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埠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宗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一举夺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一、坚持价值引领、实践养成,推进市民文明素养大提升
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凝神”。开展理论宣讲进社区、进乡村等“五进”活动,举办群众性特色文化活动3200余场次、“千场文艺千村行”文化惠演1400余场,深入开展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建设15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社区、主题公园,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融入生活场景。开展“诚信蚌埠、孝善珠城”系列活动,投资500万元建设“蚌埠好人馆”,建立礼遇道德模范、帮扶身边好人机制,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6人、中国好人111人,蚌埠特警张劼荣膺全国“时代楷模”。
二是加强社会风尚引领“育人”。连续4年开展“不文明祭祀”整治活动,沿袭上千年的街头路边焚烧冥币、火纸等不文明祭祀行为基本杜绝。深入开展不乱涂乱画、不乱披乱挂等“十不”整治行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有礼蚌埠人”。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违停车辆“拖车行动”等活动,公交车礼让率达100%,出租车礼让率达80%,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600多起,日拖移各类违停车辆120辆次,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停车辆已成为市民自觉。
三是加强诚信蚌埠建设“正风”。建成运行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归集包括公共信用信息、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等在内的5.6亿条信用信息。全年发布12期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建立由23家市直部门参与的诚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联合奖惩100余例,推动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大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共圆“安居梦”。累计改造棚户区(城中村)246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4.9万套,回迁安置12.6万户,解决了30余万人安居问题,在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中率先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批示肯定“蚌埠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实施小区绿化、道路硬化、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等“六化”,解决“灯不明、路不平、水不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成115个小区315.8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受益群众达5.2万户。
二是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全力“增颜值”。聚焦治脏、除乱、补差,开展以地面油污、沿街店招、空中管线、乱披乱挂为重点的市容市貌整治。提升改造1974家餐饮单位硬件设施,实现小餐饮清洁化改造全覆盖。投入1亿元新建、提升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3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农贸市场超市化经营。实施引摊入室和“四禁”“四定”等措施,出店经营、占道经营、骑路经营现象基本杜绝。
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宜居性”。建成市有四馆一院、县有三馆、区有两馆、乡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全力创建全国公交都市,连续6年实施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公交车免费乘坐,1530.3万人次享受了优惠。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刑事案件下降17.7%,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达94.6%,跻身全国首个国家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城市。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建设,92.4%的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和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96.5%的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
三、坚持城乡一体、整体联动,推进全域文明水平大提升
一是深化文明县城创建。以“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总抓手深化文明县城建设,推动文明创建向县域延伸、向基层下移。龙子湖区、蚌山区、淮上区被评为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市辖三县被评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
二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完成2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26个省级、34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清理陈年垃圾30万吨,建成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5个,完成改厕1万户。发挥老教师、老村干等群体带头示范作用,革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何巷村等9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宗洼村等19个村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三是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开展“学礼仪、讲规矩”及“礼貌待人、两优服务”活动,培育全国文明单位13家、省级文明单位80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市工商质监局成为全国首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12345市长热线成为全省首个热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四是深化文明校园创建。细化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开展“戏曲进校园”“读经典、守规范、讲礼仪”等活动,推动文明校园创建规范化、常态化,蚌埠二中和蚌埠第二实验小学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加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市、县两级建立青少年健康辅导中心8所,乡村少年宫建设实现55个乡镇全覆盖。
五是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推进“五好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开展“蚌埠家风•孝善传万家”活动,引导市民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用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马彩娣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高绪贵、顾云美两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四、坚持全城动员、全民参与,推进共建共享合力大提升
一是“头号工程”,全面部署。出台《关于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一把手主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机制,全面推行一日一巡查曝光、一周一分析调度、一月一督查推进、一季一考核评比、一年一兑现奖惩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三人小组”周调度制度,累计召开周调度会157次。
二是“上下联动”,抓常抓细。建立市县领导包县(区)、包单位、包示范样本点、包重难点“四包”工作责任体系,实行街道(乡镇)干部包社区(村)、社区(村)干部包小区(楼栋、自然村)责任制。按照社区实际居民每300户左右1名的标准,配备1123名社区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等“六定”管理模式,夯实文明创建基层基础。
三是“全民动手”,人人尽责。开展“珠城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系列活动,探索出“百姓点事、‘两委’提事、居民议事、与会决事、多元办事、公众评事”社区协商“六事”机制,该做法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多次报道。加强志愿者队伍、制度和阵地建设,注册志愿者队伍682个,登记注册志愿者突破20万人,近10万人次参加“我爱我家•行走蚌埠”活动。蚌埠医学院“爱心1+1”志愿服务组织、龙子湖区龙河社区和志愿者李东在全国“四个100”评比中受到表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