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非遗传承人将剪纸作品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

2021-12-09 08:49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头戴斗笠,衣着朴素,左手举起,右手拿着耒耜……一把小小的剪刀在周慧心手中一张一翕,一起一落,纸花片片飘落,大禹人物在她手下栩栩如生。近日,蚌埠剪纸非遗传承人周慧心将剪纸作品《禹风怀德》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希望在丰富馆藏的同时,能够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剪”出方寸世界

一把剪刀一张纸,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70后的周慧心从小对剪纸技艺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艺,多方拜访名师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以滋养剪纸与文学创作。

“蚌埠剪纸的制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有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传统的‘岁寒三友’、‘八仙八宝’、十二生肖等,还有花鼓灯、大禹治水等独具本地特色内容的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创作有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在技艺上,蚌埠剪纸主要采用剪刀铰、刻、点彩等方法。”周慧心看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思维便飞向幻想的王国,在一把普通的剪刀下,创造出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剪纸作品《禹风怀德》

在周慧心的作品中,有美好寓意的古代图腾、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民间神话故事、有歌颂祖国的赞歌图……更令周慧心着迷的是变化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因为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会影响整个形象的呈现。

在一张90厘米×70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周慧心“剪”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大禹形象:双目炯炯有神的大禹右手持耒耜,身后是山,身前是水,浪花围绕,一条巨龙腾于空中……

“双眼坚定有神、站在波涛上,表达出大禹治水的精神。”她说,《禹风怀德》这幅作品耗时近两个月,起初,在剪纸上画了人物的位置及大小,而像眼睛、手姿、服饰等都需要一点一点“抠”,不能把这些细节体现出来,就表现不出大禹的形象。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之一广为流传。但一直以来,因为一幅好的作品从构思、创作到成品耗时较长,精于剪纸的巧手越来越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周慧心决定把《《禹风怀德》这幅剪纸作品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

除了《禹风怀德》作品外,这两年周慧心还陆续向蚌埠市博物馆捐赠了包拯像剪纸、毛主席肖像剪纸等,鉴于其艺术文化价值,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着手教学传承技艺

蚌埠剪纸,融合了南北方特色,既有南方的细腻优美、婀娜多姿,又融合了北方的粗犷雄壮、简练淳朴的特色,华丽工整而不失秀美。2014年3月,“蚌埠剪纸”成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剪纸作为传统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做到传承和发展,更多的是让全社会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创新。”多年来,周慧心凭借她民间美感和个人特色,用自己一双巧手执着地延续和发展着这门古老传统的民族文化。她一直在积极寻找喜爱剪纸的人,走进社区、校园,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爱好者,让剪纸技艺代代相传。

周慧心正在创作剪纸作品。受访者供图

“从事公益剪纸教学以来,我希望通过剪纸实际教学的应用,让更多的人爱上民间剪纸。如今,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退休老人,都有我的学生。”在周慧心看来,做好剪纸技艺的传承,剪纸教授很重要,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同样重要。周慧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又能独立完成所教的剪纸内容。

传授技艺的同时,周慧心并没有荒废个人技艺。20多年来,几乎每一天,周慧心都会拿起剪刀纸上飞花,即使在纸上剪上几下,也能感受到剪纸世界带来的快乐与宁静。

周慧心说,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关注与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更要靠喜爱民间剪纸艺人的坚守与努力。只有深爱它,才能使它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市博物馆谋划展出捐赠作品

蚌埠剪纸作为蚌埠人民创造的艺术财富,反映出蚌埠人生活内涵、文化底蕴,体现着蚌埠人民的智慧,其浓厚的地域民俗特色,对于研究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传承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禹文化,是蚌埠的文化魅力。剪纸作品《禹风怀德》,一方面是对蚌埠城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蚌埠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有一定收藏价值。”蚌埠市博物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仅仅蚌埠剪纸,近年来我市文艺界工作者将精心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无偿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对于充实博物馆当代优秀美术、工艺作品馆藏具有积极意义。如雕刻、书画、剪纸作品等,它们具有蚌埠历史文化、文物资源、非遗等浓厚的蚌埠文化元素、较强的蚌埠文化属性,代表了蚌埠文化特色和水平。

下一步,蚌埠市博物馆将谋划展陈,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精品力作进行展出,宣传推出一批蚌埠工艺美术名家及作品。(完)

178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头戴斗笠,衣着朴素,左手举起,右手拿着耒耜……一把小小的剪刀在周慧心手中一张一翕,一起一落,纸花片片飘落,大禹人物在她手下栩栩如生。近日,蚌埠剪纸非遗传承人周慧心将剪纸作品《禹风怀德》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希望在丰富馆藏的同时,能够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剪”出方寸世界

一把剪刀一张纸,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70后的周慧心从小对剪纸技艺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艺,多方拜访名师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以滋养剪纸与文学创作。

“蚌埠剪纸的制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有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传统的‘岁寒三友’、‘八仙八宝’、十二生肖等,还有花鼓灯、大禹治水等独具本地特色内容的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创作有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在技艺上,蚌埠剪纸主要采用剪刀铰、刻、点彩等方法。”周慧心看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思维便飞向幻想的王国,在一把普通的剪刀下,创造出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剪纸作品《禹风怀德》

在周慧心的作品中,有美好寓意的古代图腾、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民间神话故事、有歌颂祖国的赞歌图……更令周慧心着迷的是变化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因为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会影响整个形象的呈现。

在一张90厘米×70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周慧心“剪”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大禹形象:双目炯炯有神的大禹右手持耒耜,身后是山,身前是水,浪花围绕,一条巨龙腾于空中……

“双眼坚定有神、站在波涛上,表达出大禹治水的精神。”她说,《禹风怀德》这幅作品耗时近两个月,起初,在剪纸上画了人物的位置及大小,而像眼睛、手姿、服饰等都需要一点一点“抠”,不能把这些细节体现出来,就表现不出大禹的形象。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之一广为流传。但一直以来,因为一幅好的作品从构思、创作到成品耗时较长,精于剪纸的巧手越来越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周慧心决定把《《禹风怀德》这幅剪纸作品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

除了《禹风怀德》作品外,这两年周慧心还陆续向蚌埠市博物馆捐赠了包拯像剪纸、毛主席肖像剪纸等,鉴于其艺术文化价值,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着手教学传承技艺

蚌埠剪纸,融合了南北方特色,既有南方的细腻优美、婀娜多姿,又融合了北方的粗犷雄壮、简练淳朴的特色,华丽工整而不失秀美。2014年3月,“蚌埠剪纸”成为蚌埠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剪纸作为传统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做到传承和发展,更多的是让全社会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创新。”多年来,周慧心凭借她民间美感和个人特色,用自己一双巧手执着地延续和发展着这门古老传统的民族文化。她一直在积极寻找喜爱剪纸的人,走进社区、校园,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爱好者,让剪纸技艺代代相传。

周慧心正在创作剪纸作品。受访者供图

“从事公益剪纸教学以来,我希望通过剪纸实际教学的应用,让更多的人爱上民间剪纸。如今,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退休老人,都有我的学生。”在周慧心看来,做好剪纸技艺的传承,剪纸教授很重要,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同样重要。周慧心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又能独立完成所教的剪纸内容。

传授技艺的同时,周慧心并没有荒废个人技艺。20多年来,几乎每一天,周慧心都会拿起剪刀纸上飞花,即使在纸上剪上几下,也能感受到剪纸世界带来的快乐与宁静。

周慧心说,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关注与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更要靠喜爱民间剪纸艺人的坚守与努力。只有深爱它,才能使它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市博物馆谋划展出捐赠作品

蚌埠剪纸作为蚌埠人民创造的艺术财富,反映出蚌埠人生活内涵、文化底蕴,体现着蚌埠人民的智慧,其浓厚的地域民俗特色,对于研究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传承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禹文化,是蚌埠的文化魅力。剪纸作品《禹风怀德》,一方面是对蚌埠城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蚌埠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有一定收藏价值。”蚌埠市博物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仅仅蚌埠剪纸,近年来我市文艺界工作者将精心创作的一批精品力作无偿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对于充实博物馆当代优秀美术、工艺作品馆藏具有积极意义。如雕刻、书画、剪纸作品等,它们具有蚌埠历史文化、文物资源、非遗等浓厚的蚌埠文化元素、较强的蚌埠文化属性,代表了蚌埠文化特色和水平。

下一步,蚌埠市博物馆将谋划展陈,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精品力作进行展出,宣传推出一批蚌埠工艺美术名家及作品。(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