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实习生 邓汝 通讯员 刘流
“看!这一大片都是我们合作社的承包地,别看现在地里插满了稻秧,在两个月前,这里产出了几十万斤的小龙虾,给合作社带来了一大笔的收入。”尽管当地的小龙虾旺季已经过去,但鑫农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陶路新仍兴奋不已。
陶路新,是怀远县河溜镇永济村村民。2018年,他响应村两委号召返乡创业,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从事稻虾轮作综合种养,不但顺利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还带动不少贫困户走上脱贫增收之路,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近日,记者来到紧邻永济村村部的合作社种养基地,只见原本成块连片的虾塘正被一块块绿色稻田所取代,不少村民在雨中忙着插秧,在田地四周还残留较大的水塘。“水塘里还有少部分鱼蟹,我们打算等稻秧栽种齐整,就把它们引入水田,继续发挥综合种养的作用。”在陶路新看来,相比于传统麦稻轮作,实行稻虾轮作综合种养模式,既有生态效益,更有经济效益,优势非常明显。
“虾塘里的害虫基本没了,虾粪又是天然养料,用这样的底子种稻,不仅不用打化肥、农药,降低了不少成本,而且稻米品质比较好,价格也有竞争力。”采访中,陶路新为记者算了笔账:稻虾轮作生产模式,一年收获一季龙虾,亩均产虾约300斤,均价按15元计,每亩纯利2000元;一季水稻亩产1800斤,由于采用生态种植,每斤价格能到1.5元,亩均纯利近1000元;再加上稻田后续产出的鱼蟹,综合下来,每亩年纯收入至少3000元,“比麦稻种植增收近一倍,如果再遇到小龙虾热销,每亩收益还能再翻倍。”
干过水产批发、跑过长途运输,在永济村人眼里,陶路新就是个不安分的人。2018年,因为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从外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休整。正当苦闷之际,他遇到了村党总支书记王利,“听说我的情况后,王书记当即就劝我回来,说我们村邻近芡河,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如果回来搞稻虾综合种养,一定不比外地做生意差。”陶路新说,听完王书记的话顿时如梦方醒,没多久就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2018年底,陶路新将外地生意处理完,正式回到家乡。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投资数十万元,一口气承包了130亩水田,专心从事“小龙虾+生态稻”综合种养。从虾苗培育到科学养殖,从开塘围坝到采购设备,从流转土地到技术指导……创业路上,陶路新一切从头学起,不会就问、不懂就学,始终坚持勤劳肯干、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他的小龙虾喜获大丰收,一举获利近40万元。
初次创业成功,让陶路新的信心更足了。去年,他成立了鑫农小龙虾养殖合作社,不但把种养规模扩大到2000亩,而且吸纳了近50名贫困户入社或参与务工,带领他们一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今年59岁的何友明是村里的贫困户,被村两委介绍到陶路新的水田里务工,专门从事小龙虾的饲养、看管、捕捞等工作,按照每天100元工资领取报酬,实现了全年近一万元的增收。去年,在陶路新的支助下,何友明承包了40亩水田,专门从事稻虾综合种养,今年就取得了五万元的纯收入,“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感谢陶经理给俺扶上了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看着众多父老乡亲因为参加合作社实现增收脱贫,陶路新心里特别高兴,“我今天能够创业成功,完全是托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所以,帮助大伙过上好日子,我义不容辞。”谈及未来的打算,陶路新信心满满,“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将整村群众带动起来,一起养虾种稻奔小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