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吴媛媛
1月10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操龙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代表们热议。报告第一部分即是对2021年和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运用大量数据总结成绩,谋划未来。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的成绩实事求是,谋划未来的发展催人奋进,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
514家
报告摘录:“这四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四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690.3亿元增加到2085亿元、年均增长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5.2万元增加到6.3万元、年均增长3.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1%,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5%提高到50%。高新技术企业由237家增加到514家。”
报告中,这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报告所指出,本届政府以来的四年,是蚌埠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四年。
这四年,蚌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管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战新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跃升,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奋斗足迹。
我市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工业强市、“两个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新兴头部企业的带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2021年,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3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7户,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0户。
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组建,芯动联科智能传感器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成功创建省MEMS核心器件产业创新中心,大富科技基站滤波器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1年,我市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成效显著,3个项目入围省“揭榜挂帅”攻关榜单,数量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5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88件;获批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推出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7项,新增登记注册企业1015户,累计入驻项目91个——2021年,成立仅一年多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成绩亮眼。四年间,我市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新增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新平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1172亿元
报告摘录:“大力推进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37个;实际到位资金1172亿元,居全省第5位、皖北第1位。”
2021年11月18日,康宁药用玻璃蚌埠工厂正式量产,该项目是康宁公司在亚洲布局的唯一一个药用玻璃厂,有助于完善我市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填补我市药用玻璃产业空白,进一步壮大蚌埠乃至安徽省硅基产业发展。从2020年5月18日项目签约,到项目正式量产,康宁项目仅用时18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蚌埠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务实创新、紧抓快干。2021年,我市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建立“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市直部门”四级调度机制,点对点、面对面、长对长、实打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56个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建成投产,145个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开工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我市聚焦投资强度、产出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产业集群度、环保能耗约束限度、未来成长度“七个维度”,扎牢谈判、预审、立项、供地、建设、竣工投产、政策兑现“七个环节”,建立联合预审、并联审批、绩效考核、全过程封闭管理“四项机制”。大力推进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37个;实际到位资金1172亿元,居全省第5位、皖北第1位。
85.7%
报告摘录:“这四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四年。累计投入财政民生支出1103.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85.7%。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3%。”
2021年,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33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财政民生支出28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5.3%。新增城镇就业3.91万人。城镇职工三项社会保险保费收入47.21亿元、增长34.31%。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月人均690元。
四年来,我市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47平方公里增加到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30万人,为全省6个人口增加的市之一。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26个,4.9万户棚改居民搬进新居;改造老旧小区262个;建成街头公园游园77个。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61公里。
四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先进市、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