其时 激活文旅“春水”

“一个稀松平常的周末,我带孩子下楼散步,出小区门时并没有发现异于平常的地方,等到八点半进小区时,却被两辆外地旅游大巴挡住了视线。一打听,原来大巴是北门某酒店接待的外地旅游团的车。”

姚女士是龙湖春天小区居民,她告诉记者,类似被旅游大巴“吸睛”的经历有过三次,主要发生在六七月份。

这种情况在市旅游协会副会长、蚌埠协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振华口中并不奇怪。“今年6月,仅协友一家旅行社就接待了5000+游客。尤其是6月的前两个周末,每个周末都有80-100辆旅游大巴开进蚌埠开展两日游。”李振华回忆,当时出现中高端宾馆和快捷酒店一房难求的局面,淮河北边和大学城的酒店都安排上了。

从组团游到地接游,这种旅游风向的转变,为什么在一场漫长的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之后得以出现?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受访人士无不将其归功于疫情期间出台的一份高质量文件的“政策刺激”。

这份基于提振行业消费信心、促进旅游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高质量文件,是4月23日出炉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共涉及16个产业板块、47条政策,在行业人士的解读里,几乎条条都是“干货”,条条都是“真金白银”,被认为是支持力度更大、扶持面更广、操作性更强的行业扶持政策,是原有扶持政策的“升级版”。

“特别是针对旅游市场开发提出的‘对组织市外旅游团队来蚌旅游的旅行社给予一次性奖励’政策,大大刺激、调动了省内外及本地旅行社的积极性。”市文旅局副局长伍旭峰告诉记者,《意见》的出台恰逢省内游全面放开,全省各地旅行社很快便推出蚌埠特色游精品线路30余条,迅速引爆蚌埠地接市场。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11家地接社共接待来自省内旅游团队游客18829人次,同比增加约900%,其中发自合肥、芜湖、铜陵、宣城的团队游人次排名前四,分别占比26%、20%、16%和10%。同时,蚌埠各大旅行社在地接人次方面也是创下新高,其中协友旅行社在推出蚌埠旅游线路的第一周就接待了25批团队游,合计1300余人次;旅游集散中心在6月前两周共接待108批旅游团队、5733人次。

伍旭峰据此分析认为,蚌埠在当时疫情管控仅开放省内团队游的前提下,在大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刺激下,“基本结束了蚌埠没有大批量地接游客的局面,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转折”、“蚌埠由旅游输出城市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属性已初步显现”。

政策催生了人气,人气也抬升了名气。也是在那段时间,“蚌埠五大必到打卡地”有了空前的话题度和热度。其中,文化打卡地——蚌埠市博物馆在6月第一周累计接待省内游客4828人次,赏花打卡地——禾泉小镇米粒花世界更是创下了一周接待5万多人次的纪录。地标打卡地——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漫游打卡地——涂山彩虹大道、美食打卡地——篾匠街、蚂虾街,都成为旅行团流连不已的场景。

人气的背后,还有财气。尤其是那些受疫情严重影响的酒店住宿行业、餐饮业、夜游消费、旅游商品等,因为游客的到来重新焕发生机。根据市文旅局对旅游消费的调查,卫食园曾一周接待5000多人次,年货腊味被抢购一空,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精诚徽药一周接待1500人次左右,人均消费30元;亚太石榴酒公司一周销售额同比增加30%;星级酒店团队接待量同比增加20%左右;蓝莓庄园人均消费50元以上,海洋乐园人均消费55元,禾泉小镇人均消费65元、花博园人均消费50元左右……

可以说,在鼓励省域内循环的特殊背景下,蚌埠靠政策撬动的地接游,带动了旅游消费逆势增长、强势回补。

“疫”后时代 旅游营销“加力”

几年前,为了追求1+1>2的文化旅游效益,原先自成一家、各自战斗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牵手走上了联姻道路,合称文旅产业。而要想做好文旅结合文章,还必须先从文化和旅游两个维度对双方进行一番理性解析。

“文化领域有‘说头’少‘赚头’的基本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旅游领域有‘声音’少‘声望’的困难困局也没有彻底突破,文化和旅游领域对城市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软环境’营造和‘硬支撑’撬动也不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市文旅局局长袁政丝毫不回避行业所面临的窘迫现实。

局面如何扭转?我市一位从业20余年的旅游人士在对比不少旅游城市的做法后坦言,“文旅业说到底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产业,营销推广是一门必修课。”

于是,借营销之力,为蚌埠文旅破冰,成为权宜之计。今年受疫情倒逼影响,蚌埠更是首次启动直播云游、直播带货活动,使线上线下“两条腿营销”持续加码——

线上,组织开展“云游博物馆”、“云游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线上直播活动,全网累计30万人次在线观看;组织开展蚌埠赏花VLOG、图文攻略大赛,征集作品全部投放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打造“云游蚌埠”热点话题;举办蚌埠首届“非遗线上购物节”,将全市非遗项目如白根柱炒瓜子、老石家梨膏糖、探哲青铜工艺、玉雕、草编、蛋雕、董湖粉丝、传统烙画、剪纸、绿豆饼、竹刻、怀远五岔烧全鸡、蚌埠传统烧虾酱料等商品,通过非遗线上直播带货的形式向大众展示,扩大蚌埠文旅商品的对外知名度。

线下,除了组织开展“春游江淮请您来”系列活动,拍摄赏花短视频、蚌埠旅游自驾攻略短视频、蚌埠旅游美食攻略短视频、蚌埠亲子乐游攻略短视频,全方位展示春满珠城、花香四溢的蚌埠旅游形象外,还组团赴南京等高铁沿线目标城市现场地推外,并以当下较为时尚的方式精心打造了G1204次“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冠名高铁蚌埠专列,通过高铁车厢广告的静态投放和高铁站点的场景化动态宣传,展示了蚌埠融通南北的山水风光,开启了蚌埠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的全新旅程。

据文旅部门统计,今年一系列旅游营销活动的开展,为蚌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传播力和知名度:活动期间,蚌埠累计发布1703条“春游江淮活动”信息,其中在全国各大媒体、门户网站以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有效信息1644条,排名皖北第一、全省第三;编写发布蚌埠精品旅游线路信息105篇,美食推荐类信息127篇,酒店推荐类信息31篇,农家乐推荐类信息40篇,自驾线路推荐类信息11篇,其中向新华社、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平台推送优质稿件约200条;非遗直播观看总人数7.5万+,累计传播10万+,累计话题评论32万+,“人人爱蚌埠”微博推送话题流量全国134.2万次播放;“皖北人游皖北”活动中,通过与皖北六市开展媒体版面互换、游客资源互送、优惠政策共享,全网共发布皖北人游皖北专题信息300余条。

“别看它们现在只是一串数字,引流作用还不太明显,但放眼未来,它们终有时日会转化成蚌埠地接旅游的增量或变量,为蚌埠增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属性加油助力。”伍旭峰曾在市委宣传系统工作多年,深知宣传对于推动某些具体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他告诉记者,对文旅产业来说,营销推广也是生产力。接下来,市文旅局将充分利用皖北旅游营销联盟、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联盟、合肥都市圈城市联盟平台,加大与联盟城市的合作交流,继续在旅游营销的道路上寻求共赢之策。

据悉,蚌埠拟于10月中下旬举办第二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联盟大会,届时将邀请5省25市4县文旅主要负责人、旅游协会负责人、重点文旅企业负责人来蚌,共同探讨如何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发展事宜。

文旅“花”开 重在项目“蓄能”

然而,“用脚投票”的游客,向来是检验旅游品质的“试金石”。有说头、没看头,游客必定不会答应;有看头、没赚头,产业发展又无从谈起。如何让文化旅游既有说头又有看头更有赚头,用心打造一批品质优、特色明、引力强的文旅精品项目,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蚌埠文旅项目的培育和打造,市文旅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贾伯剑在长达十年的行业观察之后,给出了“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八字评价。在他眼里,天下产业唯“项目”不摧、唯“企业”不破。作为蚌埠文旅人,当前当以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要紧、招商是第一要事“三个第一”理念为先导,把“项目”和“招商”置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死地”而后生,引入“火红”的项目,打造“火红”的产品,带动“火红”的人气,再谱“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华美新篇。

蚌埠现有文旅项目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有公开汇报资料显示,全市目前共有花鼓灯嘉年华、热浪岛水公园、禾泉农庄、星宇文化创业园、光彩玉器文化城、中华玉博园、顺河历史文化名街等48个建成运营的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160.31亿元。全市旅游项目在库在建77个,总投资980.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5.2元。

而细细把脉这些文旅项目的不足与失养之处不难发现,蚌埠文旅之“花”要想灿烂绽放,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放眼望,在建项目更新放缓的有之——以大明文化产业园、花鼓灯嘉年华为代表,已经因建设主体规划或资金问题长时间处于停建待建状态。旅游功能不全的有之——以龙子湖景区为代表,用景区管理处主任董晶的话说,“龙子湖公园原本只是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的滨湖公园,功能定位为城市公园,与真正带动性强的国家4A级景区比,旅游功能太弱”。配套硬件和软件跟不上的更是大有所在,比如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蓝莓庄园等景区,可进入性较差,易造成堵塞拥挤;禾泉农庄、花博园、涂山等部分景区停车场规模较小,游客服务中心不规范,存在兼用、老旧、面积小等现象;大部分景区均缺乏旅游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及优秀的讲解员,在智慧旅游建设和应急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好在,以上所列短板与缺项,文旅部门已经有了理性认知和对策研究,包括如何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强力推进在库在建77个文旅项目建设;如何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谋划并包装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类、文化遗址类、实景演艺类、水上游乐类文旅项目;如何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推进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如何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文旅行业头部企业,配强专班主动出击开展招引工作,等等。

市文旅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仁良最近就把不少精力放在项目招商上,从外出参加意向性洽谈,到归来开展细节性服务,忙得不可开交。

他告诉记者,为了精准招商,市文旅局将按照谋划项目、在建项目、建成项目,细分寻找相应投资商。比如,针对需要建设的投资较大的项目,重点对接资金实力雄厚的文旅投资商。针对在建和建成项目,重点对接运营经验丰富的文旅投资商。“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扩大增量,还有利于实现存量优化。”他说。

事实上,以招商引资盘活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花鼓灯嘉年华、星宇文创产业园,已经被列为今后一个时期文旅招商的核心任务。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大项目,建设与运营一路坎坷,在今天仍被看作是蚌埠文旅产业的项目担当。

盘活它们,蚌埠文旅产业定能蓄足底气与后劲,再上一个新台阶。(完)

31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