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远三中耿全兵曾经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份《教学设计》——今年4月10日,耿全兵作为主讲,在四校联盟同课异构研讨交流会上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称赞,耿全兵也表示会不断探索——然而,几天后他却溘然长逝,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讲台。
“乡镇中学更需要我!”
1974年,耿全兵出生在怀远县找郢乡(白莲坡镇),1995年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时,他却主动选择去地处偏远的找郢乡廖巷中学任教。“廖巷中学是大哥的母校,乡中学嘛,特别缺英语教师。老校长就跟他商量,你回来吧,农村孩子更需要你。”耿全兵的弟弟耿浩回忆说,大哥回到母校其实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照顾家庭:家中兄妹五人,父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这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身上。
在这所乡中学,耿全兵一干就是十年。学校条件差,学生基础差,耿全兵就自创了一套简捷实用的英语教学法。他每天安排英语口语晨读,为此还自掏腰包买了录放机,每节课前播放5分钟听力练习。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记住一个语法句型、两个短语、三个单词,大声朗诵让口舌运转形成肌肉记忆。
因为自己的境遇,耿全兵更知道寒门学子求知的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是他上班第一天就立下的誓言。一天,发现一名学生没来上课,他立马骑车赶到学生家中。结果来晚一步,学生一大早就收拾行李去打工了。耿全兵二话不说,把自行车一扔就拦了一辆出租车,一路追到县城长途汽车站。一番教育之后,学生回到了学校,在耿老师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在廖巷中学工作的这些年间,耿全兵先后资助21名贫困学生。课业方面,偏远僻静、设备简陋的廖巷中学英语成绩几年就从全乡排行末尾一跃成为全乡第一名,更多的孩子在耿全兵的指导下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守着教书育人初心,什么困难都不算事”
教导孩子们求知上进,耿全兵对自己要求更是严格。2006年,耿全兵跨专业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苦读后,来到怀远三中任教。
耿全兵老师生前备受学生爱戴。(怀远三中提供)
从英语到思政,跨度不可谓不大,但守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初心,什么困难对耿全兵都不算事。在学生眼里,再枯燥的思政课到了耿老师的课堂上也变得妙趣横生;在老师眼里,他所采用的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的课程。
“每节课前几分钟,耿老师都会抽一两个同学总结上节课的内容。答不上来也不会挨骂,他会一步步引导你,逐渐说出正确答案。”至今,学生常远哲都记得上课时老师的娓娓道来、耐心指引。
不光是书本内容,耿全兵更擅长用网上和生活中的例子来教育学生。怀远三中的学生刘红曾获得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称号,另一名学生杨贺贺曾入围首届“怀远教育感动人物”优秀学子。耿全兵就经常以这两人为榜样,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课余时间,他也经常带领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心怀感恩,走进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在一言一行中向学生传递价值观。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耿全兵在教学任务之外,不仅积极参加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更是一马当先,用优秀共产党员和政治教师的身份优势影响身边教师。他所参与的《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普通高中学生汉字规范化书写研究》等多项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活动,都指向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思想的新路径,无一不取得良好效果。
“成为耿老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在耿全兵的班级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落实在每件事上的。开学之初,他会征求学生意见建章立制,而后依章管理,一视同仁。严格却不严厉,他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每次军训都会提前备好纯净水、葡萄糖、伤痛治疗药,冬天甚至会提着热水瓶来给学生倒热水。
事实上,相比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对耿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温和儒雅、关心爱护。说起耿老师,常远哲记得的反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一次大雨天我迟到了,耿老师看我不在教室就给我妈打电话问是不是生病了。正说着我到了。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批评我为什么迟到,而是说,下次再下大雨就给老师电话,老师骑车去接你。”说到这里,常远哲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了。
而班长赵楠至今对一个石榴念念不忘。“那次我出完班级黑板报,手腕都写酸了,就趴在桌上休息。耿老师过来问我,是不是很累?累的话就休息一会。过了一会,他拿给我一个石榴,还特别细心地切成四瓣,说怕我手腕没劲剥不开。”说到这里,赵楠已经泣不成声。她还记得,原本总觉得自己作为班长还不够好,是耿老师教导她要胸怀宽广,“只要怀着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工作一定能做好!”
不同于只看重成绩的老师,耿全兵最在乎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上一名女生假期做了手术,开学因此耽误了几天。他特意打电话安慰:“学习的事不着急,先养好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他从不当面大声呵斥,而是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细声慢语教导。
“下了课,耿老师跟我们聊理想,聊未来。不像老师和长辈,倒像一个大朋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班里有学生,耿老师就在学校陪着学生。”“成为耿老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我这一生永远尊敬他、感谢他、怀念他!”走在怀远三中校园里,很多师生都会流着泪说,至今不愿相信耿老师真的离开了。
“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最令师生们不能接受的是今年4月16日。当天晚上9点多钟,耿全兵巡视晚自习后回到办公室,像往常一样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打算养养精神就备课。同事们都知道他劳累一天,不忍心上前打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同事喊他却毫无反应。大家见状不好,一边拨打120,一边紧急为他进行人工呼吸。尽管医生几分钟就赶到现场施救,但已经回天乏力,耿全兵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最终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推断是劳累过度。此时他尚且不到47岁,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到现在一想起耿老师,我的心口就疼。这么优秀的老师,天不假年啊!”时隔快半年,怀远三中政教处主任褚绍峰一说起来仍然声音发闷。
“全兵的身体一直很好,体检也没什么问题。他就是太累了,老天爷想让他好好歇歇。”说起丈夫,刘华秀完全控制不住情绪。如今,上幼儿园的小儿子仍懵懵懂懂,时常会问妈妈:“爸爸啥时候回家?”刘华秀说,每次听到孩子的话,心里都比刀割还疼。
刘华秀是耿全兵最亲近的人,也最了解他。她至今记得丈夫备考研究生时,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回家挑灯夜读到凌晨。“不管夜里看书到几点,他从来不耽误学生一节课。都是学生的事情忙好忙清,再翻开自己的书看。”刘华秀说,丈夫是自己一生中见过最温和善良的人。对老人孝敬,对弟妹谦和,对妻儿更是温柔,一句重话都不会说。哪怕看到同事有不愉快,都会主动上前调解。“他这一辈子,全都是为别人活啊!”回忆起丈夫生前点点滴滴,刘华秀如孤雁一般痛哭出声。
耿浩则说,大哥是他们从小到大的榜样。“他这一辈子从没有一句豪言壮语,说出话来却特别有力量,让人信服。”耿浩说,大哥刚工作时为了帮衬家里,每月工资一分不少全部交回,自己过得再清苦都不吱一声。“别说在我们家,在全村谁提起我大哥都竖大拇指。”
耿全兵一生获得荣誉称号无数。在他去世后,安徽省教育厅日前追授他省级最美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