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博物馆讲解员穿起了汉服

2020-04-16 08:39 蚌埠新闻网  

蚌埠市博物馆讲解员将身着汉服讲解馆内镇馆之宝。图为讲解员们身着汉服合影。市博物馆供图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镂空龙耳青铜罍、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壶……蚌埠市博物馆的讲解员身穿汉服将一件件文物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制作成讲解视频呈现给观众。

博物馆玩起抖音

拍宣传片、制作动画表情包……最近1年,原本严肃的博物馆变得时尚起来,原本在展厅中静默的展品在视频中变的鲜活起来,圈了大把粉丝。近日,蚌埠市博物馆开通了抖音,打开了博物馆神秘的大门,让观众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镇馆之宝。

“汉服小姐姐为您讲解蚌埠市博物馆五件镇馆之宝啦!”喜爱文博的市民在朋友圈纷纷转发。淮河晨刊记者打开蚌埠市博物馆的官方抖音,五位身着不同颜色汉服的讲解员出现在眼前,不由得让人感到惊艳。

“不出家门就能看到讲解员小姐姐身穿汉服,为大家讲解镇馆之宝,现在的博物馆越来越跟得上潮流了。希望以后能多点这样的形式,最好能有直播,和大家互动,这样会有更多的观众了解蚌埠、了解蚌埠的历史。”一名观众说道。

每一件文物的经历都值得被敬仰、被传颂的,博物馆玩起视频更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虽然蚌埠市博物馆已恢复正常参观,但目前暂时取消人工讲解。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蚌埠市博物馆借助网络平台推出线上云讲解,希望市民在抗疫期间也能足不出户看文物,学历史。”其中一位身着汉服的讲解员杨雨晨说,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该馆还设计了多种主题和呈现方式,比如这两天大家转的比较多的汉服文化主题,就是各位讲解员穿上各个朝代的汉服讲解该年代的文物和历史,也是希望让更多人明白穿汉服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外表好看,更应该是从内心对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尊敬与热爱。

杨雨晨给观众讲解的镇馆之宝之一——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清同治年间,曾国藩希望朝廷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了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第一任水师提督便是黄翼升。他是一代杰出才女张爱玲的外曾祖父。印虽小但由纯银打造,足足有七斤半重。”杨雨晨讲解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枚提督印被当成破烂扔进了蚌埠的废品回收站。而就在它即将被丢进熔化炉之前,被工作人员救了回来,从而躲过了一劫,也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让文物“活”起来

如今,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化成为一种风潮,故宫的“卖萌”,衍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创品,赢得了公众的青睐。蚌埠市博物馆也在积极谋划,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这次讲解员身着汉服在馆内讲解,就是一个小小的演绎方式的转换,让博物馆文化的严肃面孔变成了动感、时尚、活灵活现,提升了观众的参观积极性和参观效果。

“蚌埠市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让文物‘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接地气、入民心,吸引大批粉丝。”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表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馆内一直没有停止工作,线上讲解等一系列的创新行为,带动了观众对蚌埠传统文化的关注,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也拉近了观众与冷冰冰的文物之间的距离。

每一件文物都与人有关,包括守护它的人,修复它的人,讲述它的人,当然,还有观赏它的人。看线上讲解,虽然感受不到现场气氛,但有特写镜头和专业的现场解说,无疑成为市民无法出门时的最佳选择。“想要让文物很好地‘活’起来,就要通过信息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季永表示,博物馆想方设法让典藏的文物走进群众,走向基层,融入现代化生活,让文化有序传承。

下一步,蚌埠市博物馆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出不同主题的讲解,除了汉服主题,充满趣味的科普系列、充满情怀的民国系列以及定期的线上直播等都会出现。(完)

283

蚌埠市博物馆讲解员将身着汉服讲解馆内镇馆之宝。图为讲解员们身着汉服合影。市博物馆供图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镂空龙耳青铜罍、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壶……蚌埠市博物馆的讲解员身穿汉服将一件件文物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制作成讲解视频呈现给观众。

博物馆玩起抖音

拍宣传片、制作动画表情包……最近1年,原本严肃的博物馆变得时尚起来,原本在展厅中静默的展品在视频中变的鲜活起来,圈了大把粉丝。近日,蚌埠市博物馆开通了抖音,打开了博物馆神秘的大门,让观众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镇馆之宝。

“汉服小姐姐为您讲解蚌埠市博物馆五件镇馆之宝啦!”喜爱文博的市民在朋友圈纷纷转发。淮河晨刊记者打开蚌埠市博物馆的官方抖音,五位身着不同颜色汉服的讲解员出现在眼前,不由得让人感到惊艳。

“不出家门就能看到讲解员小姐姐身穿汉服,为大家讲解镇馆之宝,现在的博物馆越来越跟得上潮流了。希望以后能多点这样的形式,最好能有直播,和大家互动,这样会有更多的观众了解蚌埠、了解蚌埠的历史。”一名观众说道。

每一件文物的经历都值得被敬仰、被传颂的,博物馆玩起视频更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虽然蚌埠市博物馆已恢复正常参观,但目前暂时取消人工讲解。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蚌埠市博物馆借助网络平台推出线上云讲解,希望市民在抗疫期间也能足不出户看文物,学历史。”其中一位身着汉服的讲解员杨雨晨说,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该馆还设计了多种主题和呈现方式,比如这两天大家转的比较多的汉服文化主题,就是各位讲解员穿上各个朝代的汉服讲解该年代的文物和历史,也是希望让更多人明白穿汉服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外表好看,更应该是从内心对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尊敬与热爱。

杨雨晨给观众讲解的镇馆之宝之一——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清同治年间,曾国藩希望朝廷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了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第一任水师提督便是黄翼升。他是一代杰出才女张爱玲的外曾祖父。印虽小但由纯银打造,足足有七斤半重。”杨雨晨讲解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枚提督印被当成破烂扔进了蚌埠的废品回收站。而就在它即将被丢进熔化炉之前,被工作人员救了回来,从而躲过了一劫,也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让文物“活”起来

如今,博物馆的现代化转化成为一种风潮,故宫的“卖萌”,衍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创品,赢得了公众的青睐。蚌埠市博物馆也在积极谋划,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这次讲解员身着汉服在馆内讲解,就是一个小小的演绎方式的转换,让博物馆文化的严肃面孔变成了动感、时尚、活灵活现,提升了观众的参观积极性和参观效果。

“蚌埠市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让文物‘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接地气、入民心,吸引大批粉丝。”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表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馆内一直没有停止工作,线上讲解等一系列的创新行为,带动了观众对蚌埠传统文化的关注,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也拉近了观众与冷冰冰的文物之间的距离。

每一件文物都与人有关,包括守护它的人,修复它的人,讲述它的人,当然,还有观赏它的人。看线上讲解,虽然感受不到现场气氛,但有特写镜头和专业的现场解说,无疑成为市民无法出门时的最佳选择。“想要让文物很好地‘活’起来,就要通过信息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季永表示,博物馆想方设法让典藏的文物走进群众,走向基层,融入现代化生活,让文化有序传承。

下一步,蚌埠市博物馆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出不同主题的讲解,除了汉服主题,充满趣味的科普系列、充满情怀的民国系列以及定期的线上直播等都会出现。(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