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钱步辉回到老家,和群雕“戏珠”合影。 记者 陈昂 摄
钱步辉近照。(本人提供)
记者 陈昂
前几天,本报全媒体报道了南山儿童公园及周边地块景观提升改造,北门内所有的游艺项目全部拆除完成的新闻,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北门群雕“戏珠”,作为我市首座大型城市雕塑,落成于1985年6月的“戏珠”,描述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双手托起一颗明珠,一群孩子绕膝嬉戏的场景。这个雕塑也成为很多蚌埠人童年美好的回忆。大家纷纷表示,北门群雕“戏珠”已成为大家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有合影,应该予以保留。
此外,报道还得到了该雕塑的创作者之一,国内著名雕塑大师钱步辉的关注。作为从蚌埠走出去的雕塑大师,如今已经64岁的钱步辉对这个“处女作”感慨万千,回想35年前的创作过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戏珠”创作者讲述创作历程
“1984年那会,全国各个大城市都开始了城市雕塑的兴建,当时选中了5个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合肥是其中之一,我们蚌埠也很积极,跟着学习,迅速成立了蚌埠市雕塑创作工作室,地点就放在园林处。”钱步辉介绍,当时他还在蚌埠玉雕厂上班,因为喜欢雕塑,于是把他从玉雕厂抽调到雕塑创造工作室,专门干起了雕塑的工作。没有过多久,就接到了市里的一个任务,为当时的南山儿童公园北门入口处建一座雕塑,当时工作室的三个人都出方案。
“当时的要求,就是南山儿童公园的标志性雕塑,但要体现出蚌埠的元素,我就构思蚌埠是珠城,珍珠的代表,几个孩子围着母亲,母亲手捧珍珠,一派温馨祥和的场景。”钱步辉回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他的“戏珠”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被选中了。
1984年的夏天,对于钱步辉来说非常的忙碌,作为雕塑创作工作室成立后创作的最大的一个雕塑,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戏珠”使用的材料就是白水泥,经过预制、焊接、拼装完成后,为了使放大后的泥稿人物更加逼真,他们专门请来“模特”。
“当时几个小朋友是从当时的一实小选的,大人是从新华书店请的,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多角度拍摄,然后根据照片,再完善泥稿。”钱步辉说,大家都很认真,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最后大泥稿完成后,还邀请了当时的中央美院夏乙乔教授前来进行指导,最后顺利通过了泥稿验收。
从“戏珠”到雕塑大师
钱步辉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蚌埠,祖籍怀远五岔,钱步辉表示,自己出生那年哥哥钱步银就已16岁了,“钱步辉”这个名字就是哥哥起的,寓意“步步生辉”,多年来,几乎没有重名,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基本上就他一人,要不是哥哥,如今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弟弟小时候很调皮,没少让家人担心,但就是喜爱捏泥人,一块泥巴能玩上半天”,钱步银说。
钱步辉初中毕业,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下放到了凤阳县农村。他清晰地记着那天是1974年3月22日,从那一天开始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后来到当地方邱湖中学,当了一名体育美术老师。正是在凤阳下放的日子,在花鼓声中的岁月,与花鼓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解情缘,这为后来创作著名的“花鼓女”系列雕塑提供了无穷的源泉,在这组作品中,一系列洋溢着青春活力和气息的年轻女性形象,仿佛在迎接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这组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入选第八届深圳“汉玉杯”国际石雕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钱步辉的作品遍布祖国各地,大江南北,既有被国家大剧院、鸟巢收藏,也有被上海、福州、长春和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陈列的,20余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塑大师。
如今,钱步辉从北京来到云南瑞丽,并决定在瑞丽扎根。他在瑞丽成立新工作室命名为“石语”。所谓“石语”,不仅有“观石见性石自语”之意,还有深谙石性、代石而言之意。
市民纷纷晒“戏珠”合影
昨天是6月1日儿童节,众多市民晒出小时候在南山儿童公园以“戏珠”为背景的合影,在微信朋友圈中展示,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如今已经快40岁的纪女士,展示了一张1985年和妈妈在雕塑前的彩色合影,只见她身穿红色小旗袍,在镜头前微笑。纪女士说,小时候照片很少,彩色照片更少,这样照片一直都完好的保存着,是童年的美好回忆,而这个雕塑小时候都梦到过,盼望着周末去南山儿童公园玩耍。
从小在怀远县城长大的马先生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上小学那会,每年春游都去市里的南山儿童公园,当时很兴奋,头天晚上都要定闹钟,夜里失眠睡不着,早上5点多就起来准备了,每次都会在这个雕塑前合影,如今看到雕塑,勾起心中很多小时候的回忆。
“作为土生土长的蚌埠人,感触颇深。的确,门口的雕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几代人的见证,是儿时的记忆!保留是对的!建议改造后的南山公园,雕塑还应该在一进门能看见的位置!”市民王先生表示,随着时代变迁,城市的发展,老的东西,老的建筑太少太少了,给市民留下一个可以回忆的东西,真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