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新增耕地数量和完成率居全省第2位

2023-06-23 22:04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守牢每一寸耕地,守好“粮仓”意义重大。2022年,我市新增耕地备案批复5355亩,连续24年完成新增耕地目标任务,数量和完成率均居全省第2位。


▲府台村旱改水项目的水稻田


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流水“哗哗”顺着水渠流向水田,栽插到地里的秧苗已经成了连片的新绿,在田野里蔓延开来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一片地势高,以前全是旱地,只能种小麦、玉米,后来建设了一批灌排设施、引水沟渠,水进得来、出得去,旱地全成了水田,种了水稻,一亩地纯利润增收800多块钱。”府台村党总支书记王红星看着村里五蚌路以南的一百多亩水田,给记者算了笔账,这是从2020年实施的“旱改水”项目,村里的18户农户因此受益,平均每户每年要因此增收四千多元。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结合引江济淮、怀洪新河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摸排选址适合“旱改水”区域34.3万亩,组织实施“旱改水”项目12个、面积10.69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3个等别,亩均粮食产能增加8%。经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及田间道路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今年,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已经把近500亩流失的耕地通过各种方式“找”了回来,恢复后的耕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用稻虾轮作的方式,成了水稻田。绿油油的水稻秧苗迎风摆动,一眼望去,满目翠绿。


▲小圩镇大王村“找回”的耕地, 以前的沟塘成了虾稻轮作的田地

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小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董言香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连片的水塘,农户全部进行虾蟹的养殖。在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一带的土地类型和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卫星遥感影像图不符。经过与数据库的反复比对,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确定这一带近500亩的沟塘应为耕地。经过多部门的努力,只能养虾蟹的沟塘变成了虾稻轮作的耕地。以往只能靠养殖虾蟹营收的农户,也因此多了一项水稻收入。

“动态巡查+图斑核查”“地面+空中”的立体式监管体系格局为保护耕地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也为早发现、早处置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我市共找回不合理流出耕地 3.55万亩,年内耕地净增加1.58万亩。

除了“找回”和“提质”,我市在保护耕地方面还坚持“省”和“严”上做文章。我市坚持项目用地谋划、多方案比选,完善建设用地审查、审批机制,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审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2022年,蚌埠民用机场等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节约占用耕地约1846亩。去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用地案件24件,退回违法占用耕地30.34亩,纠正占用耕地植树造林 2600亩,坚持“零容忍”态度,推进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清理整治。(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潘振华 陈戈   编辑  徐捷)


131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守牢每一寸耕地,守好“粮仓”意义重大。2022年,我市新增耕地备案批复5355亩,连续24年完成新增耕地目标任务,数量和完成率均居全省第2位。


▲府台村旱改水项目的水稻田


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流水“哗哗”顺着水渠流向水田,栽插到地里的秧苗已经成了连片的新绿,在田野里蔓延开来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一片地势高,以前全是旱地,只能种小麦、玉米,后来建设了一批灌排设施、引水沟渠,水进得来、出得去,旱地全成了水田,种了水稻,一亩地纯利润增收800多块钱。”府台村党总支书记王红星看着村里五蚌路以南的一百多亩水田,给记者算了笔账,这是从2020年实施的“旱改水”项目,村里的18户农户因此受益,平均每户每年要因此增收四千多元。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结合引江济淮、怀洪新河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摸排选址适合“旱改水”区域34.3万亩,组织实施“旱改水”项目12个、面积10.69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3个等别,亩均粮食产能增加8%。经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及田间道路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今年,五河县小圩镇大王村已经把近500亩流失的耕地通过各种方式“找”了回来,恢复后的耕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用稻虾轮作的方式,成了水稻田。绿油油的水稻秧苗迎风摆动,一眼望去,满目翠绿。


▲小圩镇大王村“找回”的耕地, 以前的沟塘成了虾稻轮作的田地

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小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董言香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连片的水塘,农户全部进行虾蟹的养殖。在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一带的土地类型和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卫星遥感影像图不符。经过与数据库的反复比对,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确定这一带近500亩的沟塘应为耕地。经过多部门的努力,只能养虾蟹的沟塘变成了虾稻轮作的耕地。以往只能靠养殖虾蟹营收的农户,也因此多了一项水稻收入。

“动态巡查+图斑核查”“地面+空中”的立体式监管体系格局为保护耕地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也为早发现、早处置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坚强保障。2022年,我市共找回不合理流出耕地 3.55万亩,年内耕地净增加1.58万亩。

除了“找回”和“提质”,我市在保护耕地方面还坚持“省”和“严”上做文章。我市坚持项目用地谋划、多方案比选,完善建设用地审查、审批机制,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审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2022年,蚌埠民用机场等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节约占用耕地约1846亩。去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用地案件24件,退回违法占用耕地30.34亩,纠正占用耕地植树造林 2600亩,坚持“零容忍”态度,推进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清理整治。(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潘振华 陈戈   编辑  徐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