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靓淮河 促文旅” 须加快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2021-07-23 08:07 蚌埠新闻网  

□任志安 汤沁 李晓璐/文 刘晨/图

“靓淮河、促文旅”是蚌埠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蚌埠市“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靓淮河、促文旅”除了做好各自的工作外,还必须注重两者之间的协同推进,实现“1+1>2”的战略效果。而其中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沿淮生态廊道建设,以生态廊道建设靓淮河促文旅。

建设沿淮生态廊道,不仅可以将淮河沿岸景观串联成线,还可以通过辐射以线带面,充分实现“靓淮河”的美丽景象;还可以将沿淮两岸的景区、文化遗址和淮河景观等景点通过廊道建设串联起来,充分实现“促文旅”的协同效应。

以廊道建设靓淮河。建设沿淮生态廊道能够有效串联起淮河流域内具有典型特征的自然景色和人文资源,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真正做到点“靓”淮河。建设沿淮生态廊道,一是可以打造完整沿淮生态系统,增强空间的连通性,更好地保护淮河自然生态环境,优化淮河流域的生态格局;二是可以为沿淮地区的人们提供绿色廊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能够带动沿淮地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靓淮河来促文旅。依托淮河独特的资源,建设具有文化、旅游、休闲与健身等多功能的沿淮生态文旅走廊,积极打造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将沿淮两岸的景区、文化遗址和淮河景观等景点通过廊道建设串联起来,带动沿淮两岸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以沿淮生态文旅走廊为主,设计淮河文化游、淮河研学游、淮河康养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多角度提升廊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沿淮生态文旅廊道品牌基础。

借鉴经验 提质增速

由于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调动机制、政策引导等方面尚存在着较多问题。相对来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建设起步早,目前已较为成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他山之石”,借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又好又快地推进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战略举措。2014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详细说明了相关的工作计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针对长江经济带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长江经济带的森林系统在其生态廊道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积极开展造林绿化作为其生态廊道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沿淮生态廊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沿淮各省市应抓紧发布有关生态廊道建设方面的规划方案,按照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各省市针对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制订具体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积极落实推进,形成各省市立体规划体系,共同促进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实现淮河流域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工作抓手。长江经济带沿岸各级人民政府将长江生态廊道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政府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将生态廊道建设任务纳入政府每季度的考核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因此,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必须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沿淮各省市成立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实现多部门联动,督察考核双管齐下。建立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压实责任,真正做到了建廊有责、建廊有方、建廊有效。

俯瞰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第三,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协作机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在长江下游,安徽、上海等四省市首先开展相关合作,依托生态廊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城市之间的协同生态治理机制,随后,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重庆,以及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等省,都陆续制定了跨省的生态协商机制,协调发展难题,推进生态联防联控。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跨区域生态协商机制。因此,沿淮各省市应学习长江经济带的经验,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开展深度研究,针对淮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薄弱环节,抓紧谋划一批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项目库,推进沿淮各区域共同保护治理生态环境。

创新做法 推深做实

如何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呢?除了充分吸收并借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建设经验外,还应该科学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自身特点,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以推深做实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沿淮各省、市层面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控制性详规。蚌埠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中心城市,理应加快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于建设沿淮生态廊道的积极性,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及时公布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进度情况,使人民群众能足够了解情况,从而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廊道工作中。

二是加大沿淮区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打造完整的沿淮生态系统。沿淮各市政府需要积极行动,逐步做到恶劣天气及时准确预报,加快建设蓄洪、分洪相关工程,建立起完善的排涝系统。蚌埠市应积极绿化沿淮两岸,构建林水相依景观带,切实提高全市绿化率,在绿化不足的山坡、丘陵上植树造林,尽可能使其实现绿色全覆盖,在沿淮两岸形成以湿地、农田、农园和水域为主的生态系统,以此加强水土保持,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以切实行动成为沿淮生态廊道建设的“新模范”城市。

三是注重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淮河流域由地理空间转变为文旅空间。依托于淮河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沿淮地区“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教”等多种乡村旅游新业态。重点发展淮河平原的“观光农业”和“观光渔业”等乡村生态旅游,积极开发观赏垂钓、农耕体验和河鲜特色美食等旅游产品。蚌埠市可通过增加旅游标识、导引和解读等内容,使得沿淮生态廊道与沿线的淮河风光、历史遗址、乡土风情相互融合,在建设景观小品、旅游驿站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时加入“珠城文化”,为打造沿淮精品生态景观廊道献出一分力。

四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用数字淮河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廊道建设促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好沿淮绿色产业生态廊道,首先要对高污染、高能耗且低收益的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加快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以沿淮生态廊道为抓手,依托沿岸两侧的产业基础,联合规划智能智造走廊,实施绿色化升级、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最后,加快推进沿淮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形成“由点连片,由片连面”的科技创新数字示范联合体,打造淮河流域数字产业经济中心,辐射带动沿淮地区的经济发展。蚌埠市应以此为契机,全力支持绿色智能产业,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园,吸引更多的绿色高端创新资源。

五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以充分解决廊道建设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生态廊道建设所需资金投入特别大,沿淮各市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申报国家及省财政奖补资金,同时辅以自筹;采取租赁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形式多渠道争取投融资,加快生态廊道的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性贷款的积极作用,在依靠政策资金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增加资金筹措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利用银行贷款,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项目资金,鼓励外商投资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蚌埠市可采用创新PPP模式多元化投入更多资金,以此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

政策跟进 全力保障

有了创新做法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跟进,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改善运营机制、完善生态保护、量化生态补偿等创新政策体系,全力保障沿淮生态廊道高质量建设。

坚持全民共建,创新实施廊道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沿淮生态廊道,需要政府、市场和公众共同努力。没有政府主导,生态廊道建设就没有方向和制度保证;没有公众参与,建设生态廊道就缺少支持和动力。推行队伍参与、个人参与和家庭参与等灵活多样的参与模式,大幅度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建立廊道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公开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提高公众参与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活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廊道运营管理机制。大胆创新沿淮地区平原湿地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实行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管理模式,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和推进农林相结合;依靠数字淮河建设,不断探索“数字+”生态廊道建设和管理模式,提质加速廊道建设;构建高标准化的廊道管护平台,积极完善生态廊道管理体系,科学管理生态廊道建设,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生态保护,创新实施廊道管护“廊长制”。为了可以更好地保护沿淮生态廊道的生态环境,建设时应以“全域统筹、领导挂帅、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为原则,全面实施市、区、县三级“廊长制”,对沿淮生态廊道进行分段的精细化与智慧化管理。一方面,廊长作为沿淮生态廊道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管理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淮河”推进美丽廊道建设,可视化传递排污口、垃圾和管理生态监测信息,从发现问题到信息上报再到协调处理的全流程高效透明处理,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和执法效率。

量化生态补偿,创新实施生态有偿产业机制。确立和实施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引导政策;各地政府应因事制宜,分别确定应为环境损害负责和应受补偿的社会主体,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活动中出现的利益与责任进行合理共享与分摊;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正面清单”制度,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共同推进沿淮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作者任志安系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淮河生态经济带(蚌埠)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蚌埠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汤沁、李晓璐系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285

□任志安 汤沁 李晓璐/文 刘晨/图

“靓淮河、促文旅”是蚌埠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蚌埠市“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靓淮河、促文旅”除了做好各自的工作外,还必须注重两者之间的协同推进,实现“1+1>2”的战略效果。而其中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沿淮生态廊道建设,以生态廊道建设靓淮河促文旅。

建设沿淮生态廊道,不仅可以将淮河沿岸景观串联成线,还可以通过辐射以线带面,充分实现“靓淮河”的美丽景象;还可以将沿淮两岸的景区、文化遗址和淮河景观等景点通过廊道建设串联起来,充分实现“促文旅”的协同效应。

以廊道建设靓淮河。建设沿淮生态廊道能够有效串联起淮河流域内具有典型特征的自然景色和人文资源,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真正做到点“靓”淮河。建设沿淮生态廊道,一是可以打造完整沿淮生态系统,增强空间的连通性,更好地保护淮河自然生态环境,优化淮河流域的生态格局;二是可以为沿淮地区的人们提供绿色廊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能够带动沿淮地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靓淮河来促文旅。依托淮河独特的资源,建设具有文化、旅游、休闲与健身等多功能的沿淮生态文旅走廊,积极打造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将沿淮两岸的景区、文化遗址和淮河景观等景点通过廊道建设串联起来,带动沿淮两岸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以沿淮生态文旅走廊为主,设计淮河文化游、淮河研学游、淮河康养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多角度提升廊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沿淮生态文旅廊道品牌基础。

借鉴经验 提质增速

由于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调动机制、政策引导等方面尚存在着较多问题。相对来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建设起步早,目前已较为成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他山之石”,借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又好又快地推进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战略举措。2014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详细说明了相关的工作计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针对长江经济带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长江经济带的森林系统在其生态廊道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积极开展造林绿化作为其生态廊道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沿淮生态廊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沿淮各省市应抓紧发布有关生态廊道建设方面的规划方案,按照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各省市针对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制订具体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积极落实推进,形成各省市立体规划体系,共同促进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实现淮河流域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工作抓手。长江经济带沿岸各级人民政府将长江生态廊道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政府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将生态廊道建设任务纳入政府每季度的考核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因此,沿淮生态廊道建设必须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沿淮各省市成立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实现多部门联动,督察考核双管齐下。建立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压实责任,真正做到了建廊有责、建廊有方、建廊有效。

俯瞰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第三,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协作机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在长江下游,安徽、上海等四省市首先开展相关合作,依托生态廊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城市之间的协同生态治理机制,随后,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重庆,以及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等省,都陆续制定了跨省的生态协商机制,协调发展难题,推进生态联防联控。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跨区域生态协商机制。因此,沿淮各省市应学习长江经济带的经验,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开展深度研究,针对淮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薄弱环节,抓紧谋划一批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项目库,推进沿淮各区域共同保护治理生态环境。

创新做法 推深做实

如何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呢?除了充分吸收并借鉴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建设经验外,还应该科学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自身特点,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以推深做实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沿淮各省、市层面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控制性详规。蚌埠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中心城市,理应加快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于建设沿淮生态廊道的积极性,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及时公布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进度情况,使人民群众能足够了解情况,从而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廊道工作中。

二是加大沿淮区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打造完整的沿淮生态系统。沿淮各市政府需要积极行动,逐步做到恶劣天气及时准确预报,加快建设蓄洪、分洪相关工程,建立起完善的排涝系统。蚌埠市应积极绿化沿淮两岸,构建林水相依景观带,切实提高全市绿化率,在绿化不足的山坡、丘陵上植树造林,尽可能使其实现绿色全覆盖,在沿淮两岸形成以湿地、农田、农园和水域为主的生态系统,以此加强水土保持,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以切实行动成为沿淮生态廊道建设的“新模范”城市。

三是注重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淮河流域由地理空间转变为文旅空间。依托于淮河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沿淮地区“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教”等多种乡村旅游新业态。重点发展淮河平原的“观光农业”和“观光渔业”等乡村生态旅游,积极开发观赏垂钓、农耕体验和河鲜特色美食等旅游产品。蚌埠市可通过增加旅游标识、导引和解读等内容,使得沿淮生态廊道与沿线的淮河风光、历史遗址、乡土风情相互融合,在建设景观小品、旅游驿站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时加入“珠城文化”,为打造沿淮精品生态景观廊道献出一分力。

四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用数字淮河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廊道建设促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好沿淮绿色产业生态廊道,首先要对高污染、高能耗且低收益的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加快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以沿淮生态廊道为抓手,依托沿岸两侧的产业基础,联合规划智能智造走廊,实施绿色化升级、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最后,加快推进沿淮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形成“由点连片,由片连面”的科技创新数字示范联合体,打造淮河流域数字产业经济中心,辐射带动沿淮地区的经济发展。蚌埠市应以此为契机,全力支持绿色智能产业,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园,吸引更多的绿色高端创新资源。

五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以充分解决廊道建设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生态廊道建设所需资金投入特别大,沿淮各市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申报国家及省财政奖补资金,同时辅以自筹;采取租赁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形式多渠道争取投融资,加快生态廊道的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性贷款的积极作用,在依靠政策资金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增加资金筹措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利用银行贷款,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项目资金,鼓励外商投资沿淮生态廊道的建设。蚌埠市可采用创新PPP模式多元化投入更多资金,以此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

政策跟进 全力保障

有了创新做法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跟进,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改善运营机制、完善生态保护、量化生态补偿等创新政策体系,全力保障沿淮生态廊道高质量建设。

坚持全民共建,创新实施廊道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沿淮生态廊道,需要政府、市场和公众共同努力。没有政府主导,生态廊道建设就没有方向和制度保证;没有公众参与,建设生态廊道就缺少支持和动力。推行队伍参与、个人参与和家庭参与等灵活多样的参与模式,大幅度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建立廊道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公开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提高公众参与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活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廊道运营管理机制。大胆创新沿淮地区平原湿地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实行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管理模式,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和推进农林相结合;依靠数字淮河建设,不断探索“数字+”生态廊道建设和管理模式,提质加速廊道建设;构建高标准化的廊道管护平台,积极完善生态廊道管理体系,科学管理生态廊道建设,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生态保护,创新实施廊道管护“廊长制”。为了可以更好地保护沿淮生态廊道的生态环境,建设时应以“全域统筹、领导挂帅、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为原则,全面实施市、区、县三级“廊长制”,对沿淮生态廊道进行分段的精细化与智慧化管理。一方面,廊长作为沿淮生态廊道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管理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淮河”推进美丽廊道建设,可视化传递排污口、垃圾和管理生态监测信息,从发现问题到信息上报再到协调处理的全流程高效透明处理,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和执法效率。

量化生态补偿,创新实施生态有偿产业机制。确立和实施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引导政策;各地政府应因事制宜,分别确定应为环境损害负责和应受补偿的社会主体,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活动中出现的利益与责任进行合理共享与分摊;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正面清单”制度,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共同推进沿淮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作者任志安系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淮河生态经济带(蚌埠)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蚌埠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汤沁、李晓璐系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