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全市386.66万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61.9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其中市区总人口116.49万人,老年人口22.86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9.62%,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变化,呈增长趋势。”1月17日,市政协委员李东在分组会议间隙与记者谈及自己的提案。
通过调研,李东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蚌埠市老年人口将突破71.6万。残疾人19.7万,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最主要生活空间就是家和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对无障碍和居家适老化等有了新的要求。
李东告诉记者,我市十分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但以往无障碍建设及改造重点多集中于诸如高铁站、医院、商超、银行等大中型公共场所和新建工程、居民小区及周边,老旧小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度偏低,老年人、残疾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适老、不宜居的情况。他还例举了些共性现象:一是小区及周边有些人行道施工质量不高、维护不到位、高低不平、缘石坡道不规范,沿街银行、餐馆、商铺部分没有无障碍坡道或坡道很陡不适用,盲道上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导致出门行走难,购物进门难;二是小区外公厕部分没有无障碍通道,有的没有无障碍专用卫生间,有的专用卫生间大门紧锁,导致老人、残疾人在外如厕难;三是一些老旧住宅厕所及单元楼内外等区域缺乏无障碍设施,导致老人、残疾人家里不安全,家门出不去。
为此,他建议,首先,要以安全、可达、方便、实用为目标,制订、修订更加系统、完善的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的政策,并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流程、筹资方式、分摊比例及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支持补贴政策等,为“社区无障碍生活圈”落实打通政策制度通道;其次,要以把老旧小区住宅厕所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治理内容,给居家老人一个适合养老的家;再次,实现社区无障碍设施系统化,让身边的公共场所可望即可及;最后,积极倡导人文关怀、残健共融理念,针对有需求人群由社区基层组织等提供人工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居民区无障碍标识和指示牌,为身边老人、残疾人创造有温度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