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丝毫”厚度之间,彰显科学家的极致追求;
新旧动能转换,体现企业家的视野格局;
行业重组改革,凸显管理者的决心勇气;
亮剑国际市场,展现领军者的使命担当。
你用不懈创新,撑起民族玻璃的脊梁!
这是彭寿荣获中央企业第三届“央企楷模”时,在发布仪式上获得的赞誉。从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毕业生,到带领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蚌埠院”)“救企业于迷途”的企业家;从主持攻克无数个技术难关、一次次创造出“世界之最”的科学家,到改变玻璃“世界版图”,走出传统科研院所转型升级之路、重组整合之路、国际化开拓之路的领军者,一路走来,彭寿带领蚌埠院将“奋斗”和“创新”融入血脉,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为集高端玻璃新材料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世界硅基材料高地。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使命和奋斗方向,也让彭寿和蚌埠院无比振奋。大会刚刚结束不久,我们书面专访了彭寿院士。结缘玻璃四十载,自己如何带领蚌埠院“一路向新”?彭寿说,那就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数十年磨一剑”,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文/图
【人物简介】
彭寿,男,汉族,玻璃新材料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蚌埠院院长、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玻璃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第23届国际玻璃协会主席。
长期从事玻璃新材料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建立了我国玻璃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针对高品质浮法玻璃、高透光伏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多种玻璃新材料长期被国外封锁垄断的状况,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及规模化推广应用,支撑了我国多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了我国玻璃科技与产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初 心】 庄严的历史使命感
深读周刊:彭院士您好!刚刚参加了全国两院院士大会,特别是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不是特别有感触?
彭寿:是的。从讲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回顾蚌埠院创新发展的历程,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引领下,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奋斗的印记和汗水的结晶。过去,我们“十年磨一剑”,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今后要继续为国家科技创新“补短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祖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工作中的彭寿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寻求原始创新新突破,我们就深有体会,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疫苗生产过程就出现了被“卡脖子”的材料,就是疫苗的玻璃管,原先这是小众产品,依赖进口,这个时期,咱们国家这么大的需求量,如果不能自主创新解决供应问题,疫苗生产乃至整个疫情防控压力都会非常大。好在我们终于把它做出来了,这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原材料上解决难题。未来,硅基材料和基础材料将有很大的发展,我们正在积极参与航空机身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研发攻关。
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工程科技工作者,能够置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怎么践行使命?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增强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家国情怀的行动自觉。怎样履行责任?就是要增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顶层意识,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严谨治学、严于律己、潜心科研,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深读周刊:您提到蚌埠院的创新发展,这和您个人的成长一定是深度融合的。
彭寿:1971年,蚌埠院从北京来到蚌埠。我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院里。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毕业生,和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一样,我有着一种庄严的历史使命感。记得报到当天,一位老专家就很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玻璃工业的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生产技术,但我国的玻璃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世界先进的浮法玻璃技术中的许多难题还没有攻克,这个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上……”那天晚上,我觉得这句话像锤子一样重重地敲打在心上,让我睡不着觉,也让我一直思索,如何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技术进步作贡献。
1991年10月,我受命到深圳分院主持工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对的是如何适应市场的全新课题。我们决定把浮法技术的实验室搬进工厂车间,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攻关小组仔细研究了国内外的上千种资料,反复做排气净化脱硫实验。在高温的窑头做了成百上千次实验后,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一个技术突破是在浮法技术的“心脏”装备上,这个“心脏”就是锡槽,它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是关键,通过数百次的热工实验,我们终于攻克了这一制约中国浮法技术发展的技术难关,有效改善了锡槽的密封性能,提高了锡槽的热平衡性和热均匀性。这一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中国浮法玻璃的质量。经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使中国浮法技术向国际化水平迈进了一大步。
十年间,我和团队攻克的技术难关有近百个,攻关成了家常便饭,通宵达旦工作的日子难以计数。这个时期我们也先后创造出中国玻璃史上的三个第一:设计我国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完成我国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我国第一个玻璃厂烟气脱硫项目。
【转 型】 掌握玻璃基的中国芯
深读周刊:十年之后的新世纪伊始,您已经成为了蚌埠院的院长,这时您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了。
彭寿:是啊,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仅仅是纪元上的新千年,也是产业上的全新时期。2000年8月,我开始任蚌埠院院长,正值院里刚刚从原主管单位脱钩不久,划归中国建材集团管理。脱钩,就意味着转型。从纯粹的靠拨款、靠收一点设计费过日子的状态到走向市场,这是死路还是活局?当时谁也没有答案。但这时我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将要到来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普遍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但是当时市场上销售的“时髦货”——大尺寸液晶电视,价格还非常高,普遍在万元左右,其中玻璃的成本能占到30%,消费者往往难以承受。而这种高端玻璃产品,我们却没有核心技术。看到这个情况,我暗下决心,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新玻璃技术,一定要做高端玻璃产品。我们首先就将目光瞄准了那些有着更高科技含量,在改变人们生活方面更有作为的“新玻璃”。之后,不仅仅是液晶电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轻量化、超薄化的消费趋势推动下,电子产品的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所用的超薄玻璃成为电子信息显示产业上游的关键原材料产品,而中国在该领域一直受制于人,也可以说是玻璃基的“芯”掌握在别人手里。
彭寿院士指导年轻科研人员进行研发
要拥有玻璃基的“中国芯”,创新驱动是唯一道路。既然要做,就做第一,要在全球市场与“巨人”共舞。我和团队共同努力,在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新型熔化、超薄成型等1000多项技术瓶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终于,2013年10月引板成功,短短2个月内便完成了1.3毫米、1.1毫米、0.7毫米、0.55毫米玻璃的成功生产。2014年8月,国内最薄0.3毫米显示玻璃稳定量产。2015年3月,0.2毫米超薄玻璃稳定量产,完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主要质量性能指标与国外进口产品相当。2016年5月,又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玻璃,实现了“超薄”到“极薄”的跨越。2018年4月,完全具有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最薄0.12毫米柔性触控玻璃横空出世,像A4纸般薄,可实现大面积连续生产,此项目还获得玻璃行业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工业大奖,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超薄玻璃领域实现并跑领跑”的高度肯定。
深读周刊:这个毫厘之差,普通消费者的直接体会,是不是电子终端产品的价格下降?
彭寿:从行业说,至此我们改变了超薄玻璃技术的“世界版图”,迫使国外企业多次降价,仅进口产品售价降低一项,就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每年收益上亿元。我们利用该技术先后建成了20余条超薄信息玻璃生产线,产品在国内20多家主流面板企业批量应用,为下游产业降低成本超百亿元,保障了国家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安全。在保证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满足了国内需求。市场上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感受到电视、手机、平板等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现在玻璃只占到电视成本的11%。相同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最少也下降了三四千元,广泛惠及了民生。
去年我们乘势而上,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再研发制造出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成功开发出国内唯一全国产化的“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减薄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技术,形成了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保障了我国柔性显示的玻璃原材料安全。
每次新产品攻关,别看仅仅下降细微的0.1毫米,整个过程需要做几百次的实验。我们围绕玻璃的“超薄化、大尺寸化、超白化、多功能化”,为了国家的国防信息安全,推动材料革命,也就是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品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发电玻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巅峰是在哪里。我们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我愿意多年坚持做好一项事业,投身其中,去做这个“毫厘之争”。
深读周刊:除了越来越薄的电子触控玻璃,我们高世代玻璃基板、太阳能超白玻璃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创新一定是艰难的,永远自我加压,动力在哪?
彭寿:动力就是不被国外“卡脖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核心部件,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其生产控制精度与半导体行业相当,代表着目前全球现代玻璃规模化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长期以来,该项国家战略性玻璃新材料一直被国外垄断。尤其是大尺寸液晶显示所需的8.5代等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术完全由少数几家国外企业所控制。
2019年9月18日,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在蚌埠成功下线,实现了中国建材几代人的梦想,这是我们不断攻关的结果。在8.5代生产线上,每片玻璃都要经过配料、熔化、澄清、均化、成型、退火、切割、研磨、清洗、检验等数十个环节。以料方开发为例,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外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大量TFT-LCD玻璃基板配方专利,进行严密布局,大幅挤压开发空间。我国TFT-LCD玻璃基板配方研发工作不够系统,缺乏针对浮法工艺的玻璃配方开发。我们团队经过上千次配方试验,才终于研制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配方。
为了保证玻璃基板尽早成功下线,我们生产一线的同志们夜以继日投入在技术攻关破解难题上,加班加点的不断调试,近在咫尺的宿舍没有时间回,夜里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临时休息室眯一会儿,醒了继续干,调试顺利的话大家都想再多调试一次,结果就调到了第二天早上;泡面成箱成箱地拆,一切只为争分夺秒赶在下线前达到预期产品标准。有的同事最多在生产线上连续工作了二十几天没有回宿舍休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通常TFT-LCD玻璃基板的熔化温度在1600℃~1700℃,锡槽段的玻璃成型也需要1200℃左右。即便设备外面有保温棉隔热,但是它们周围的温度也是很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一会儿衣服就完全湿透。因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拉引如此大尺寸的玻璃板,为了获得更优的设备工艺参数,就只能这样不断反反复复尝试。哪有人在意这有多难、有多热、有多累?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和电子玻璃强国的梦想紧紧的连到了一起。在梦想达成的那一刻,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目前,我们的显示基板已经成功导入了主流大尺寸面板企业供应链,未来更可期。
【使 命】 继续争第一、创唯一
深读周刊:在科研攻关上您身先士卒,在迈向国际市场方面,您的一系列“大动作”,也一定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
彭寿:这是从新能源产业开始的,在攻克光伏玻璃技术后,我们又看到了与该产业相关的另外一个关键材料——发电玻璃。
由于我国传统晶硅电池能耗高、成本高、污染大,尽管目前存在一定市场空间,但并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在欧债危机中,我们抄底收购了具有国际顶尖技术水平的德国CTF Solar公司,快速提升了中国发电玻璃的核心技术。接着,利用欧洲金融危机大背景,收购了当时岌岌可危却发展潜力巨大的世界五百强法国圣戈班下属德国Avancis公司,为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的国产化夯实了基础。收购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既留住原公司的先进设备又能留住所有的德国科学家,我反反复复做工作,终于打消了科学家团队的疑虑。随后又邀请Avancis一行高管25人来到中国考察参观,高新尖的技术、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终于让所有的德国科学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7年10月,国内首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们已经全线打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也成为蚌埠院“国际远航”的一站。如今,蚌埠院的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已达到世界第一的19.8%;同时自主建成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年发电超过1100万千瓦,未来还将在蚌埠全面铺开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助力珠城打造国际知名、全国领先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在以往的基础上,这些年蚌埠院在国际市场上步子也迈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稳:2018年,在美国加州建设的100兆瓦最大光伏电站正式竣工,同时新签300兆瓦光伏电站EPC项目;2019年6月,蚌埠院签订了马来西亚大型光伏地面电站项目,标志着蚌埠院成功开拓了马来西亚市场;2020年2月,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创新模式、抓住机遇,“云签约”超亿美元波兰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新能源业务成功打入东欧市场;2021年1月,我们再接再厉,签署了超亿欧元波兰地面光伏电站二期项目……眼下,我们完成了国内高端玻璃工程和出口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双超90%的历史壮举,真正实现了将科技成果工程化,引领中国玻璃技术和产业走向世界。
深读周刊:抚今追昔,可以看得出您和整个蚌埠院与蚌埠这座城市的相互滋养,您怎样看蚌埠院的发展和蚌埠硅基产业的发展呢?
彭寿:蚌埠院到蚌已经50年了,我来蚌埠也近40年了,这些年我们立足蚌埠、辐射安徽、走向世界,蚌埠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在这里,我们创造了多项“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硅基新材料成果,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完成了从传统科研院所向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华丽转变。今天的蚌埠院,因蚌埠这块沃土实现了精彩蝶变,2020年完成收入突破330亿元,逆势创造历史新高。今天的蚌埠,正在“抓两会、推两基、展新贸、靓淮河、促文旅、创幸福”,特别是擦亮了“中国硅谷”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为安徽擘画了“两个坚持、两个更大”的发展蓝图,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为蚌埠确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发展的目标定位,市委书记黄晓武提出了“C位之问”的发展命题,这些都坚定了我们继续扎根蚌埠、服务蚌埠、奉献蚌埠的信心和决心。展望新征程,面对“中国硅谷”、“千亿硅基”的美好前景,我们玻院人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与蚌埠人民一道,为合力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贡献力量。
本文图片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