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建平 文/图
喜迎门社区老年大学舞蹈班正在上课。该校是全市屈指可数的社区办老年大学之一。
市老年大学学员人数超过100人的班级有4个,因人数太多,影响教学效果。 (资料图片)
重阳节将近,老年话题又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前不久,市老年大学首度实行微信报名,近2000个学位10分钟刷满,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核心导读〗
发展老年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
据相关资料,到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70万。“老有所学”成为越来越多“年轻”老人退休后的首选。
作为老年教育最早最大的平台,市老年大学已经走过了32年的办学历程,参加学习的学员达11万人次。虽然有县区老年大学、社会办老年教育机构分流减压,但市老年大学仍“一座难求”。
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老年教育事业,面临哪些挑战?国家关于老年教育有哪些政策?我市老年教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各界人士对此有哪些思考?有哪些解决路径?
记者与你一探究竟。
供给不足 老年教育问题突出
◇办学场地不达标◇编制偏少师资缺乏◇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不完整◇社会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引发社会关注
“蚌埠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87年,当时只有两间教室。2002年增设了南山分校,也只有两间教室。”市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欧阳宏伟介绍,30多年来,市老年大学由初期的3个专业班、学员130人次,发展到现在的125个专业班、每学期学员近8000人次,学校面积由原来的180平方米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服务对象从离退休老干部扩展到各行各业的老龄群体。
“虽然要管理8000人次的学员,但老年大学只有3个在编人员,压力很大。”欧阳宏伟说,学校设置了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宣传处等机构,聘请了十几位有热情、有能力、有责任心的退休老同志,分别担任教务、宣传、校艺术团、系主任及管理员工作,努力做到服务、保障和管理到位。
“虽然顶着系主任、团长、会长这些头衔,其实这部分老同志都是志愿者,报酬很少,都是抱着老有所为、甘于奉献的精神来工作的。”
目前学校85名任课教师都是兼职,虽然大部分兼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4名教师还荣获过“全省老年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但是从办学实际需要来说,仍远远不够。师资缺乏也是制约老年大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老年大学带一个班,课时费没有在社会教育机构带一个人给的多。很多教师是看着面子继续留教的。”市老年大学声乐系主任王绍岚说,蚌埠城市不大,还是人情社会,老师学生即使不认识,说起张三李四,可能就叙到一起了。有这样的人情关系在,让老师不太好意思因为老年大学的待遇低而离开。
“有的老师就这样‘被坚持’了十几年,最后因为年纪实在太大,我们也不好意思挽留了。对这些老教师我们非常感激,因为他们的坚持,让成百上千的老人得到了学习机会。”王绍岚自己也是退休后受聘老年大学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来当一名志愿者。“其实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年富力强的教师来老年大学任教,但是受到不少限制。”
这一问题已为社会关注。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徐桂霞等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全市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提案》。据2018年底委员调研:全市老年大学时有兼职教师137名,其中在职兼职教师有42名(学校兼职教师21人、文艺团体等单位在职人员兼职教师21名)。市老年大学68名兼职教师中,在职人员兼职就有24名(中小学、高校兼职教师13名,文艺团体等单位在职人员11名)。由此可见,全市老年大学中,在职人员兼职担任老年大学教师的人员占有很大比重。徐桂霞等委员认为,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后需要的兼职教师可能会越来越多,在职人员受“不得兼职取酬”等制度约束,无法安心、稳定任教;尤其是有专业特长的中青年教师,因为缺乏从事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支持而动力不足,给老年教育带来一定影响。
“师资不足令人生愁,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欧阳宏伟说,老年学员中有些是八九十岁的老同志,目前使用的教室是办公楼改造的,空间有限,非常拥挤,真担心老人们在学校里出什么意外,即便学校有相关免责条款。
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平方米,县区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0平方米。2017年,市政办也发文明确“到2020年,市级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须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参照全省拨付标准,核拨专项办学经费”等要求。
9月24日,市政协提案委就老年教育相关问题,组织市政协提案协商办理调研活动。
欧阳宏伟在调研后的座谈会上介绍,省老年大学在合肥滨湖新区新建校区占地7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60名人员编制,财政每年拨款1600万,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从全省看,皖南城市老年大学条件普遍优于皖北。合肥和六安的市老年大学校舍面积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每年办学经费都超过200万元。阜阳、淮北、宿州和淮南等皖北片区老年大学实现了后发超越,面积均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淮北市老年大学为6300平方米,宿州市新建老年大学10000平方米,淮南市14700平方米,阜阳市7200平方米,均有独立办学场所。
蚌埠市老年大学校舍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在全省各地市中排最后一位。欧阳宏伟担忧,今年省老年大学协会再次组织“省级示范校”评比,我市老年大学可能因校舍面积不足,成为全省唯一不达标的市级老年大学。
市级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尚且如此,县区和街道社区老年大学情况又怎样呢?
按照安徽省《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完善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到2020年,95%的乡镇(街道)建立老年学校,5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立老年学习点,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
相关资料介绍,1990年后,五河、怀远、固镇三县分别成立了老年大学,烟厂、军休三所、平板玻璃厂等单位和部分乡镇,结合老干部活动等也相继建立了老年教育机构。2014年起,蚌山区、龙子湖区、淮上区和禹会区也先后开办了区级老年大学。
“目前县区老年大学办得最好的是龙子湖区,因为启用了新的场馆,面积基本达标,教学设施也比较完善。”禹会区与电大合办的老年大学,因为经费等问题,不久即停办了。
作为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最基层的一级,社区老年大学情况怎样呢?
“社区办的老年大学,我们不是第一家,大庆社区办的比我们早,但是大庆社区老年大学红火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办学条件局限、生源不足等原因停办。”喜迎门社区老年大学负责人李蓓介绍,同在禹会区的锦绣社区也曾办过社区老年学校,不久之后也难以为继,“目前社区主办的老年教育机构屈指可数。”
据了解,最盛时全市有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80多所。随着热度消退,单位压缩开支、办学质量不尽人意等原因,大部分公办老年教育机构销声匿迹。而民办老年教育机构良莠不齐,收费普遍偏高。有的瞄上老年人的钱包,借机推销消费类保健品;还有的机构背景复杂,向老人传播一些不良信息。
需求旺盛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近2000名额10分钟报满◇一个班学员100多人挤爆教室◇十几年的老学员不愿毕业◇老年人终身教育的权利须重视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已超60万,其中市区老年人口超20万。老年人越来越多,其精神文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和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按此要求,市区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需有超过4万人的办学规模,而目前“供给侧”能提供的资源仅一万余席,致使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局难以化解,已成为新的社会关注点。
市政协委员商广安介绍,2017年8月市老年大学招生日当天,凌晨2点就有老同志来排队,等到上午开始正式报名的时候,报名人群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报名点。因为来报名的都是离退休老人,有的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防意外,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不得不推迟报名时间,同时求助110指挥中心派警察来维持秩序。
“那一天早晨门都打不开,来报名的老同志太多,我们真怕出事。”欧阳宏伟证实了当天报名的火爆程度,同时也心有余悸。“今年我们就吸取教训,推出了微信报名。结果,近2000个名额10分钟报满。”
市老年大学报名如此火爆,一方面说明办学质量好,广受老年人欢迎,同时也反映老年群体老有所学的强烈渴望。一旦入了学,很多老同志就不愿再离开。
“以前有上十几年不愿意毕业的。”说起市老年大学的一些老学员,王绍岚印象深刻。对这些“恋学”的老人如何劝其毕业,令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伤透脑筋。“我们就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对他们说,你看现在有这么多的老人进不来,而你已上了这么多年,如果换位思考,你会怎么想?”好说歹说,总算在2017年举办了毕业典礼,让一批“留学已久”的老学员毕了业。
虽然这些老同志让出了位子,但是他们终身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活到老学到老”的需求应该满足,王绍岚对此表示很遗憾。她希望有学习意愿的老同志可以转到各区和社区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但是这些机构说起来还是不能与市老年大学相比,市老年大学毕竟人气更旺,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更不用说。
作为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最基层的社区老年大学,情况怎样呢?
“2016年7月喜迎门社区老年大学开始筹办,当时有声乐舞蹈两个班,11月份又增加了一个书法班。任课教师是市老年大学支援的。”喜迎门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尹绪梅介绍,目前学校开设了4个班,有学员90多人,比当初增加了近一倍。虽然社区位置较偏,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周边社区居民,他们觉得教学环境比较好。
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立老年学校70所,建立老年学习点1200个,让所有有学习能力的老年人都能有获得学习的机会。现在看来,县区一级老年大学尚未齐全,村居教学点缺口更大。
商广安委员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扩大公办老年大学分校;二是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普惠性的老年大学;三是引导老年大学进社区,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就近服务。
市老年学学会顾问苏少中多年从事老龄工作研究,他认为,老年人有“学、游、乐、聚”的需求,不少老年人选择老年教育机构就是想去聚一聚。“聚”可以释放压力、消解闷气、平和心态。应根据老年人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举办多模式、多层级的老年教育机构。同时,举办主体也须多元化。
政出多门 归口管理尚待落实
◇老年教育机构目前仍是多头管理◇牵总抓全部门不明确◇老年大学普惠性日益加强◇相关规定原则多细则少
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民政、文化、发改、财政、编制、老干部、老龄等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我市明确为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据介绍,2004年,我市成立了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老教委”,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老年教育机构目前仍是多头管理:市级老年大学现由市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办公室主管;涉及师资、教学、经费等工作,又需要教育、财政等部门配合。市、县(区)申报老年大学(学校),由市委老干部局负责审批;申报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等,由市老龄委负责审批;申报建设老年网络平台、信息化教育平台等,由市教育局负责审批。
由于老年教育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家相关规划文件要求又比较笼统,虽然教育、组织、民政、文化、发改、财政、编制、老干部、老龄等部门都需配合,但牵总抓全的部门不明确。
据了解,目前各地市级老年大学管理关系大致有四种:一种是和党校一样直属市委管理;第二种是市级组织部门直管;第三种是教育部门主管;第四种是由组织部门老干部局管理。各地市级老年大学最初都是由老干部局主管主办,办学目的主要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老年大学的普惠性日益加强,服务对象已从离退休老干部扩展到全民。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已不适应老年大学的发展变化。业内人士表示,办大学、办教育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这个关系理顺了,许多矛盾可以迎刃而解。据介绍,省内多所市级老年大学已实现归口管理、独立办学。
关系不顺还表现在师资引进上。作为市老年大学声乐系的负责人,王绍岚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声乐教师来协助工作,但老年大学引进人才困难重重。
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并纳入本校工作考核,支持教师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类似的规定原则多、细则少,基层执行起来难度大。市教育局在今年提案办理过程中,与市人社局、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协商,联合发文,鼓励支持中小学、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可以在公办老年大学兼职,就较好解决了这一矛盾,也使教师和其他有特长的公职人员兼职公益岗位消除了顾虑。
〖记者手记〗
全民事业需要全民参与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年大学的管理者、教师,还是政协委员、老年群体,都认为老年教育是不容回避的话题。对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我市在基础提升、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相关产业联动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老年教育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对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压力。但老年教育是全民事业,不仅“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更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对此,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提出了切合实际、可操作可实施的意见建议。
就如何化解老年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在后续报道中,记者将与读者一起思考、探讨相关解决办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