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双减”遇上第一个寒假 “爸妈”们准备好了吗

2022-01-28 07:28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当“双减”遇上第一个寒假,今天我们把主要视角对准家长这个群体。

跟一众孩子相比,“爸妈”们准备好了吗?他们是怎么过的?蚌报融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改变

作业和补习班少了,这个寒假“不一样”

寒假前,小学五年级女生豆豆的家长杨先生就感觉到了不同:期末考试不再公布分数和排名,而是用一张用英文字母标记的成绩单代替。“孩子说,没有分数只有等级,字母就代表他们的等级。”杨先生介绍,成绩分为ABCD等档次,跟以前的分数相比,显得很“朦胧”。

与五年级的“朦胧”成绩单相比,低年级的考试更像游戏:没有试卷,不用纸笔,孩子们在学校热热闹闹参加了一场夺宝游戏,就宣告完成了考试。“老师说游戏中设置了各种考查项目,比如算术、团队合作等,对孩子的考查更全面。”王女士是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没有成绩只有等级的成绩单,让她觉得有点不“踏实”。

事实上,即便放了假“爸妈”们也能感受到不同:寒假作业里抄抄写写的内容大为减少,取而代之是各种打卡:家务活、阅读、体育运动等。与此同时,市面上各种补习班的广告不见了,网课也少了很多。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放假后老师特地在家长群中转发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他对其中两句印象特别深刻:“希望您能给予孩子爱的陪伴,不要用报班补习代替亲子时间”;“希望您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要用学科学习代替假期活动”。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准报补习班”的委婉说法。“老师提醒我们,要多理解‘双减’的意义,过去的题海战术不适用了。”他告诉记者,改变看来是在所难免的了。

关键词 矛盾

与其担忧没有培训班咋办,不如努力做个好“爸妈”

众所周知,“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新政策“撑腰”,孩子们卸下了过重的负担、逃离了书山题海,不过“爸妈”们却并不轻松。

杨先生就在为女儿的成绩单犯嘀咕:“本来看到成绩单上都是A挺高兴的,还发了个朋友圈说‘这才叫赏心悦目’。结果下面有人留言,顶尖的学生成绩单上都是A+,我就跟那个网红微信表情包似的,瞬间懵了。”

与杨先生有着同样境遇的“爸妈”,不在少数。初二学生小五的妈妈王女士就在到处打听哪有物理补习班,好给小五抓差补缺。王女士说,前阵子网上传出北京海淀区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试卷,大家都议论题目灵活,需要大量的阅读、开阔的视野做基础。她也详细看过这套卷子,看完之后下定决心:让孩子继续拼命刷题,跑赢一个是一个。

去年7月开始,国家、省、市各级出台配套措施,对校外培训乱象进行了系统性治理,明确规定夜间和周末、节假日不准补习。然而,“无培训担忧”却并没有放过“爸妈”。在记者采访的十几位“爸妈”中,所有人都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

与其担忧没有培训班咋办,不如努力做个好“爸妈”。因为“爸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一位初一女生看到妈妈常提邻居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就主动要求:想办法给她报个奥数班。小姑娘说,放假肯定想放松好好玩,但是一想到邻居孩子时时刻刻在“充电”,玩得立刻没劲了。

关键词 反思

想让“爸妈”安下心来,需要全社会加把劲儿

在谈到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和教育时,一位中学校长认为,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比拼成绩的恶性竞争和担忧攀比都是违背了教育初心,亟须改变。   在这位校长看来,“双减”绝非仅仅是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打破教师、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同时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可利用的资源吸收进课堂。

“以前被大家诟病的是什么呢,是把孩子按到书桌前不能动弹。难道这样就能拥有学习能力了吗?通过科技、美育、劳育等多元智能的开发,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厚积生命的美好底色。”她说。

采访中,一位家长坦言,都明白父母要多陪伴、高效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作为父母忙于工作,又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如何能实现目标呢?

采访中,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爸妈”都表示,会在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加餐”。有的是千方百计找当老师的亲朋好友补课,有的借账号找以前的网课回放,还有的去书店搬回成套的试卷,孩子做完家长再对照答案批阅,找出常错题。一位初二学生家长表示,孩子还有半年就要升初三了,这种“拆盲盒”的状态,想一想都觉得心塞。

“可能我们都没理解透‘双减’政策。”采访中,杨先生感叹,想让“爸妈”真正安下心来,还需要全社会都来加把劲儿。(完)

168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当“双减”遇上第一个寒假,今天我们把主要视角对准家长这个群体。

跟一众孩子相比,“爸妈”们准备好了吗?他们是怎么过的?蚌报融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改变

作业和补习班少了,这个寒假“不一样”

寒假前,小学五年级女生豆豆的家长杨先生就感觉到了不同:期末考试不再公布分数和排名,而是用一张用英文字母标记的成绩单代替。“孩子说,没有分数只有等级,字母就代表他们的等级。”杨先生介绍,成绩分为ABCD等档次,跟以前的分数相比,显得很“朦胧”。

与五年级的“朦胧”成绩单相比,低年级的考试更像游戏:没有试卷,不用纸笔,孩子们在学校热热闹闹参加了一场夺宝游戏,就宣告完成了考试。“老师说游戏中设置了各种考查项目,比如算术、团队合作等,对孩子的考查更全面。”王女士是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没有成绩只有等级的成绩单,让她觉得有点不“踏实”。

事实上,即便放了假“爸妈”们也能感受到不同:寒假作业里抄抄写写的内容大为减少,取而代之是各种打卡:家务活、阅读、体育运动等。与此同时,市面上各种补习班的广告不见了,网课也少了很多。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放假后老师特地在家长群中转发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他对其中两句印象特别深刻:“希望您能给予孩子爱的陪伴,不要用报班补习代替亲子时间”;“希望您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要用学科学习代替假期活动”。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准报补习班”的委婉说法。“老师提醒我们,要多理解‘双减’的意义,过去的题海战术不适用了。”他告诉记者,改变看来是在所难免的了。

关键词 矛盾

与其担忧没有培训班咋办,不如努力做个好“爸妈”

众所周知,“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新政策“撑腰”,孩子们卸下了过重的负担、逃离了书山题海,不过“爸妈”们却并不轻松。

杨先生就在为女儿的成绩单犯嘀咕:“本来看到成绩单上都是A挺高兴的,还发了个朋友圈说‘这才叫赏心悦目’。结果下面有人留言,顶尖的学生成绩单上都是A+,我就跟那个网红微信表情包似的,瞬间懵了。”

与杨先生有着同样境遇的“爸妈”,不在少数。初二学生小五的妈妈王女士就在到处打听哪有物理补习班,好给小五抓差补缺。王女士说,前阵子网上传出北京海淀区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试卷,大家都议论题目灵活,需要大量的阅读、开阔的视野做基础。她也详细看过这套卷子,看完之后下定决心:让孩子继续拼命刷题,跑赢一个是一个。

去年7月开始,国家、省、市各级出台配套措施,对校外培训乱象进行了系统性治理,明确规定夜间和周末、节假日不准补习。然而,“无培训担忧”却并没有放过“爸妈”。在记者采访的十几位“爸妈”中,所有人都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

与其担忧没有培训班咋办,不如努力做个好“爸妈”。因为“爸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一位初一女生看到妈妈常提邻居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就主动要求:想办法给她报个奥数班。小姑娘说,放假肯定想放松好好玩,但是一想到邻居孩子时时刻刻在“充电”,玩得立刻没劲了。

关键词 反思

想让“爸妈”安下心来,需要全社会加把劲儿

在谈到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和教育时,一位中学校长认为,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比拼成绩的恶性竞争和担忧攀比都是违背了教育初心,亟须改变。   在这位校长看来,“双减”绝非仅仅是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是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打破教师、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同时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可利用的资源吸收进课堂。

“以前被大家诟病的是什么呢,是把孩子按到书桌前不能动弹。难道这样就能拥有学习能力了吗?通过科技、美育、劳育等多元智能的开发,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厚积生命的美好底色。”她说。

采访中,一位家长坦言,都明白父母要多陪伴、高效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作为父母忙于工作,又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如何能实现目标呢?

采访中,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爸妈”都表示,会在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加餐”。有的是千方百计找当老师的亲朋好友补课,有的借账号找以前的网课回放,还有的去书店搬回成套的试卷,孩子做完家长再对照答案批阅,找出常错题。一位初二学生家长表示,孩子还有半年就要升初三了,这种“拆盲盒”的状态,想一想都觉得心塞。

“可能我们都没理解透‘双减’政策。”采访中,杨先生感叹,想让“爸妈”真正安下心来,还需要全社会都来加把劲儿。(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