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李宇恒)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我市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质量,让新增耕地“种”出美好生活。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1-4月,全市完成新增耕地项目入库63个、面积1765.5亩,同比增加443.6%。
“耕地得到了保护,农民又得到了实惠,这件事情做到了俺们群众心坎上,现在农民种粮食收益更多,干活更来劲了。”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村民鲍广利瞅着田里的小麦,看到自家新增的土地正披着生机勃勃的“绿装”,他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去年,村里多给家里分了一亩地,鲍广利种了一茬小麦,今年下半年还能赶上再种一茬玉米或者黄豆,一年至少多收一千四百块钱。
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关镇管理所所长朱鹏飞介绍,去年,沟东村清理了部分疏林地,20.7亩土地复垦后成为耕地。当年,15户农户分到土地,并在新增耕地上种了庄稼,鲍广利就是其中一户。今年麦收后,这15户农户立刻就能见到新增收益。
5月7日,淮上区沫河口镇洪集村,村民利用无人机为小麦进行喷防作业,为午季丰收奠定基础。 通讯员 徐建光 摄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5月中下旬,在五河县朱顶镇邱塘村将有210亩新增耕地将要开始种植旱稻等作物。“我们新增耕地的面积比较大,将明显增加一批农民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朱顶管理所所长顾恒平说,近60户农户要分摊这一批新增耕地,平均每户的年收入增加五千元左右。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在耕地的“增量”上下功夫,促进耕地提质扩量,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规模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大力推进实施新增耕地和耕地质量提升改造项目。今年截至4月底,全市完成新增耕地项目入库63个、面积1765.5亩,同比增加443.6%。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科负责人杨名成介绍,我市通过多重手段,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让耕地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地毯式排查疏林地和抛荒地,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及“一张图”监管系统,全面厘清地类现状范围界线,解决地类交叉重叠问题,全面摸清即可恢复4.1万亩耕地和工程恢复潜力11.1万亩耕地。并且,相关部门结合引江济淮、怀洪新河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摸排选址适合耕地质量提升改造后备资源约10万亩,新增耕地后备资源约1万亩。
保护耕地,必须强化耕地用途管控。据悉,我市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政策,建立项目及配套工程选址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制度,严格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审查,引导项目合理选址,少占或不占耕地,从源头上保护耕地。在怀洪新河灌区等15个交通、水利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节约耕地约1846亩。
按照分层次、差异化奖励激励原则,我市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承担补充耕地指标管护的地方给予倾斜,建立补充耕地奖补机制,对按序时进度完成补充耕地入库任务的,按照入库指标规模的20%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