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尊崇之光闪耀珠城大地 ——写在蚌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五周年之际

2023-12-15 18:44 蚌埠发布客户端  

2018年11月27日,蚌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迄今已有五年。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导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部署,扎实为退役军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集中力量疏导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堵点”,化解“三后”问题中的“难点”,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的“亮点”,在服务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中迈出铿锵步伐,展现精彩作为,珠城大地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退役军人幸福感获得感更可持续。

举办“三个最美”发布仪式,提升尊崇感

上下同欲夯基固本,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强化

一是彰显政治机关属性。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市、县两级均成立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科,领导小组及其成员作用充分发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二是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四级服务中心(站)1220个,落实事业编制166个,配备工作人员1774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保障体系实体化运转良好。开创“八个一”工作法,推行“尊崇一本通”,挂牌成立2家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1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进服务保障体系“五有”向“五优”转变。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250个,打造安徽省百家红色服务站7个、全省百家优秀服务站6个。8名服务中心(站)主任(站长)获评全省优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李楠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及安徽省“一改两为”先进个人。

安徽省“红耀江淮”红色(老兵)宣讲团精品党课宣讲观摩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

三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办,大力推广使用“安徽老兵”APP,注册人员达31913人。加强区域合作,与宁波、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双拥共建、军休服务等方面建立协作共建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连续4年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累计3500人次参加。开设“为军文化大讲堂”12期,编发《他山之石》60期,常态化组织青年干部座谈会,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突出重点凝心铸魂,思想政治引领逐步深化

一是突出思想教育。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组建老兵宣讲团开展宣讲200余场,组织优秀退役军人深入学校开展思政教育,举办皖北五市“红耀江淮”红色(老兵)宣讲团精品课程宣讲观摩。在全省率先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

举办军休干部国画作品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注重典型激励。连续五年举办“最美系列”学习宣传活动,遴选市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71人,其中2人获评全省“最美退役军人”,1人获评全省“最美拥军人物”。建立优秀退役军人典型资源库,选树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300余个。1名退役军人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名退役军人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3名退役军人获“全省模范退役军人”。

三是鼓励作用发挥。实现“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一村一队”全覆盖,建成服务队1220支,注册志愿者8000余人,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健康救助、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各类志愿活动。建立兵支书选拔培养和使用长效机制,全市1165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222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兵支书”比例达21.6%。连续两年举办全市“兵支书”专题培训班,助力优秀“兵支书”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举办“政银企”金融服务对接会,为军创企业助力蓄能

四是加强权益维护。深入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落实蚌埠市“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划,扎实开展“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年”“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法律政策落实年”等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000余件,化解退役军人诉求2000余件。提供专项岗位1500余个,设立困难帮扶资金114万元。深入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活动,惠及3000余户退役军人家庭。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与市中院联合建立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处和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切实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机关+窗口+法律顾问”联动服务机制,为2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帮助退役军人解决问题500余件。

多向发力搭台架梯,退役军人后路持续拓宽

一是退役安置规范有序。严格落实安置政策,严肃安置纪律、规范选岗程序,圆满完成安置任务。五年来,共接收安置转业军官159人、安排工作退役士兵556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69人、逐月领取退役金退役人员6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923人。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岗位比例一直保持100%,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大幅跃升至85.6%,安置满意率逐年提升。

退役军人走进军营,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就业服务取得实效。深入实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对2432名退役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对3481名退役军人进行适应性培训。率先在省内开展退役军人异地定向技能培训,在南京举办全国暨长三角地区首个跨省退役军人异地定向无人机培训专班。统筹推进学历教育,1395名退役士兵复学,1698名大学生退役士兵进行学历深造。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累计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212场、退役军人政策对话会27场、“送政策进军营”活动18场,发放就业宣传资料7.5万余份,帮助35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三是创业扶持力度加大。建立市(县)两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18个,组建16人的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开设创业特训营4期,为250余名退役军人开展创业培训。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揽获7个奖项,2次荣获国赛三等奖。深入推进“军创企业百家行”和“军创企业金融服务季”等系列活动,提供“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专项服务30余次,累计发放拥军贷2000余万元。目前我市共有退役军人企业3607家,个体工商户37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6家。

借力借势崇军拥军,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一是双拥机制更加健全。将双拥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4项双拥工作制度和双拥考评机制。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和三县全覆盖,正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拥军实事交办、推进、反馈机制,累计为部队办实事221件,65名随军家属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标准逐年递增,749名军人子女实现教育优待。

我市施行对全国持有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等多项举措,优待证持续赋能。

二是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建立400余个军民共建对子,积极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办好事、解难题2800余件。命名44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开展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实践营活动300余场,组织70余万人次参加国防和双拥教育系列活动。探索社会化拥军新路径,签约35家军人驿站、33家餐饮拥军门店、46家“医保双拥药房”,增设一条双拥公交专线,为128家社会化拥军企业授牌。

三是拥军支前基础更加牢固。建立健全拥军支前工作机制,制定《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意见>若干举措任务清单》,全力支持部队演训,协调解决东部战区部队作战支前保障需求和部队官兵家庭实际困难需求8条。深化落实“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工作举措。不断提高军供保障能力,蚌埠军供站被列入全国重点军供站名录,在东部战区军供业务技能比武中获一等奖,圆满完成908批次、93374人次军供保障任务。

以人为本抓长抓常,尊崇关爱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经费7.2亿元,核查认定2.2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身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平均标准逐年增长。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足额发放,蚌埠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优待金标准大幅提高。五年来,共开展送立功喜报活动364次,为3019名立功受奖退役士兵发放优待奖励金共计890余万元。实现优抚医疗结算平台与医保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发放医疗补助867万元,2.2万余名优抚对象享受一站式服务。

“非遗文化进军营”,丰富军营文化生活。

二是优先优待到位。全力开展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累计发放优待证9万余张,推广“皖美”拥军码等线上服务平台。大力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已落实交通、医疗、餐饮、文旅、金融等优待项目200余项,实现全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三属”市内免费乘坐公交车,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加强光荣院标准化建设,光荣院新建楼群项目被纳入“十四五”民生兜底线工程,争取中央、省预算资金1910万元,累计举办短期疗养活动42期。

三是褒扬纪念到位。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专项保护行动,248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得到修缮维护,其中76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葬至烈士陵园或集中安葬点,172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完成就地修缮保护。市烈士陵园完成更名,新建烈士英名墙。五河烈士陵园、固镇烈士陵园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升级改扩建,4家烈士陵园申报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在清明节、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纪念活动,五年间共计100万余人次参与。

融合优化创新服务,军休品牌特色愈加鲜亮

一是攻坚三年集中移交。落实“随退随审、即交即接”工作机制,创新上门服务法、“云见面”接收法,五年来,全市共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含退休士官)164人,其中三年集中移交任务44人,超额完成任务。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丰富军休人员文体生活,举办军休干部“八一”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300余场,开展军事国防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200余场,举办皖北片区7市军休系统门球赛,促进跨地区军休干部文体交流。

二是探索开展开门办所。与禹会区颐康园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海军士官学校、装甲兵学院开办军休干部助餐点,引进社会餐饮服务机构满足军休人员就近用餐需求。与市城投忠孝康养有限公司签订军休干部康养优待合作协议,打造长期住养和短期疗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签订军休干部医疗服务保障合作协议,为军休干部提供就医和健康体检“绿色通道”。

三是建强军休服务品牌。军休一所“白发志愿者”服务队现有97人,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军休二所建立“红色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军营和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红色宣讲。军休三所在全省首创“军休智库”,36名智库成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0余场,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创作军休文艺作品30余个。军休三所揭牌成立全省首批“军休老年大学”,开设教学课程5门,与市老年大学实现资源共享。

回望来时路,我们知难不畏难,负重前行,脚步铿锵;踏上新征程,我们自信而坚定,牢记使命,豪情满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全心全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让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20

2018年11月27日,蚌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迄今已有五年。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导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部署,扎实为退役军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集中力量疏导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堵点”,化解“三后”问题中的“难点”,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的“亮点”,在服务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中迈出铿锵步伐,展现精彩作为,珠城大地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退役军人幸福感获得感更可持续。

举办“三个最美”发布仪式,提升尊崇感

上下同欲夯基固本,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强化

一是彰显政治机关属性。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市、县两级均成立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科,领导小组及其成员作用充分发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二是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四级服务中心(站)1220个,落实事业编制166个,配备工作人员1774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保障体系实体化运转良好。开创“八个一”工作法,推行“尊崇一本通”,挂牌成立2家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1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推进服务保障体系“五有”向“五优”转变。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250个,打造安徽省百家红色服务站7个、全省百家优秀服务站6个。8名服务中心(站)主任(站长)获评全省优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李楠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及安徽省“一改两为”先进个人。

安徽省“红耀江淮”红色(老兵)宣讲团精品党课宣讲观摩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

三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办,大力推广使用“安徽老兵”APP,注册人员达31913人。加强区域合作,与宁波、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双拥共建、军休服务等方面建立协作共建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连续4年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累计3500人次参加。开设“为军文化大讲堂”12期,编发《他山之石》60期,常态化组织青年干部座谈会,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突出重点凝心铸魂,思想政治引领逐步深化

一是突出思想教育。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组建老兵宣讲团开展宣讲200余场,组织优秀退役军人深入学校开展思政教育,举办皖北五市“红耀江淮”红色(老兵)宣讲团精品课程宣讲观摩。在全省率先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

举办军休干部国画作品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注重典型激励。连续五年举办“最美系列”学习宣传活动,遴选市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71人,其中2人获评全省“最美退役军人”,1人获评全省“最美拥军人物”。建立优秀退役军人典型资源库,选树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300余个。1名退役军人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名退役军人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3名退役军人获“全省模范退役军人”。

三是鼓励作用发挥。实现“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一村一队”全覆盖,建成服务队1220支,注册志愿者8000余人,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健康救助、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各类志愿活动。建立兵支书选拔培养和使用长效机制,全市1165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222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兵支书”比例达21.6%。连续两年举办全市“兵支书”专题培训班,助力优秀“兵支书”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举办“政银企”金融服务对接会,为军创企业助力蓄能

四是加强权益维护。深入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落实蚌埠市“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划,扎实开展“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年”“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法律政策落实年”等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000余件,化解退役军人诉求2000余件。提供专项岗位1500余个,设立困难帮扶资金114万元。深入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活动,惠及3000余户退役军人家庭。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与市中院联合建立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处和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切实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机关+窗口+法律顾问”联动服务机制,为2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帮助退役军人解决问题500余件。

多向发力搭台架梯,退役军人后路持续拓宽

一是退役安置规范有序。严格落实安置政策,严肃安置纪律、规范选岗程序,圆满完成安置任务。五年来,共接收安置转业军官159人、安排工作退役士兵556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69人、逐月领取退役金退役人员6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923人。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岗位比例一直保持100%,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大幅跃升至85.6%,安置满意率逐年提升。

退役军人走进军营,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就业服务取得实效。深入实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对2432名退役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对3481名退役军人进行适应性培训。率先在省内开展退役军人异地定向技能培训,在南京举办全国暨长三角地区首个跨省退役军人异地定向无人机培训专班。统筹推进学历教育,1395名退役士兵复学,1698名大学生退役士兵进行学历深造。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累计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212场、退役军人政策对话会27场、“送政策进军营”活动18场,发放就业宣传资料7.5万余份,帮助35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三是创业扶持力度加大。建立市(县)两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18个,组建16人的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开设创业特训营4期,为250余名退役军人开展创业培训。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揽获7个奖项,2次荣获国赛三等奖。深入推进“军创企业百家行”和“军创企业金融服务季”等系列活动,提供“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专项服务30余次,累计发放拥军贷2000余万元。目前我市共有退役军人企业3607家,个体工商户37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6家。

借力借势崇军拥军,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一是双拥机制更加健全。将双拥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4项双拥工作制度和双拥考评机制。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和三县全覆盖,正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拥军实事交办、推进、反馈机制,累计为部队办实事221件,65名随军家属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标准逐年递增,749名军人子女实现教育优待。

我市施行对全国持有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等多项举措,优待证持续赋能。

二是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建立400余个军民共建对子,积极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办好事、解难题2800余件。命名44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开展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实践营活动300余场,组织70余万人次参加国防和双拥教育系列活动。探索社会化拥军新路径,签约35家军人驿站、33家餐饮拥军门店、46家“医保双拥药房”,增设一条双拥公交专线,为128家社会化拥军企业授牌。

三是拥军支前基础更加牢固。建立健全拥军支前工作机制,制定《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意见>若干举措任务清单》,全力支持部队演训,协调解决东部战区部队作战支前保障需求和部队官兵家庭实际困难需求8条。深化落实“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工作举措。不断提高军供保障能力,蚌埠军供站被列入全国重点军供站名录,在东部战区军供业务技能比武中获一等奖,圆满完成908批次、93374人次军供保障任务。

以人为本抓长抓常,尊崇关爱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经费7.2亿元,核查认定2.2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身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平均标准逐年增长。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足额发放,蚌埠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优待金标准大幅提高。五年来,共开展送立功喜报活动364次,为3019名立功受奖退役士兵发放优待奖励金共计890余万元。实现优抚医疗结算平台与医保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发放医疗补助867万元,2.2万余名优抚对象享受一站式服务。

“非遗文化进军营”,丰富军营文化生活。

二是优先优待到位。全力开展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累计发放优待证9万余张,推广“皖美”拥军码等线上服务平台。大力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已落实交通、医疗、餐饮、文旅、金融等优待项目200余项,实现全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三属”市内免费乘坐公交车,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加强光荣院标准化建设,光荣院新建楼群项目被纳入“十四五”民生兜底线工程,争取中央、省预算资金1910万元,累计举办短期疗养活动42期。

三是褒扬纪念到位。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专项保护行动,248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得到修缮维护,其中76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葬至烈士陵园或集中安葬点,172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完成就地修缮保护。市烈士陵园完成更名,新建烈士英名墙。五河烈士陵园、固镇烈士陵园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升级改扩建,4家烈士陵园申报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在清明节、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纪念活动,五年间共计100万余人次参与。

融合优化创新服务,军休品牌特色愈加鲜亮

一是攻坚三年集中移交。落实“随退随审、即交即接”工作机制,创新上门服务法、“云见面”接收法,五年来,全市共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含退休士官)164人,其中三年集中移交任务44人,超额完成任务。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丰富军休人员文体生活,举办军休干部“八一”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300余场,开展军事国防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200余场,举办皖北片区7市军休系统门球赛,促进跨地区军休干部文体交流。

二是探索开展开门办所。与禹会区颐康园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海军士官学校、装甲兵学院开办军休干部助餐点,引进社会餐饮服务机构满足军休人员就近用餐需求。与市城投忠孝康养有限公司签订军休干部康养优待合作协议,打造长期住养和短期疗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签订军休干部医疗服务保障合作协议,为军休干部提供就医和健康体检“绿色通道”。

三是建强军休服务品牌。军休一所“白发志愿者”服务队现有97人,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退役军人”。军休二所建立“红色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军营和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红色宣讲。军休三所在全省首创“军休智库”,36名智库成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0余场,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创作军休文艺作品30余个。军休三所揭牌成立全省首批“军休老年大学”,开设教学课程5门,与市老年大学实现资源共享。

回望来时路,我们知难不畏难,负重前行,脚步铿锵;踏上新征程,我们自信而坚定,牢记使命,豪情满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全心全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让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