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追求自我成长的教育

2021-08-18 07:45 蚌埠新闻网  

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获取、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行,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

掩卷沉思,中外圣哲的教育思想与现当代教育理念的深层价值均聚焦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们自己潜能的主人”。所以,“追求自我成长的教育”就是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引领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

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

首先,自然即是生态与宽松,环境宽松才有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才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才有独立人格。精神束缚,人格扭曲;精神压抑,人格萎缩。可见,教育就是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与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与爱好还给学生,是服务学生“自然成长”、个性充分自由张扬的教育。

其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精神快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而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神圣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厌学,关键是体验不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詹大年说:“没有真正意义上厌学的孩子,他只是不喜欢你教。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核心是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有位学者曾尖锐地批评基础教育:“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半被学校的老师毁掉,一半被家长毁掉。”其言之锐,启人深思。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外作业“超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是造成学生和老师负担过重、快乐感下降的深层原因”。由此,“优质的教育”一定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致力构建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课堂,倾力营造自然成长、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这是因为学生成长归根到底是“自己成长”,这显然不应是灌输,而是启迪与点燃。

启迪学生“自己成长”首要的就是要点燃学生责任感的火焰。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崇高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师生对责任的使命与觉悟,肩负着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社会、国家和人类、当代与后代等责任的担当,自觉为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教无类、终生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而努力,在“大爱无言、大责无疆、大德无痕”的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自己,站直了的自己、梦想高远的高大的自己,对社会和人类关切的自己。

其次,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学生以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给学生以主动,有主动才有进步;给学生以探究,有探究才有创新。教师应自觉以“外在的自由”来保证学生成长的“内在自由”,注重习惯不左右,注重影响不支配,注重感染不教训,注重解放不控制,促进学生自己成长,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

促进学生“自觉成长”基于文化。斯普朗格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在一个文化底蕴厚实的环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有一组雕塑是一群没有头的人,其寓意是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要成为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哈佛的校门很小,其中有一扇很小的校门上,正面刻着“入门以增长智慧”,反面刻着“离开以后更好地回报祖国与社会”,对学生产生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老子“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是:你高,我便退去,绝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绝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绝不撇下你的孤单;你热,我便沸腾,绝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绝不漠视你的寒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务必要理性认识其深刻意蕴,只要胸怀“追求自我教育”的梦想,并满怀渴盼地让孩子站在教育与学校中央,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你就会深切的体验到“教育真的很简单”,“教育其实很幸福”。(完)

184

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获取、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行,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

掩卷沉思,中外圣哲的教育思想与现当代教育理念的深层价值均聚焦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们自己潜能的主人”。所以,“追求自我成长的教育”就是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引领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

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

首先,自然即是生态与宽松,环境宽松才有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才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才有独立人格。精神束缚,人格扭曲;精神压抑,人格萎缩。可见,教育就是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与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与爱好还给学生,是服务学生“自然成长”、个性充分自由张扬的教育。

其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精神快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而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神圣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厌学,关键是体验不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詹大年说:“没有真正意义上厌学的孩子,他只是不喜欢你教。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核心是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有位学者曾尖锐地批评基础教育:“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半被学校的老师毁掉,一半被家长毁掉。”其言之锐,启人深思。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外作业“超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是造成学生和老师负担过重、快乐感下降的深层原因”。由此,“优质的教育”一定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致力构建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课堂,倾力营造自然成长、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这是因为学生成长归根到底是“自己成长”,这显然不应是灌输,而是启迪与点燃。

启迪学生“自己成长”首要的就是要点燃学生责任感的火焰。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崇高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师生对责任的使命与觉悟,肩负着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社会、国家和人类、当代与后代等责任的担当,自觉为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教无类、终生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而努力,在“大爱无言、大责无疆、大德无痕”的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自己,站直了的自己、梦想高远的高大的自己,对社会和人类关切的自己。

其次,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学生以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给学生以主动,有主动才有进步;给学生以探究,有探究才有创新。教师应自觉以“外在的自由”来保证学生成长的“内在自由”,注重习惯不左右,注重影响不支配,注重感染不教训,注重解放不控制,促进学生自己成长,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

促进学生“自觉成长”基于文化。斯普朗格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在一个文化底蕴厚实的环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有一组雕塑是一群没有头的人,其寓意是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要成为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哈佛的校门很小,其中有一扇很小的校门上,正面刻着“入门以增长智慧”,反面刻着“离开以后更好地回报祖国与社会”,对学生产生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老子“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是:你高,我便退去,绝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绝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绝不撇下你的孤单;你热,我便沸腾,绝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绝不漠视你的寒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务必要理性认识其深刻意蕴,只要胸怀“追求自我教育”的梦想,并满怀渴盼地让孩子站在教育与学校中央,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你就会深切的体验到“教育真的很简单”,“教育其实很幸福”。(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