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绿色生态“超级工程” 交出优秀成绩单

2022-03-11 09:09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实习生 张可

植树造林的绿色魔力

3月的珠城,春意盎然。淮河岸边杨柳依依,梅花山里花抱枝头,涂山脚下山林苍翠……在蚌埠,义务植树活动是春日的“必备活动”。每年植树节前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热心市民都会奔赴各个义务植树点,一起挥铲培土、浇水灌溉,精心栽下一棵棵树苗。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一个人都是植树造林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植树造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除植树节当天的活动,平日各机构、部门也常组织各类义务植树活动,市民纷纷踊跃参与。

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绿色基因也已被代代传承,绿色的希望播撒在这片土地。3月10日上午,蚌埠市小记者团的一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淮河岸边种下一排排笔直的树苗。看着一棵棵树苗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芒,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忘记满身疲惫。二实校学海路校区四二班的学生尤凡陌和同学们一起扶苗、培土、浇水,干得有模有样。“种下一棵小树,收获碧水蓝天,这棵小树寄托了我们绿色的希望,也表达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的决心。”尤凡陌说,第一次种树收获很多,以后会经常来看看亲手种的小树,期待明年还能继续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植树活动。

3月以来,各校小记者们陆续参加植树节活动,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每年大批小记者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到义务植树活动中。蚌埠市小记者团成立11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00名小记者参加了义务植树。

44年来,植树造林这项超级工程已经成为生态文化的“宣传员”和生态意识的“播种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的行为蔚然成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仅最近三年来,全市约30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栽种林木超过350万株,我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仅2021年,我市就完成了省级人工造林任务面积31255.2亩,完成率120.2%。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今年全市造林绿化要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完成农田林网建设60万亩,其中新建12万亩,补建4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9万亩,退化林修复1.244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34个,全市林业产值达到105.92亿元。

生态修复织密绿色屏障

为山川披绿,为大地添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个人都在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宜居蚌埠贡献力量。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我市加快了生态修复的步伐。

“那是鸬鹚、那是燕雀、白鹮,还有绿头鸭……现在这里多了不少珍稀品种,只有环境好了,鸟类才愿意过来。”蚌埠市观鸟协会副会长董斌斌最近几年特别喜欢去三汊河湿地观鸟,这里是“鸟的天堂”,不断出现新成员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志愿者在涂山上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重点,生态修复是核心。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三汊河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加强,湿地鸟类从公园成立之初的103种增加到目前的142种。斑嘴鸭种群数量猛增至近千只。国家濒危鸟类,号称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种群繁殖也达到近千只,前段时间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来此栖息。

近年来,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加紧修复与保护,完成淮河流域湿地植物园、鸟类栖息地恢复等项目建设。目前鸟类栖息地项目已经完工,施工面积37公顷,重塑地形约348905㎡,苗木栽植包括池杉、中山杉共计6870棵,香蒲3820棵,水葱630㎡及其他绿化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湿地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湿地景观也得到较大提升。周边群众积极配合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千亩桃园、千亩莲藕基地、休闲垂钓、农家餐饮等项目也在不断完善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月10日是工作日,户外踏青、爬山休闲的人远不及周末,但在涂山上经营民宿的李林杰一家人还是忙得脚不沾地。中午有三桌客人在他的民宿体验农家乐美食。“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山里风景好了,路也修通了,民宿没理由干不赢。”李林杰说,涂山这些年由“秃”变绿,当地村民直接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

“我小时候,家家都是上山砍柴,那时山上只剩石头,看不见树。远远看去都是光秃秃的,说是穷山恶水也不过分。现在我们每年都种树,一二十年前种的树都像自家孩子一样长大了,是真正的绿水青山了。”李林杰是长青乡杜郢村李咀组的村民,生在涂山,长在涂山,对这里格外有感情。这些年,山林风光越来越秀色可餐,下一代人也被这里深深吸引。

李林杰的儿子李秋宇刚大学毕业,去年10月,父子俩一合计,开了民宿。重新装修了位于半山腰的房子,收拾出了家里的菜地,涂山上第一家民宿禹麓人家就开张了。“去年家里的石榴没够卖,都是来这里体验采摘、爬山、吃饭的,把民宿做好,这山里的‘农’字头产品根本不愁卖。”李秋宇很有想法,正着手干“自助厨房”,要把农家乐民宿发展成“山下钓鱼,山上烧烤”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思路一变天地宽,当地村民打破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选择了文明绿色的发展之路,也告别了长期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走上了高效的致富之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科负责人陶有德介绍,我市积极推进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果深加工、木材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3%,林业总产值超过95亿元。花卉苗木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重点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怀远石榴”、“蚌埠花卉”等林业品牌享誉全国。

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道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配合“靓淮河”工程,推动林业项目向沿淮两岸15公里范围布局,着力打造淮河生态廊道景观带。扮靓“两岸青山”,切实发掘好荆山、涂山、黑虎山等沿河山体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打造城依山、水映城的景观体系。

青山碧水织锦绣,今年我市将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灵动“锦绣河山”,以系统观念集中投入淮河两岸布点建设,统筹提升“水”“路”“景”等关键要素、关键节点建设品质,实现“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以项目谋发展,激活“金山银山”,打好“政策牌”“产业牌”“生态牌”“效益牌”,激活沿淮两岸绿色发展新动力,催生“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完)

170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实习生 张可

植树造林的绿色魔力

3月的珠城,春意盎然。淮河岸边杨柳依依,梅花山里花抱枝头,涂山脚下山林苍翠……在蚌埠,义务植树活动是春日的“必备活动”。每年植树节前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热心市民都会奔赴各个义务植树点,一起挥铲培土、浇水灌溉,精心栽下一棵棵树苗。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一个人都是植树造林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植树造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除植树节当天的活动,平日各机构、部门也常组织各类义务植树活动,市民纷纷踊跃参与。

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绿色基因也已被代代传承,绿色的希望播撒在这片土地。3月10日上午,蚌埠市小记者团的一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淮河岸边种下一排排笔直的树苗。看着一棵棵树苗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芒,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忘记满身疲惫。二实校学海路校区四二班的学生尤凡陌和同学们一起扶苗、培土、浇水,干得有模有样。“种下一棵小树,收获碧水蓝天,这棵小树寄托了我们绿色的希望,也表达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的决心。”尤凡陌说,第一次种树收获很多,以后会经常来看看亲手种的小树,期待明年还能继续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植树活动。

3月以来,各校小记者们陆续参加植树节活动,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每年大批小记者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到义务植树活动中。蚌埠市小记者团成立11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00名小记者参加了义务植树。

44年来,植树造林这项超级工程已经成为生态文化的“宣传员”和生态意识的“播种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的行为蔚然成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仅最近三年来,全市约30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栽种林木超过350万株,我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仅2021年,我市就完成了省级人工造林任务面积31255.2亩,完成率120.2%。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今年全市造林绿化要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完成农田林网建设60万亩,其中新建12万亩,补建4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9万亩,退化林修复1.244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34个,全市林业产值达到105.92亿元。

生态修复织密绿色屏障

为山川披绿,为大地添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个人都在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宜居蚌埠贡献力量。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我市加快了生态修复的步伐。

“那是鸬鹚、那是燕雀、白鹮,还有绿头鸭……现在这里多了不少珍稀品种,只有环境好了,鸟类才愿意过来。”蚌埠市观鸟协会副会长董斌斌最近几年特别喜欢去三汊河湿地观鸟,这里是“鸟的天堂”,不断出现新成员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志愿者在涂山上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重点,生态修复是核心。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三汊河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加强,湿地鸟类从公园成立之初的103种增加到目前的142种。斑嘴鸭种群数量猛增至近千只。国家濒危鸟类,号称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种群繁殖也达到近千只,前段时间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来此栖息。

近年来,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加紧修复与保护,完成淮河流域湿地植物园、鸟类栖息地恢复等项目建设。目前鸟类栖息地项目已经完工,施工面积37公顷,重塑地形约348905㎡,苗木栽植包括池杉、中山杉共计6870棵,香蒲3820棵,水葱630㎡及其他绿化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湿地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湿地景观也得到较大提升。周边群众积极配合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千亩桃园、千亩莲藕基地、休闲垂钓、农家餐饮等项目也在不断完善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月10日是工作日,户外踏青、爬山休闲的人远不及周末,但在涂山上经营民宿的李林杰一家人还是忙得脚不沾地。中午有三桌客人在他的民宿体验农家乐美食。“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山里风景好了,路也修通了,民宿没理由干不赢。”李林杰说,涂山这些年由“秃”变绿,当地村民直接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

“我小时候,家家都是上山砍柴,那时山上只剩石头,看不见树。远远看去都是光秃秃的,说是穷山恶水也不过分。现在我们每年都种树,一二十年前种的树都像自家孩子一样长大了,是真正的绿水青山了。”李林杰是长青乡杜郢村李咀组的村民,生在涂山,长在涂山,对这里格外有感情。这些年,山林风光越来越秀色可餐,下一代人也被这里深深吸引。

李林杰的儿子李秋宇刚大学毕业,去年10月,父子俩一合计,开了民宿。重新装修了位于半山腰的房子,收拾出了家里的菜地,涂山上第一家民宿禹麓人家就开张了。“去年家里的石榴没够卖,都是来这里体验采摘、爬山、吃饭的,把民宿做好,这山里的‘农’字头产品根本不愁卖。”李秋宇很有想法,正着手干“自助厨房”,要把农家乐民宿发展成“山下钓鱼,山上烧烤”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思路一变天地宽,当地村民打破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选择了文明绿色的发展之路,也告别了长期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走上了高效的致富之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科负责人陶有德介绍,我市积极推进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果深加工、木材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3%,林业总产值超过95亿元。花卉苗木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重点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怀远石榴”、“蚌埠花卉”等林业品牌享誉全国。

今年我市将继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道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配合“靓淮河”工程,推动林业项目向沿淮两岸15公里范围布局,着力打造淮河生态廊道景观带。扮靓“两岸青山”,切实发掘好荆山、涂山、黑虎山等沿河山体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打造城依山、水映城的景观体系。

青山碧水织锦绣,今年我市将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灵动“锦绣河山”,以系统观念集中投入淮河两岸布点建设,统筹提升“水”“路”“景”等关键要素、关键节点建设品质,实现“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以项目谋发展,激活“金山银山”,打好“政策牌”“产业牌”“生态牌”“效益牌”,激活沿淮两岸绿色发展新动力,催生“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