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梅桥镇建起周口民俗馆 目前已征集到老物件700余件

2020-11-18 08:40 蚌埠新闻网  

村民向民俗馆捐赠播种的耩子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陈昂 通讯员 陈晓双 文/图)近日,淮上区梅桥镇再添新景点,位于周口村的民俗馆即将对外开放,作为梅桥镇第二个村级民俗馆,这里将展现当地农耕文化,感受新农村的时代变迁。目前,该民俗馆正在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开展老物件征集活动。

11月17日,在淮上区梅桥镇淝北村周口自然村,只见民俗馆外,两侧白色砖墙,中间门头砖草下面,墨绿色繁体书写“梅桥镇周口民俗馆”,门外两侧挂有“民俗本来承民运,乡情总是系乡风”。走进门是一个小院子,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里面便是一间普通的民房,从红色小门进去,各类展品映入眼帘,几名村民正在进行整理。

梅桥镇文化站站长韦利军介绍,之前在梅桥村利用上世纪70年代的老供销社仓库,经过改造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民俗馆,里面有很多当地农村的老物件,包括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吸引很多市民前来参观,社会反响很好。而淝北村作为2019年全省美丽乡村重点村,因为靠近三汊河,旅游资源丰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项,设立民俗馆很有必要,于是参照梅桥村民俗馆进行了设计。

“这个民俗馆的房子是村民周兵自愿提供的,他家长年在外,干得不错还买了房子,不回来了,就热心提供给村里当民俗馆了。”韦利军说,这处房屋维护得特别好,院里还有两棵柿子树,经过改造后,别有一番风味。

在民俗馆里,村民捐赠的老物件真是不少,农具有牛盘、牛梭头、扇镰刀、抓钩子等等,农家生活用品有簸箕、馍篓子、小坛子、木箱子等等。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红灯牌收音机,当年可是全家最值钱的大物件,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其中一个用于播种的耩子,是84岁的种田“老把式”张之清捐赠。张之清介绍,种了一辈子的田,他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这个耩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分田单干时从生产队分到的。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家里几十亩地,利用这个家什,第一稿年实现了大丰收,交足了当年的公粮任务,从此,家里大大小小十多口人吃上了饱饭,再也没有被饿过。农业机械化后,这个耩子被闲置,但一直舍不得扔,这下找到了好归宿。

据了解,本次征集物品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音像图片资料、档案资料和其他资料。在坚持自愿捐赠的原则上,根据老物件的性质,依据保管者的意愿,采取捐赠、征集、借用、收购、代为保管、交换、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散留在民间的老物件得到充分利用。

韦利军表示,民俗馆里看变迁,老物件中忆乡愁,梅桥镇民俗馆接受捐赠后,将向捐赠人出具收据,收据中标明捐赠物品名称、年代、质地等。根据捐赠物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颁发荣誉证书。捐赠数量大、价值高的,可举行捐赠仪式并视实际情况予以表彰奖励,展出的文物标明捐赠人姓名。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老物件700余件,欢迎广大市民继续捐赠。 

(完)                                                                                                                

17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