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郑大发回到蚌埠开始为烈士姚登五找“家”

2021-06-01 08:1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福建泉州崇武古镇西沙湾建有一座面朝大海的解放军烈士庙。庙中供奉着解放军第28军的27位烈士。近日,原市政协主席郑大发来到解放军庙参观,却发现在这27位烈士中,有一位来自蚌埠的解放军战士,名为姚登五。数十年了,他的亲人知道他牺牲了吗?接到他的烈士通知书了吗?他的后辈们又在哪?带着许多疑问,郑大发回到蚌埠开始为烈士姚登五找“家”。

5名解放军为救小女孩牺牲

47年后她建了一座解放军庙

为何叫解放军庙?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郑大发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背景。

1949年9月24日,解放军第28军84师251团部分官兵分乘6艘机帆船,从才攻占的平潭岛来到崇武西沙湾海滩短暂休息,准备继续南下参加漳厦战役。

这时,国民党军的飞机来了,飞机没有发现迅速分散隐蔽的解放军战士们,便向毗邻的崇武渔市飞过去,准备轰炸渔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为了不让无辜百姓遭受无妄之灾,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将敌军火力吸引到沙滩上。当战士们到了沙滩上,却发现沙滩上的13岁小女孩曾阿兴,为了保护她,5名解放军扑身上前将她压在身下。轰炸过后,她从人堆里爬出来,发现掩护她的解放军战士全部牺牲。

乡亲们来到沙滩,看到除了曾阿兴身边这5名解放军战士,还有19位战士的遗体。曾阿兴的母亲泪流满面对曾阿兴说:“今天起,你就叫曾恨。”

全家按当地习俗,在埋葬解放军烈士的土堆上搭起了一个棚子,也就是建了一个“庙”,里面用泥巴塑了24个小泥人,画成解放军模样,摆放在梳妆台改成的神龛上,正中间树立一个木板牌位,上书“廿四英烈亡灵”。

70多年,曾恨从小女孩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捐出一生积蓄6万多元,在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多方支援下,经过几次扩建,使“解放军庙”由板棚扩大到普通神庙大小,又请进来3位在附近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更名为“英烈廿七君庙”。

这些烈士是谁?祖籍何处?2020年11月,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将一份烈士名册交到曾恨的手上。至此,这些无名烈士找到了“名字”。

辗转多地查询多方资料

为姚登五找“家”

在名单上,是这样记录的:炊事员姚登五24岁,安徽蚌埠五区廖老庄人,1949年9月,解放军战士。

有了名字和地址,找到姚登五的家人,似乎并不难。郑大发带着这些信息,回到蚌埠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姚登五的家人。

说起寻找到姚登五家人的初衷,郑大发表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听到这样的事迹十分感动。之所以要寻找烈士的家,一是想让家乡人知道姚登五的英雄事迹,二是担心时至今日,姚登五的家人还不知道他已经牺牲在了西沙湾海滩。

结果,郑大发发现,这件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郑大发通过各种渠道咨询相关部门,发现在蚌埠烈士名单里并没有姚登五这个人。按理说,只要有烈士的地址,烈士的通知书就会寄到当地政府。

于是,郑大发找到了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郭学东,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得知这件事后,郭学东立即开始查找资料。当时那个年代,蚌埠有四个区,西市区、国庆区、中山区、东安区。在蚌埠市设市前,属于凤阳县。按照五区来找的话,从凤阳县着手,也没有找到五区的相关信息。

通过一番寻找,郭学东在最早的凤阳县志上查询到,1920年蚌埠曾经有过第五区,方位在蚌埠西南部。

“从怀远的老地图上查到,在马城附近有个姚郢,在这里有不少‘姚登’字辈的。”郭学东说,但是,当时的蚌埠地域分界只到席家沟东面,西面并不属于蚌埠。

也就是说,当时马城附近确实有姓姚的,但姚姓不属于蚌埠五区。

于是,郭学东便从廖老庄这个信息着手。在查找当时的地图和区域划分后,结果并未有廖老庄这个名称。只是在怀远北部有廖庄的地名。而在蚌埠周边地市,最大的廖姓是在淮南。

“目前还可能有以下几个推测,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从中捋出头绪。”郭学东说。

从当时历史背景分析,当时的蚌埠是由江淮军区接管,后又由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从河南商丘经过怀远进入蚌埠。姚登五会不会不是蚌埠人?只是在蚌埠待过。廖老庄很有可能是其家乡的名字。

其次,从姚登五的身份分析,一是可能是八路军,曾经驻扎在蚌埠。

另外一种是在淮海战役中,姚登五作为国民党军投诚到共产党的军队。或是在蚌埠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投诚共产党的军队。这两种身份,也都有可能。在部队统计战士信息时,姚登五最终填的是蚌埠的信息。

从年代背景、区域划分、家乡名称、个人姓氏、身份推测等,姚登五的信息稍微明朗。“我们也是想提供更多的思路,希望姚姓或‘姚登’字辈的人看到这个线索,能够回想起家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亲人。”郑大发、郭学东表示,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能够帮助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180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福建泉州崇武古镇西沙湾建有一座面朝大海的解放军烈士庙。庙中供奉着解放军第28军的27位烈士。近日,原市政协主席郑大发来到解放军庙参观,却发现在这27位烈士中,有一位来自蚌埠的解放军战士,名为姚登五。数十年了,他的亲人知道他牺牲了吗?接到他的烈士通知书了吗?他的后辈们又在哪?带着许多疑问,郑大发回到蚌埠开始为烈士姚登五找“家”。

5名解放军为救小女孩牺牲

47年后她建了一座解放军庙

为何叫解放军庙?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郑大发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背景。

1949年9月24日,解放军第28军84师251团部分官兵分乘6艘机帆船,从才攻占的平潭岛来到崇武西沙湾海滩短暂休息,准备继续南下参加漳厦战役。

这时,国民党军的飞机来了,飞机没有发现迅速分散隐蔽的解放军战士们,便向毗邻的崇武渔市飞过去,准备轰炸渔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为了不让无辜百姓遭受无妄之灾,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将敌军火力吸引到沙滩上。当战士们到了沙滩上,却发现沙滩上的13岁小女孩曾阿兴,为了保护她,5名解放军扑身上前将她压在身下。轰炸过后,她从人堆里爬出来,发现掩护她的解放军战士全部牺牲。

乡亲们来到沙滩,看到除了曾阿兴身边这5名解放军战士,还有19位战士的遗体。曾阿兴的母亲泪流满面对曾阿兴说:“今天起,你就叫曾恨。”

全家按当地习俗,在埋葬解放军烈士的土堆上搭起了一个棚子,也就是建了一个“庙”,里面用泥巴塑了24个小泥人,画成解放军模样,摆放在梳妆台改成的神龛上,正中间树立一个木板牌位,上书“廿四英烈亡灵”。

70多年,曾恨从小女孩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捐出一生积蓄6万多元,在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多方支援下,经过几次扩建,使“解放军庙”由板棚扩大到普通神庙大小,又请进来3位在附近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更名为“英烈廿七君庙”。

这些烈士是谁?祖籍何处?2020年11月,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将一份烈士名册交到曾恨的手上。至此,这些无名烈士找到了“名字”。

辗转多地查询多方资料

为姚登五找“家”

在名单上,是这样记录的:炊事员姚登五24岁,安徽蚌埠五区廖老庄人,1949年9月,解放军战士。

有了名字和地址,找到姚登五的家人,似乎并不难。郑大发带着这些信息,回到蚌埠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姚登五的家人。

说起寻找到姚登五家人的初衷,郑大发表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听到这样的事迹十分感动。之所以要寻找烈士的家,一是想让家乡人知道姚登五的英雄事迹,二是担心时至今日,姚登五的家人还不知道他已经牺牲在了西沙湾海滩。

结果,郑大发发现,这件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郑大发通过各种渠道咨询相关部门,发现在蚌埠烈士名单里并没有姚登五这个人。按理说,只要有烈士的地址,烈士的通知书就会寄到当地政府。

于是,郑大发找到了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郭学东,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得知这件事后,郭学东立即开始查找资料。当时那个年代,蚌埠有四个区,西市区、国庆区、中山区、东安区。在蚌埠市设市前,属于凤阳县。按照五区来找的话,从凤阳县着手,也没有找到五区的相关信息。

通过一番寻找,郭学东在最早的凤阳县志上查询到,1920年蚌埠曾经有过第五区,方位在蚌埠西南部。

“从怀远的老地图上查到,在马城附近有个姚郢,在这里有不少‘姚登’字辈的。”郭学东说,但是,当时的蚌埠地域分界只到席家沟东面,西面并不属于蚌埠。

也就是说,当时马城附近确实有姓姚的,但姚姓不属于蚌埠五区。

于是,郭学东便从廖老庄这个信息着手。在查找当时的地图和区域划分后,结果并未有廖老庄这个名称。只是在怀远北部有廖庄的地名。而在蚌埠周边地市,最大的廖姓是在淮南。

“目前还可能有以下几个推测,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从中捋出头绪。”郭学东说。

从当时历史背景分析,当时的蚌埠是由江淮军区接管,后又由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从河南商丘经过怀远进入蚌埠。姚登五会不会不是蚌埠人?只是在蚌埠待过。廖老庄很有可能是其家乡的名字。

其次,从姚登五的身份分析,一是可能是八路军,曾经驻扎在蚌埠。

另外一种是在淮海战役中,姚登五作为国民党军投诚到共产党的军队。或是在蚌埠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投诚共产党的军队。这两种身份,也都有可能。在部队统计战士信息时,姚登五最终填的是蚌埠的信息。

从年代背景、区域划分、家乡名称、个人姓氏、身份推测等,姚登五的信息稍微明朗。“我们也是想提供更多的思路,希望姚姓或‘姚登’字辈的人看到这个线索,能够回想起家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亲人。”郑大发、郭学东表示,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能够帮助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