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文/图
不断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让“看病难”和“养老难”一样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患病率高的老年群体,“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却成了迫不得已的“常态”。
老年人岁数大,体质差,疾病多,病情重,基层医疗机构怕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然而去大医院看病,他们则面临着出门难、挂号难、陪护难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他们更是陷入了“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两难困境。“有啥别有病”,成了老年群体不敢生病的真实写照。
如果您对老年群体看病问题有些看法,愿意和我们说说您所遇到的问题,谈谈您的感受,可以拨打我们淮河晨刊热线电话4034444,也可以添加记者微信,与我们联络。
锻炼身体注重养生 尽量让儿女少操心
每天早上6点刚过,余庆苑小区韩信华和老伴就起床了。洗漱过后,他和老伴一起背起小包出了门。像往常一样,他们来到小区附近的晨练点开始锻炼身体。
老伴喜欢绕着晨练点慢慢溜达,而韩信华则爱上了健身气功。一节八段锦打下来,老人的额头微微冒出了点汗。老人平时特别注重养生,在外就餐时,选择的食物也尽量少油少盐。
韩信华今年74岁,儿子在外地工作,女儿在本地。每个月女儿都会不定期来看看老两口。子女工作忙负担重,外孙平时学业也紧张,有些事情有时候无法顾及到,老两口也表示理解。韩信华说:“我们老两口尽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想成为他们的拖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他们做。锻炼身体也是为了尽量不要生病,这样孩子们也少操些心。”
由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韩信华随身背的小包里时刻备着药品。“小区附近就有医院,但我们很少去,一般的小病都是去社区看病。”韩信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要不是因为血压突然升高,头晕得厉害,也不会去医院住院。“上次住院我们就没和孩子们说,怕他们担心,影响了工作。”
每天要吃五六种药 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
杨文东今年67岁,三年前老伴患病去世后,老人一直独居。在苏州工作的儿子无法时常照料他,便给老人请了个保姆,负责其日常起居。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都要五六种药,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
眼看着治疗冠心病的药即将吃完,杨文东打算去医院补点药。“早上起得早,天也凉快些。”虽然儿子特意叮嘱老人高温时段少出门,即使出门也尽量乘坐出租车,但杨文东老人不以为然。他说:“等到真正热起来,我肯定会坐出租车。”
半个小时后,转了两路公交车的杨文东到达医院。由于门诊慢性病定点医院的就诊卡里一直充着钱,老人直奔慢性病门诊排队挂号。此时,叫号机取号单上显示还有21个人正在候诊。“今天来得早,病人不多,一个小时肯定能排上。”杨文东说。
由于慢性病门诊室紧挨着超声科,候诊区已经坐满了病人,几乎见不到空余的座位。随后,杨文东从随身携带的环保购物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马扎,挨着慢性病门诊室坐了下来。“这都是排队等出来的经验。”杨文东指指小马扎和记者聊道,“最长的一次等了两个多小时,也不知道那天怎么那么多病人。当时也不敢随意走动,就怕过了号。”
等了四十分钟左右,总算轮到了杨文东。因为是医院的老病人,从就诊到医生开药,杨大爷总共花了不到五分钟。“医生说我病情比较稳定,开的药基本上没变。”说话间,老人乘坐电梯来到一楼取药窗口。10分钟后,杨文东带着满满一袋子药准备乘公交返程。
临行前,老人告诉记者:“一个月至少要往医院跑一趟。其实排队拿药是小事,就怕遇到临时加开的药品,万一再遇到药品缺货,跑一趟还不行,还得到其他药店去买,这是让人特别头疼的事情。”
换一家医院拍一次胸片 重复检查增加就医负担
“换一家医院,就要重新检查一遍,病还没看,这检查费就出了双份。为什么医院之间不能真正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呢?”提起母亲看病的经历,固镇县的路女士既气愤又无奈。
今年年初,路女士母亲肺气肿急性发作,病情较为严重,还伴有其他并发症。最初,老人就诊于固镇县一家基层医院,但做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医院因医疗力量有限,无法处理此类病情,建议老人转院治疗。之后,路女士为老人联系到市里的医院,但转院后,在前一家医院所做的检查“作废”了。
“胸片报告一个星期前才做的,但医生说县里医院的设备水平不一样,检查效果有差异,很多从县级医院上转的患者,手中的检查结果不够准确,为不影响治疗,建议我们重新检查。”对于医生的说法,路女士只能无奈接受。
除了胸片,还有其他检查要重新做。路女士告诉记者,她陪着老人在各个窗口排队就排了五六次。楼上楼下来回跑,老人也累得筋疲力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再有意见也得乖乖听话,谁敢拿家人的生命开玩笑。”
对于一些项目的重复检查,有业内人士解释,检查结果原则上可以通用,但是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多数慢性病在一定周期内,病情不会发生巨大变化,没有必要重复拍片、重复检查。但一些随着病情发展、数据变化波动大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等,每天都不一样,所以要随时检查,以便随时了解患者病情进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向记者道出了医院“重复检查”另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医疗纠纷频发,大多数医院不敢贸然用其他家医院的检查结果,一是怕承担医疗责任,二也是为了保留相关诊治凭证,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便民政策出台 解决常见慢性病门诊报销难题
每个月去医院慢性病门诊取药,成了王大爷例行的“公事”。王大爷家住在怀远县城,去年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较为严重,他在市级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前,医生为他开了一个疗程的药品进行巩固治疗。
“医生给我开的草乌甲素片和盘龙七片,还有其他几种药都快吃完了。孩子跑了好几家药房和社区诊所,只买到盘龙七片,同一个厂家、剂量一样的每盒还比医院贵了一块七毛钱。”王大爷说,现在医院药品都取消加成了,有些药需要长期服用,还是到医院开药划算。但当时县域医保还无法跨区域报销,这一度成为王大爷烦心的事情。
为让参保慢性病患者在就诊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就在上个月,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出台便民政策,对已取得常见慢性病门诊就医资格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在全市范围内所有门诊慢性病定点医院可以实现刷卡即时结算。
门诊慢性病病人就诊时,只需支付自己应付的费用,其余部分由慢性病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再与医保中心结算。此举打破了过去市域、县域医保无法跨区域报销的尴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保慢性病患者就医报销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