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五河县按下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速键”

2021-03-31 08:51 蚌埠新闻网  

记者 年福烨

“一仗接着一仗打,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50.01万元,预计今年可达62万元。老百姓腰包鼓了,村里也有钱了,我们走好乡村振兴路的底气更足了。”谈及村子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五河县双忠庙镇柳湖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刘成甫“胸有成竹”,这份底气来自该村产业发展的行稳致远。作为五河县19个贫困村之一,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村:建有设施蔬菜大棚20个,辣椒基地200亩及1300多平方米的集辣椒加工、烘干、存贮于一体的标准化厂房,全村“辣”味十足。

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后,该县及时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到乡村振兴上来,打造多部门数据平台,破解“信息孤岛”,完善防范返贫致贫监测体系。在产业发展上主动对接全县主导产业链条,催生产业扶贫“发展后劲”;在脱贫户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开发上找路子;在改善宜居环境上蓄能量,按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加速键”。

强化政策帮扶

提升脱贫成色

“通过政府搭台,要素保障不降反增,一以贯之补短板。”该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王雷介绍,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衔接期内,需要继续发挥帮扶政策“扶上马、送一程”的导向作用。该县及时出台了《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6个部分、24项具体举措。今年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250万元,占已到位资金47.95%。实施0.5万亩增减挂项目、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130名及农技人员170名,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及智力支撑。

该县围绕监测对象收支和“三保障”情况,开发数据综合预警平台,实现全县农户致贫返贫风险自动化监测预警,确保长效脱贫不返贫。“我们创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新治理模式,建立了以医保、残联、民政、住建、扶贫5家部门15项数据为核心、其他10余个部门数据为参考、实行月交换的比对分析机制。”王雷告诉记者,通过构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布监测信息20202人次,其中风险预警871人。经入户走访核实,大部分不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可能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27户农户已全部制订帮扶措施。

“正是在多项利好政策的保障下,广大农村低收入人口才能激活内生动力、练就增收内力,如期脱贫摘帽。”王雷表示,脱贫攻坚收官以后,该县继续整合资源,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发挥26家行业专业特长,通过产业、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兜底保障等政策的作用,针对存在风险的农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50余项。创新医疗保障做法,将村级大病救助基金试点扩面纳入全县民生工程,加速建设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分院2个。引入市场化保险,为全县34877名脱贫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继续实施特色产业保险,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做强产业链条

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强则乡村强,产业兴则乡村兴。只有做强乡村产业链,才能鼓起发展“钱袋子”。

今年,该县积极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走上“规模化”。“我们主动对接主导产业链,借助长三角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将产业扶贫与全县纺织、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融合。”王雷介绍,今年已投入扶贫资金3042万元,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6个,其中80%以上的项目均与全县主导产业相关联,下一步继续对19个已出列贫困村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进行扶持,预计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将提升2个百分点,10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全面消除。

聚焦产业衔接,“一刻不停谋发展”。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依托现代牧业、新希望六和、众兴菌业等一批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县财政给予政策激励,通过“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累计带动2000多户脱贫户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高效。目前,全县已形成5.5万亩稻鱼综合种养、10万亩牧草、20万吨牛奶、4万吨食用菌、200万头生猪养殖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加快建设物流冷链,深入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提高覆盖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环节的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明年将建成每座库容300吨-800吨的冷库5座以上,每座库容1000吨的大型冷库2座以上。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着力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问题。

“书记,你就放心吧,俺在这上班挺好的。”日前,在五河新希望六和牧业有限公司务工的大新镇韩台村脱贫户郭务先给村党支部书记郭寨先发了一段问候小视频,前不久镇里帮他找的这份工作让他心满意足。今年该县创新方式,让脱贫户就业增收门路呈现“多元化”。建立“供需”清单,印制县内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手册5万余份,将30余家重点企业约3000个岗位信息送至脱贫户手中,通过“2+N”、“周三就业招聘”常态化方式,全县脱贫户劳动者就业信息宣传做到全覆盖。开展“点对点”对接,组织2913名劳动者观摩重点企业40余次,确保劳动者“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优化“稳岗”举措,利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全县14295名已就业的脱贫人口进行分类帮扶。此外,全县投入1544万元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为更多半弱劳动者提供增收路径,截至目前,已带动脱贫人口164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31人。开展“下沉”招聘工作,为县内脱贫劳动者提供就业便利,将招聘会下沉至14个乡镇,每个乡镇均开展1次招聘会,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现场签约就业协议。

优化公共服务

激活振兴动能

如何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该县转变工作理念,加大关乎群众宜居宜业水平的重要设施投入,提升优质公共资源均等化服务水平,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广大群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今年该县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丘陵山区城乡一体化项目,跨越淮河,延伸城南地表水厂的自来水供应,覆盖12座水厂,彻底解决小溪镇、朱顶镇部分地区枯水期的饮水供应问题。将全县供水工程统筹为城乡一体化供水区,提升浍南、申集、新集、东刘集、园集等水厂的供应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放心水”、“幸福水”。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该县将剩余83个村卫生室纳入标准化建设,计划招聘75名乡村医生充实镇村卫生力量,完善“智医助理”系统建设,优化“两卡制”系统功能,改善镇村医疗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将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到底”,让农民群众“心旷神怡”。该县今年实施淮河生态廊道建设,计划增绿增效8500亩,改厕10000户;围绕沱湖沿线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今年计划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27个;全面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力争“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完)

365

记者 年福烨

“一仗接着一仗打,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50.01万元,预计今年可达62万元。老百姓腰包鼓了,村里也有钱了,我们走好乡村振兴路的底气更足了。”谈及村子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五河县双忠庙镇柳湖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刘成甫“胸有成竹”,这份底气来自该村产业发展的行稳致远。作为五河县19个贫困村之一,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村:建有设施蔬菜大棚20个,辣椒基地200亩及1300多平方米的集辣椒加工、烘干、存贮于一体的标准化厂房,全村“辣”味十足。

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后,该县及时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到乡村振兴上来,打造多部门数据平台,破解“信息孤岛”,完善防范返贫致贫监测体系。在产业发展上主动对接全县主导产业链条,催生产业扶贫“发展后劲”;在脱贫户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开发上找路子;在改善宜居环境上蓄能量,按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加速键”。

强化政策帮扶

提升脱贫成色

“通过政府搭台,要素保障不降反增,一以贯之补短板。”该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王雷介绍,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衔接期内,需要继续发挥帮扶政策“扶上马、送一程”的导向作用。该县及时出台了《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6个部分、24项具体举措。今年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250万元,占已到位资金47.95%。实施0.5万亩增减挂项目、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130名及农技人员170名,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及智力支撑。

该县围绕监测对象收支和“三保障”情况,开发数据综合预警平台,实现全县农户致贫返贫风险自动化监测预警,确保长效脱贫不返贫。“我们创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新治理模式,建立了以医保、残联、民政、住建、扶贫5家部门15项数据为核心、其他10余个部门数据为参考、实行月交换的比对分析机制。”王雷告诉记者,通过构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布监测信息20202人次,其中风险预警871人。经入户走访核实,大部分不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可能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27户农户已全部制订帮扶措施。

“正是在多项利好政策的保障下,广大农村低收入人口才能激活内生动力、练就增收内力,如期脱贫摘帽。”王雷表示,脱贫攻坚收官以后,该县继续整合资源,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发挥26家行业专业特长,通过产业、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兜底保障等政策的作用,针对存在风险的农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50余项。创新医疗保障做法,将村级大病救助基金试点扩面纳入全县民生工程,加速建设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分院2个。引入市场化保险,为全县34877名脱贫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继续实施特色产业保险,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做强产业链条

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强则乡村强,产业兴则乡村兴。只有做强乡村产业链,才能鼓起发展“钱袋子”。

今年,该县积极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走上“规模化”。“我们主动对接主导产业链,借助长三角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将产业扶贫与全县纺织、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融合。”王雷介绍,今年已投入扶贫资金3042万元,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6个,其中80%以上的项目均与全县主导产业相关联,下一步继续对19个已出列贫困村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进行扶持,预计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将提升2个百分点,10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全面消除。

聚焦产业衔接,“一刻不停谋发展”。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依托现代牧业、新希望六和、众兴菌业等一批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县财政给予政策激励,通过“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累计带动2000多户脱贫户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高效。目前,全县已形成5.5万亩稻鱼综合种养、10万亩牧草、20万吨牛奶、4万吨食用菌、200万头生猪养殖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加快建设物流冷链,深入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提高覆盖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环节的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明年将建成每座库容300吨-800吨的冷库5座以上,每座库容1000吨的大型冷库2座以上。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着力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问题。

“书记,你就放心吧,俺在这上班挺好的。”日前,在五河新希望六和牧业有限公司务工的大新镇韩台村脱贫户郭务先给村党支部书记郭寨先发了一段问候小视频,前不久镇里帮他找的这份工作让他心满意足。今年该县创新方式,让脱贫户就业增收门路呈现“多元化”。建立“供需”清单,印制县内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手册5万余份,将30余家重点企业约3000个岗位信息送至脱贫户手中,通过“2+N”、“周三就业招聘”常态化方式,全县脱贫户劳动者就业信息宣传做到全覆盖。开展“点对点”对接,组织2913名劳动者观摩重点企业40余次,确保劳动者“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优化“稳岗”举措,利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全县14295名已就业的脱贫人口进行分类帮扶。此外,全县投入1544万元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为更多半弱劳动者提供增收路径,截至目前,已带动脱贫人口164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31人。开展“下沉”招聘工作,为县内脱贫劳动者提供就业便利,将招聘会下沉至14个乡镇,每个乡镇均开展1次招聘会,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现场签约就业协议。

优化公共服务

激活振兴动能

如何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该县转变工作理念,加大关乎群众宜居宜业水平的重要设施投入,提升优质公共资源均等化服务水平,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广大群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今年该县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丘陵山区城乡一体化项目,跨越淮河,延伸城南地表水厂的自来水供应,覆盖12座水厂,彻底解决小溪镇、朱顶镇部分地区枯水期的饮水供应问题。将全县供水工程统筹为城乡一体化供水区,提升浍南、申集、新集、东刘集、园集等水厂的供应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放心水”、“幸福水”。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该县将剩余83个村卫生室纳入标准化建设,计划招聘75名乡村医生充实镇村卫生力量,完善“智医助理”系统建设,优化“两卡制”系统功能,改善镇村医疗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将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到底”,让农民群众“心旷神怡”。该县今年实施淮河生态廊道建设,计划增绿增效8500亩,改厕10000户;围绕沱湖沿线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今年计划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27个;全面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力争“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