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爱国精神传承不息 固镇县筹建烈士陵园 

2021-03-29 08:3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王问 文/图

在固镇县任桥镇任桥村、湖沟镇于河头村,有两处无名烈士墓。70多年过去了,惨烈的淮海战役包括这些无名烈士墓的主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对于耄耋之年的村民李永田、老兵于敬安来说,却是不能忘怀的记忆。

一座无名烈士墓 村民承诺世代守护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清明节前,固镇县任桥镇任桥村村民,与固镇县任桥镇回民小学学生一起,正在祭拜葬在村中的无名革命烈士墓。

固镇烈士陵园项目设计鸟瞰图。受访单位供图

位于村主干道旁,这座无名烈士墓,已经静静地矗立了73年。灰色大理石墓碑,是2006年10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桥村两委会立碑,为纪念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无名革命烈士。2011年11月,任桥村无名烈士墓被固镇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固镇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进一步保护。

英雄们的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如数家珍。81岁的李永田和84岁的王明碧一辈子生活在村里,靠种地为生。打小时候开始,除了给自家老人上坟外,他们还会来到这里,给无名烈士墓扫墓。

在83岁高龄老兵于敬安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烈士遗体掩埋地。

李永田说,自己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到过一些故事。父亲告诉他,战斗中,我军在任桥村设有军队野战医院,用于救治重伤员。有6名烈士牺牲后由部队和村民就地集中安葬。“听父亲说,因为当时部队还要赶路,解放军就交代村民,麻烦平时‘照护’一下这座墓,万一有烈士的家人前来寻找,也能给他们一个交代。”

王明碧、李永田二位老人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六名烈士中,有一名于1950年由其连长和战友将其接至山东老家安葬。“这也让村里老人相信,烈士的亲友肯定会过来寻人,就这样村民们自发守护这座烈士的丰碑,一直坚持每年都去扫墓。”

“每年至少扫墓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七月半。”李永田说,“每次来就是拔拔草,送上一些新采的野花,他们都是为了保护咱们流血牺牲的,咱们不能忘了他们,要不然这孤零零的多可怜。”

清明节前夕,固镇县任桥镇回民小学学生前来祭拜葬在村中的无名革命烈士。

前段时间,固镇县打算迁葬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启动程序前,向村民征求意见。自打那之后,李永田和几个老伙计就时不时地来到坟茔周围转一转,坐在不远处的田埂旁抽上一支烟,默默地看一眼。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些烈士的姓名,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并安葬在我们这里,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陪伴我们几十年了,咱们村里也有不少孩子都当了兵。为了继续激励与教育青少年,大家都请求不要迁葬这些无名烈士墓。”在收集到村民们的意见后,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于村民们的浓厚感情表示非常理解,最后经研究决定,墓地不迁了,并对村民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对无名烈士墓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作。

老兵心愿:“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

青山埋忠骨,英名照千秋。湖沟镇于河头村,一群英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长眠于此。他们当中,小的只有十几岁,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他们的姓名、家庭、亲人,至今是个谜,或许永远无人知晓,但英烈们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传颂。

81岁的村民于帮玲至今依然记得与解放军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解放军转战路经于河头村时,我只记得咱村为了战士过河自发伐木架桥,家家户户拆卸门板铺设桥面。部队在村里做短暂休整的时候,大家让出自家住房供战士们休息。妇女则集中在一起居住,男的全部住在沟坡上临时开挖的地窖里。一天晚上我过去找解放军,要和他们一起睡觉。没想到他们把床让给了我,其他人都在打地铺。后来他们中一二十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在了咱村。”提起这些牺牲的无名英雄,于帮玲热泪盈眶,情不能自已。

任桥村无名烈士墓被固镇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固镇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固镇县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健时刻关注当地革命烈士事迹,并对村民口述情况进行了考证。“根据档案史料记载,1948年11月15日,我军攻克宿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固镇人民在王洲、窑湾、新马桥、九湾等处修桥九座,搭浮桥十二座;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设立了茶水、热馍供应点,供应过往部队和支前大军;给主力部队带路送信两万七千人次;献出门板、木棒等两千三百余扇(根)。”

在83岁高龄老兵于敬安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烈士遗体掩埋地。站在管沟涵上,记者瞭望着缓缓流淌的浍河,那隆隆的炮火声似乎就在耳畔回响,挥之不去。

“小的时候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我都会以十分敬仰的心情去思念他们,也萌发了参军报国的志向,1955年3月我光荣地参军入伍。”于敬安说。在无名烈士精神的影响下,于河头村先后有十余人报名参军,几乎每一个大家庭都有当兵的人。

“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也成为于敬安老人记挂在心中的一件事。“这些无名英雄为解放中国,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更让人遗憾的是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请求为这些无名烈士立碑,供后人瞻仰,以慰在天之灵。”

英雄魂归有处 让爱国精神传承不息

铭记历史,是致敬英烈最好的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零散烈士墓保护工作,固镇县委县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固镇烈士陵园,对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

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学平介绍,根据规划,固镇烈士陵园工程项目地点位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即在“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新建陵园用地规模为35亩,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按照有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英烈名录墙、烈士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计划七一之前完成征地补偿,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对今年建设内容完成招标工作,七一之后动工建设。

“前期,我们对散落在乡村的38座烈士墓进行了统计摸排,陵园建成后,将动员烈士子女将烈士墓迁移至烈士陵园,对陵园外的无名烈士墓和不同意迁移的烈士墓进行修缮,让革命烈士名垂青史。”陈学平表示,将充分运用烈士纪念设施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大力弘扬先烈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烈士事迹,把烈士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感人故事和不屈不挠、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进一步浓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崇高的职业”氛围。

gt;>>小链接 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中心方圆百里是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成为我党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彭雪枫师长称它为“淮北西大门”,清凉村一带成了日伪军与我军争夺的焦点,我军2400多名同志牺牲于此。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淮海战争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陵园占地面积15亩,大门是一座9米高的中式仿古门楼,陵园内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抗战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八个苍劲大字。园内保存着张震上将当年使用过的马鞭、谢邦治将军珍藏几十年的文件包、张爱萍上将当年留下的一床粗布被、新四军在清凉的老照片等珍贵文物及十多位老将军的题字。陵园已成为该县及周边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2005年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固镇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完)                                                                                                   

227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王问 文/图

在固镇县任桥镇任桥村、湖沟镇于河头村,有两处无名烈士墓。70多年过去了,惨烈的淮海战役包括这些无名烈士墓的主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对于耄耋之年的村民李永田、老兵于敬安来说,却是不能忘怀的记忆。

一座无名烈士墓 村民承诺世代守护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清明节前,固镇县任桥镇任桥村村民,与固镇县任桥镇回民小学学生一起,正在祭拜葬在村中的无名革命烈士墓。

固镇烈士陵园项目设计鸟瞰图。受访单位供图

位于村主干道旁,这座无名烈士墓,已经静静地矗立了73年。灰色大理石墓碑,是2006年10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桥村两委会立碑,为纪念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无名革命烈士。2011年11月,任桥村无名烈士墓被固镇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固镇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进一步保护。

英雄们的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如数家珍。81岁的李永田和84岁的王明碧一辈子生活在村里,靠种地为生。打小时候开始,除了给自家老人上坟外,他们还会来到这里,给无名烈士墓扫墓。

在83岁高龄老兵于敬安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烈士遗体掩埋地。

李永田说,自己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到过一些故事。父亲告诉他,战斗中,我军在任桥村设有军队野战医院,用于救治重伤员。有6名烈士牺牲后由部队和村民就地集中安葬。“听父亲说,因为当时部队还要赶路,解放军就交代村民,麻烦平时‘照护’一下这座墓,万一有烈士的家人前来寻找,也能给他们一个交代。”

王明碧、李永田二位老人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六名烈士中,有一名于1950年由其连长和战友将其接至山东老家安葬。“这也让村里老人相信,烈士的亲友肯定会过来寻人,就这样村民们自发守护这座烈士的丰碑,一直坚持每年都去扫墓。”

“每年至少扫墓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七月半。”李永田说,“每次来就是拔拔草,送上一些新采的野花,他们都是为了保护咱们流血牺牲的,咱们不能忘了他们,要不然这孤零零的多可怜。”

清明节前夕,固镇县任桥镇回民小学学生前来祭拜葬在村中的无名革命烈士。

前段时间,固镇县打算迁葬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启动程序前,向村民征求意见。自打那之后,李永田和几个老伙计就时不时地来到坟茔周围转一转,坐在不远处的田埂旁抽上一支烟,默默地看一眼。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些烈士的姓名,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并安葬在我们这里,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陪伴我们几十年了,咱们村里也有不少孩子都当了兵。为了继续激励与教育青少年,大家都请求不要迁葬这些无名烈士墓。”在收集到村民们的意见后,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于村民们的浓厚感情表示非常理解,最后经研究决定,墓地不迁了,并对村民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对无名烈士墓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作。

老兵心愿:“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

青山埋忠骨,英名照千秋。湖沟镇于河头村,一群英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长眠于此。他们当中,小的只有十几岁,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他们的姓名、家庭、亲人,至今是个谜,或许永远无人知晓,但英烈们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传颂。

81岁的村民于帮玲至今依然记得与解放军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解放军转战路经于河头村时,我只记得咱村为了战士过河自发伐木架桥,家家户户拆卸门板铺设桥面。部队在村里做短暂休整的时候,大家让出自家住房供战士们休息。妇女则集中在一起居住,男的全部住在沟坡上临时开挖的地窖里。一天晚上我过去找解放军,要和他们一起睡觉。没想到他们把床让给了我,其他人都在打地铺。后来他们中一二十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在了咱村。”提起这些牺牲的无名英雄,于帮玲热泪盈眶,情不能自已。

任桥村无名烈士墓被固镇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固镇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固镇县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健时刻关注当地革命烈士事迹,并对村民口述情况进行了考证。“根据档案史料记载,1948年11月15日,我军攻克宿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固镇人民在王洲、窑湾、新马桥、九湾等处修桥九座,搭浮桥十二座;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设立了茶水、热馍供应点,供应过往部队和支前大军;给主力部队带路送信两万七千人次;献出门板、木棒等两千三百余扇(根)。”

在83岁高龄老兵于敬安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在淮海战役期间牺牲的烈士遗体掩埋地。站在管沟涵上,记者瞭望着缓缓流淌的浍河,那隆隆的炮火声似乎就在耳畔回响,挥之不去。

“小的时候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我都会以十分敬仰的心情去思念他们,也萌发了参军报国的志向,1955年3月我光荣地参军入伍。”于敬安说。在无名烈士精神的影响下,于河头村先后有十余人报名参军,几乎每一个大家庭都有当兵的人。

“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也成为于敬安老人记挂在心中的一件事。“这些无名英雄为解放中国,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更让人遗憾的是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请求为这些无名烈士立碑,供后人瞻仰,以慰在天之灵。”

英雄魂归有处 让爱国精神传承不息

铭记历史,是致敬英烈最好的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零散烈士墓保护工作,固镇县委县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固镇烈士陵园,对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

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学平介绍,根据规划,固镇烈士陵园工程项目地点位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即在“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新建陵园用地规模为35亩,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按照有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英烈名录墙、烈士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计划七一之前完成征地补偿,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对今年建设内容完成招标工作,七一之后动工建设。

“前期,我们对散落在乡村的38座烈士墓进行了统计摸排,陵园建成后,将动员烈士子女将烈士墓迁移至烈士陵园,对陵园外的无名烈士墓和不同意迁移的烈士墓进行修缮,让革命烈士名垂青史。”陈学平表示,将充分运用烈士纪念设施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大力弘扬先烈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烈士事迹,把烈士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感人故事和不屈不挠、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进一步浓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崇高的职业”氛围。

gt;>>小链接 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中心方圆百里是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成为我党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彭雪枫师长称它为“淮北西大门”,清凉村一带成了日伪军与我军争夺的焦点,我军2400多名同志牺牲于此。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淮海战争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陵园占地面积15亩,大门是一座9米高的中式仿古门楼,陵园内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抗战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八个苍劲大字。园内保存着张震上将当年使用过的马鞭、谢邦治将军珍藏几十年的文件包、张爱萍上将当年留下的一床粗布被、新四军在清凉的老照片等珍贵文物及十多位老将军的题字。陵园已成为该县及周边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2005年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固镇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