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张仪宾:我亲历的蚌埠金融岁月

2021-09-17 08:15 蚌埠新闻网  

■话题背景

从1949年被分配到华中银行江淮分行(市人民银行前身)工作开始,张仪宾在市人民银行工作长达四十多年,目睹了新中国由接收国民党的烂摊子,到全面建成小康的社会主义国家;亲身见证蚌埠市由解放时的电灯不明、马路不平,到现在建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亲手浇灌着我们的金融业,由一家人民银行,生长为星罗棋布遍及全市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

70多年来,蚌埠金融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改革激荡,为经济社会发展负重前行、开拓创新作出的巨大贡献,让94岁的张仪宾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文/图

张仪宾

【人物简介】

张仪宾,1927年12月出生,怀远县人,高级经济师。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9月入党。历任蚌埠市人民银行科长、办事处主任、副行长、行长等职。曾被选为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十届代表。曾被市政府聘为蚌埠市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蚌埠市优秀党员、安徽省人民银行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1986年6月,作为市人民银行代表出席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与总行行长陈慕华等领导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留影。

1991年6月离休。

【老骥伏枥】

拜访张仪宾行长,是在夏末的一个小雨天气。步入市人民银行北侧的老旧宿舍区,颇有年代感的住宅楼一楼,就是这位老行长的家。尚未见到老人家,我们首先看到了他的简朴生活。面积不大的客厅,放置了几把椅子和茶几已稍显拥挤。上午10点,昏暗的房间里看不清人脸,只能打开日光灯照明,泛潮的天花板已经爬上薄薄一层霉斑……整洁却老旧的客厅里最醒目的物件,是老人家八十寿辰时老友的贺诗——“金融事业日蒸蒸,守职尽忠五十春,坦荡无私成淑范,怡情漫步期颐程。”

张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拄着拐杖迎接我们,笑容和蔼,声如洪钟。虽然已经耳背得很难听到提问,但他仍能通过“笔谈”的沟通方式,与我们侃侃而谈。说起这70多年间的一幕一幕,他印象深刻、记忆清晰,仿佛那一桩桩、一件件,就发生在昨天。

家庭成分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我出身于农村世家,父亲一辈子从事中医,我刚上小学时,家乡仍属国民党管辖区,但离家乡只有30华里的怀远县城,却驻扎着日本人。因此家乡经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我一个知识渊博的中文老师,就死于日机轰炸。

同村有几个青年,跑日本侵略者的反,被日寇的野炮打中,也被炸得粉身碎骨。我们全家怕被日本人残杀,只得用牛车带上粮食和行李,向家乡的西南方向跑反,坐船行到茨河中间时,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在我们头上盘旋,用机枪向我们扫射。周围的河水,都被打得啪啪响,我家非常幸运地没有被击中,躲过了一劫。抗战时期,除了这些亲身经历,我还了解到太多日寇残害中国人的事实,那时我年纪还小,但战争年代的孩子更早懂事,除了深感自家能够活下来是多么幸运,更打小就从内心最深处仇恨日本侵略者。

1948年春,我在怀远淮西中学(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高中,教我们英语的教师是美国人,后来他奉命回国了。10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学校里有钱的学生,都纷纷转学到上海、南京、浙江、皖南一带就读。那个学期近期末时,淮海战役战场上白天的炮声,晚上的火光,我们都能听得清、看得见,但留下来的同学们都照常学习、考试,直到正常放寒假。

1979年,张仪宾主持金融会议

1949年2月,我从同学王振萱那里了解到进步思想,想为新中国贡献一分力量,随后考进华中银行江淮分行训练班。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政治理论思想、国内战争形势,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要解放全中国,要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参加银行工作就是参加革命等。3月,在解放军渡江前夕,我提前从训练班毕业,被分配到华中银行江淮分行出纳部门工作,5月,华中银行江淮分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蚌埠支行。

参加革命工作的过程非常顺利,与之相比,我的入党过程则经历了一点波折。我行第一个党支部1949年1月20日随着蚌埠市的解放而成立,当时并不对外公开,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政权的巩固,1951年对外公开。以后对极个别经过长期考验,并且在行动上思想上确实忠于党的事业、又具备入党条件的人,才发展吸收入党。经过人生观的教育和解放区来的干部的言传身教,经过“土改”、“三反”和“五反”,目睹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使我深受感动,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之后两位入党介绍人对我进行了考察和帮助,1952年9月,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我的入党要求进行讨论,在提意见环节,自开始到结束,发言者一个接一个,激烈的程度虽不算暴风骤雨,但也不是和风细雨,坦率、严格、尖锐,会议最后,党支部书记王槐同志也未叫大家表决同意不同意我入党,而是宣布会议第一阶段结束。会后没几天,支部怕我未遇过这样的场面,思想压力太大,找我谈话说:“每个同志所提的意见都是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你听了以后有什么要补充的就补充,没有的话要经得起组织上的审查;会后我们会对你负责,把有关问题弄清楚;会上大家向你提的优点要发扬,缺点要努力改进。”

我自己也冷静分析:大家所提意见都集中在我的家庭成分、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我虽做了介绍,但大家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家庭成分高一些,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应该严一点,要求参加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不能因为大家提了意见而动摇。我更强烈地感到,每个党员为党把关的责任心是可贵的,把一个历史、社会关系、家庭成分不清的人弄到党内来,不是为党增光彩,而是影响党的威信。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勇于和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我也真正体会到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真不容易,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到1953年9月,支部再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党组织针对上次所提的意见,调查后向大家作了说明,我顺利地通过,被接纳为中共预备党员,之后按期转正。

在轰炸威胁下代收公债

蚌埠解放后,金融方面的任务也很重。根据军管会的指示,首先我们行要把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限期收回,停止在市场上流通;同时把大量的解放区发行的华中币和北海币等货币投放出去,以换取市场上的旧法币。其次,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规定每位军人身上只准带人民币和华中币,其他各解放区的货币要在蚌埠兑换成人民币或华中币。因为东北、北方、西北来的解放军南下,大都通过蚌埠淮河上搭的浮桥(大铁桥被国民党撤退时炸毁),这样蚌埠江淮分行兑换任务也就繁重了。第三,根据上级指示要发放贷款,支持工厂开工生产,商店开门营业,繁荣市场。特别是上海南京解放以后,市场上投放与回笼的货币日益繁忙,人员不够,行领导就从多方面组织力量,随着任务的增加,出纳人员不断增多。

在众多任务中,有两项我自己具体参与过的,至今记忆犹新。一是代收公债的时候。1949年春天,国家发行胜利建设公债,由人民银行负责收款,并负责代发债券。我市铁路系统职工多,认购的面广,每个人认购金额又小(整体工资水平所限),铁路管理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商请人民银行去直接收款。头一次,由我去执行这个任务,到火车站开始工作不久,约九点钟,国民党飞机来了。由于4月上旬国民党飞机曾来轰炸过宝兴面粉厂和淮河浮桥,所以这次军管会警报拉响,大家都十分紧张,这时我也顾不得请火车站的领导派人陪着我照顾一下钱款安全,便背着半麻包钞票,一个人跑到现在的珠城宾馆东边方向蹲下。好在这一次,只听到飞机的声音,未丢炸弹。警报解除后,我又回到火车站收款。到下班前,我背着大半包钞票安全地回到行里,钱账相符后,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件是复点销毁解放区货币。1950年人民币完全统一了货币流通市场,解放区的货币基本上由人民币收兑完毕。1951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下达销毁令,我行发行库内存放的解放区回笼券,一律销毁。

皖北人民银行、皖北行署财政厅、皖北行署监察院、皖北区纪委、皖北行署公安厅组成检查组,驻在蚌埠,对要销毁的回笼券进行抽查,抽查时,市里对口部门,也派相应的人员参与检查,最后相关数字完全正确,皖北行署和市几个主管部门公章盖好后,准备执行销毁任务。

1951年国庆节前后,销毁的那天,组织相当严密,市搬运公司仅有的几辆汽车全部出动,公安局沿途秘密监护,行署、市检查人员和市人民银行的同志分工并负责每一辆车的押运。在市体育场销毁现场,我们出纳科的同志,把麻袋里装的钞票,一包包地拆开,一垛垛地摆得整整齐齐,由省市检查组验收无误后,开始拆捆解把、点火销毁,从上午一直烧到下午下班后才结束。销毁工作为什么得到如此重视?不仅因为是大量解放区的回笼币,还因为这次销毁在蚌埠乃至全省都是第一次。这次销毁的金额:华中币33.4亿元,华中银行本票2000元,北海币33.8亿元,中州币7.9亿元,冀南币4.9亿元,晋察冀币157万元,西北农民银行券270万元,长城券38万元,淮河券1.5万元,淮南币250元,淮北币650元,盐阜币310元,皖北券33.4元。

发展多门类金融机构

1956年,我到上海财经学院学习,之后回到蚌埠,继续在人行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蚌埠金融业经历了一些起伏,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期。人行一家办理国内所有金融业务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已不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求。因此国家逐步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革。

就我市而言,金融体制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总体来说,就是发展多门类的金融机构。首先是把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人行分离出去。我们又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此后又成功地完成了全国仅有两个城市试点的住房储蓄银行的设立(另一个是山东省烟台市);紧接着我市在全省又较早地恢复和建立了交通银行。这些机构的早期情况,我都有些粗略了解。

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从解放初期就是人行业务的一部分。组织形式上,1950年就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组,后来又改成郊区农村金融营业所,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后又改名为人民银行郊区办事处,专司农村金融业务。上世纪60年代曾短暂划出又并回。1980年7月再次单设,一开始称农业银行蚌埠办事处,1981年改为中国农业银行蚌埠市支行,原郊区办事处的几乎全部职工和所有财产、资金原封不动地一并划给他们。

农村信用社:1956年由我市人行组织起来,在此之前于1953年,由市人行农金服务组出面组织了农村金融互助组。农村信用社业务上、方针政策上属于人行领导,但平时我们很少过问;每个公社都有农村信用社,但人行郊区办事处,对每个公社也派了农金员,两方都发放贷款。

中国银行:在蚌埠金融史上是“老资格”,1912年2月在北京成立总管理处,当年即在蚌埠二马路筹建分支机构,可见津浦铁路通车对蚌埠的繁荣影响极大。1914年元月中国银行在蚌埠的汇兑所开业,1916年3月改为支行,下设经一路办事处。从1912年到1948年底蚌埠仅银行就有27家,如国民党的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而中国银行是最早的一家,对蚌埠经济繁荣起了一定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1934年蚌埠中国银行又在徐州、宿县、临淮关、明光、合肥、淮南等地设办事处和收付处。该行1929年之前还代理过中央金库。改革开放后,1980年我行就经省人行批准建立起中国银行,这在全省是第一家,对外挂牌是中国银行蚌埠支行,在人行内部则是科级建制,配七八个同志专门办理外汇业务。后来,为适应对外开放需要,该行在1983年也从人行划出去,单独成立中国银行蚌埠支行。

人保公司:早在1949年12月份就在蚌埠人行内成立了,一开始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办事处。1950年7月改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支公司,后来体制调整,该公司划归财政部系统领导。1958年以后,中央经济管理部门研究,认为限于当时的经济体制,保险业务发展土壤不足,遂将该公司撤销,机构人员等又并入人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得以恢复,各地市人行内部恢复保险公司,并正式对外挂牌,对内是人行副处级建制。根据经济发展,保险公司业务迅速扩大,198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成建制地从人行划出去。1996年5月,市人民保险公司又分设出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城市信用社:1984年,我行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后又在东中西各经济发达地段成立了四个信用分社。这是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大量个体工商户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需要设立的。当时我市二马路小商品市场已兴办起来,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广大个体工商户到大银行办理业务排不上队,城市信用社的设立,正好适应了他们的要求。鉴于全国各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地建立起众多城市信用社,人总行从1989年开始因势利导,批准成立信用社较多的城市组建城市信用联社,统一管理一个城市的信用社,我行闻风而动,抓紧筹备。1990年8月,我市在全国第八个获批成立城市信用社联社。

历经19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

工商银行: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行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必须把过去经办的具体业务都划出去,农行、中行、保险公司陆续划出后,工商银行是最后划出的。1984年在财务上与人民银行分开,对外则仍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5年开始人员、财产和所有信贷资金等按照规定全部从人行划了出去,单独对外办公。此举是人民银行脱胎换骨的职能调整,之后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具体业务。

住房储蓄银行:1986年,国家推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并确定山东省烟台市、安徽省蚌埠市为改革试点城市。与之相配套,两个试点市要成立住房储蓄银行。凡参与房改的职工,在住房储蓄银行存100元存款,可以贷到300元的贷款,存款越多住房贷款比例越高,且利息也比从其他行借款优惠。住房储蓄银行的资本金4000万元,地方财政负责拨50%,其余的比例由我市四家国有银行按照总资产的比例分摊后拿出。几年后,房行的摊子越铺越大,三个市管县都成立了下属的县支行,市区又成立了东中西三个办事处。在后续的改革中,上世纪90年代末,该行并入市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该行总行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满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解放后我人民政府进行了接管和整顿,1956年我市在中山街原交通银行旧址,又恢复开业。1958年以后,该行成建制地并入了财政系统,以后又由财政部管辖的建设银行进行了接收。1986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交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改革股份制试点的商业银行,它打破了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老办法,改为按区域的中心城市设立;我省设立最早的城市是省会所在地合肥市,然后就是蚌埠了。我市于1988年下半年就开始申请恢复交通银行,但因为条件严格,人总行要看申请的是不是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且人总行每年对交通银行总行批设机构有总量控制,要求批准一个就要建成一个,一定要有效益,所以有时批的很少。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我们多次去交通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争取,1991年4月28日,蚌埠交通银行终于正式对外开业。

蚌埠证券业务部:1989年夏,在市工商管理局登记同意后,我们与市财政局商量,在城市信用社联社营业间内,成立一个证券业务部,这当时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它的业务性质与现在的证券公司有本质不同,证券公司经营上市公司股票的买卖,而证券业务部纯属国家债券买卖,根据上海国债市场行情,我们公布上海国债的买价与卖价,经营时收取手续费,这就解决了市场上的余缺调剂,也打击了长期解决不掉的黑市交易,所以自开始对外营业后,业务持续看好,特别是我们代理发行国债,代理兑付国债时,等待办理业务的顾客都排长队。1991年之后,证券业务被并入了刚成立的蚌埠证券公司。

242

■话题背景

从1949年被分配到华中银行江淮分行(市人民银行前身)工作开始,张仪宾在市人民银行工作长达四十多年,目睹了新中国由接收国民党的烂摊子,到全面建成小康的社会主义国家;亲身见证蚌埠市由解放时的电灯不明、马路不平,到现在建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亲手浇灌着我们的金融业,由一家人民银行,生长为星罗棋布遍及全市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

70多年来,蚌埠金融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改革激荡,为经济社会发展负重前行、开拓创新作出的巨大贡献,让94岁的张仪宾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文/图

张仪宾

【人物简介】

张仪宾,1927年12月出生,怀远县人,高级经济师。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9月入党。历任蚌埠市人民银行科长、办事处主任、副行长、行长等职。曾被选为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十届代表。曾被市政府聘为蚌埠市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蚌埠市优秀党员、安徽省人民银行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1986年6月,作为市人民银行代表出席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与总行行长陈慕华等领导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留影。

1991年6月离休。

【老骥伏枥】

拜访张仪宾行长,是在夏末的一个小雨天气。步入市人民银行北侧的老旧宿舍区,颇有年代感的住宅楼一楼,就是这位老行长的家。尚未见到老人家,我们首先看到了他的简朴生活。面积不大的客厅,放置了几把椅子和茶几已稍显拥挤。上午10点,昏暗的房间里看不清人脸,只能打开日光灯照明,泛潮的天花板已经爬上薄薄一层霉斑……整洁却老旧的客厅里最醒目的物件,是老人家八十寿辰时老友的贺诗——“金融事业日蒸蒸,守职尽忠五十春,坦荡无私成淑范,怡情漫步期颐程。”

张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拄着拐杖迎接我们,笑容和蔼,声如洪钟。虽然已经耳背得很难听到提问,但他仍能通过“笔谈”的沟通方式,与我们侃侃而谈。说起这70多年间的一幕一幕,他印象深刻、记忆清晰,仿佛那一桩桩、一件件,就发生在昨天。

家庭成分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我出身于农村世家,父亲一辈子从事中医,我刚上小学时,家乡仍属国民党管辖区,但离家乡只有30华里的怀远县城,却驻扎着日本人。因此家乡经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我一个知识渊博的中文老师,就死于日机轰炸。

同村有几个青年,跑日本侵略者的反,被日寇的野炮打中,也被炸得粉身碎骨。我们全家怕被日本人残杀,只得用牛车带上粮食和行李,向家乡的西南方向跑反,坐船行到茨河中间时,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在我们头上盘旋,用机枪向我们扫射。周围的河水,都被打得啪啪响,我家非常幸运地没有被击中,躲过了一劫。抗战时期,除了这些亲身经历,我还了解到太多日寇残害中国人的事实,那时我年纪还小,但战争年代的孩子更早懂事,除了深感自家能够活下来是多么幸运,更打小就从内心最深处仇恨日本侵略者。

1948年春,我在怀远淮西中学(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高中,教我们英语的教师是美国人,后来他奉命回国了。10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学校里有钱的学生,都纷纷转学到上海、南京、浙江、皖南一带就读。那个学期近期末时,淮海战役战场上白天的炮声,晚上的火光,我们都能听得清、看得见,但留下来的同学们都照常学习、考试,直到正常放寒假。

1979年,张仪宾主持金融会议

1949年2月,我从同学王振萱那里了解到进步思想,想为新中国贡献一分力量,随后考进华中银行江淮分行训练班。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政治理论思想、国内战争形势,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要解放全中国,要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参加银行工作就是参加革命等。3月,在解放军渡江前夕,我提前从训练班毕业,被分配到华中银行江淮分行出纳部门工作,5月,华中银行江淮分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蚌埠支行。

参加革命工作的过程非常顺利,与之相比,我的入党过程则经历了一点波折。我行第一个党支部1949年1月20日随着蚌埠市的解放而成立,当时并不对外公开,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政权的巩固,1951年对外公开。以后对极个别经过长期考验,并且在行动上思想上确实忠于党的事业、又具备入党条件的人,才发展吸收入党。经过人生观的教育和解放区来的干部的言传身教,经过“土改”、“三反”和“五反”,目睹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使我深受感动,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之后两位入党介绍人对我进行了考察和帮助,1952年9月,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我的入党要求进行讨论,在提意见环节,自开始到结束,发言者一个接一个,激烈的程度虽不算暴风骤雨,但也不是和风细雨,坦率、严格、尖锐,会议最后,党支部书记王槐同志也未叫大家表决同意不同意我入党,而是宣布会议第一阶段结束。会后没几天,支部怕我未遇过这样的场面,思想压力太大,找我谈话说:“每个同志所提的意见都是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你听了以后有什么要补充的就补充,没有的话要经得起组织上的审查;会后我们会对你负责,把有关问题弄清楚;会上大家向你提的优点要发扬,缺点要努力改进。”

我自己也冷静分析:大家所提意见都集中在我的家庭成分、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我虽做了介绍,但大家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家庭成分高一些,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应该严一点,要求参加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不能因为大家提了意见而动摇。我更强烈地感到,每个党员为党把关的责任心是可贵的,把一个历史、社会关系、家庭成分不清的人弄到党内来,不是为党增光彩,而是影响党的威信。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勇于和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我也真正体会到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真不容易,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到1953年9月,支部再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党组织针对上次所提的意见,调查后向大家作了说明,我顺利地通过,被接纳为中共预备党员,之后按期转正。

在轰炸威胁下代收公债

蚌埠解放后,金融方面的任务也很重。根据军管会的指示,首先我们行要把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限期收回,停止在市场上流通;同时把大量的解放区发行的华中币和北海币等货币投放出去,以换取市场上的旧法币。其次,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规定每位军人身上只准带人民币和华中币,其他各解放区的货币要在蚌埠兑换成人民币或华中币。因为东北、北方、西北来的解放军南下,大都通过蚌埠淮河上搭的浮桥(大铁桥被国民党撤退时炸毁),这样蚌埠江淮分行兑换任务也就繁重了。第三,根据上级指示要发放贷款,支持工厂开工生产,商店开门营业,繁荣市场。特别是上海南京解放以后,市场上投放与回笼的货币日益繁忙,人员不够,行领导就从多方面组织力量,随着任务的增加,出纳人员不断增多。

在众多任务中,有两项我自己具体参与过的,至今记忆犹新。一是代收公债的时候。1949年春天,国家发行胜利建设公债,由人民银行负责收款,并负责代发债券。我市铁路系统职工多,认购的面广,每个人认购金额又小(整体工资水平所限),铁路管理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商请人民银行去直接收款。头一次,由我去执行这个任务,到火车站开始工作不久,约九点钟,国民党飞机来了。由于4月上旬国民党飞机曾来轰炸过宝兴面粉厂和淮河浮桥,所以这次军管会警报拉响,大家都十分紧张,这时我也顾不得请火车站的领导派人陪着我照顾一下钱款安全,便背着半麻包钞票,一个人跑到现在的珠城宾馆东边方向蹲下。好在这一次,只听到飞机的声音,未丢炸弹。警报解除后,我又回到火车站收款。到下班前,我背着大半包钞票安全地回到行里,钱账相符后,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件是复点销毁解放区货币。1950年人民币完全统一了货币流通市场,解放区的货币基本上由人民币收兑完毕。1951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下达销毁令,我行发行库内存放的解放区回笼券,一律销毁。

皖北人民银行、皖北行署财政厅、皖北行署监察院、皖北区纪委、皖北行署公安厅组成检查组,驻在蚌埠,对要销毁的回笼券进行抽查,抽查时,市里对口部门,也派相应的人员参与检查,最后相关数字完全正确,皖北行署和市几个主管部门公章盖好后,准备执行销毁任务。

1951年国庆节前后,销毁的那天,组织相当严密,市搬运公司仅有的几辆汽车全部出动,公安局沿途秘密监护,行署、市检查人员和市人民银行的同志分工并负责每一辆车的押运。在市体育场销毁现场,我们出纳科的同志,把麻袋里装的钞票,一包包地拆开,一垛垛地摆得整整齐齐,由省市检查组验收无误后,开始拆捆解把、点火销毁,从上午一直烧到下午下班后才结束。销毁工作为什么得到如此重视?不仅因为是大量解放区的回笼币,还因为这次销毁在蚌埠乃至全省都是第一次。这次销毁的金额:华中币33.4亿元,华中银行本票2000元,北海币33.8亿元,中州币7.9亿元,冀南币4.9亿元,晋察冀币157万元,西北农民银行券270万元,长城券38万元,淮河券1.5万元,淮南币250元,淮北币650元,盐阜币310元,皖北券33.4元。

发展多门类金融机构

1956年,我到上海财经学院学习,之后回到蚌埠,继续在人行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蚌埠金融业经历了一些起伏,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期。人行一家办理国内所有金融业务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已不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求。因此国家逐步对金融体制进行了改革。

就我市而言,金融体制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总体来说,就是发展多门类的金融机构。首先是把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人行分离出去。我们又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此后又成功地完成了全国仅有两个城市试点的住房储蓄银行的设立(另一个是山东省烟台市);紧接着我市在全省又较早地恢复和建立了交通银行。这些机构的早期情况,我都有些粗略了解。

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从解放初期就是人行业务的一部分。组织形式上,1950年就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组,后来又改成郊区农村金融营业所,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后又改名为人民银行郊区办事处,专司农村金融业务。上世纪60年代曾短暂划出又并回。1980年7月再次单设,一开始称农业银行蚌埠办事处,1981年改为中国农业银行蚌埠市支行,原郊区办事处的几乎全部职工和所有财产、资金原封不动地一并划给他们。

农村信用社:1956年由我市人行组织起来,在此之前于1953年,由市人行农金服务组出面组织了农村金融互助组。农村信用社业务上、方针政策上属于人行领导,但平时我们很少过问;每个公社都有农村信用社,但人行郊区办事处,对每个公社也派了农金员,两方都发放贷款。

中国银行:在蚌埠金融史上是“老资格”,1912年2月在北京成立总管理处,当年即在蚌埠二马路筹建分支机构,可见津浦铁路通车对蚌埠的繁荣影响极大。1914年元月中国银行在蚌埠的汇兑所开业,1916年3月改为支行,下设经一路办事处。从1912年到1948年底蚌埠仅银行就有27家,如国民党的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而中国银行是最早的一家,对蚌埠经济繁荣起了一定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1934年蚌埠中国银行又在徐州、宿县、临淮关、明光、合肥、淮南等地设办事处和收付处。该行1929年之前还代理过中央金库。改革开放后,1980年我行就经省人行批准建立起中国银行,这在全省是第一家,对外挂牌是中国银行蚌埠支行,在人行内部则是科级建制,配七八个同志专门办理外汇业务。后来,为适应对外开放需要,该行在1983年也从人行划出去,单独成立中国银行蚌埠支行。

人保公司:早在1949年12月份就在蚌埠人行内成立了,一开始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办事处。1950年7月改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支公司,后来体制调整,该公司划归财政部系统领导。1958年以后,中央经济管理部门研究,认为限于当时的经济体制,保险业务发展土壤不足,遂将该公司撤销,机构人员等又并入人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得以恢复,各地市人行内部恢复保险公司,并正式对外挂牌,对内是人行副处级建制。根据经济发展,保险公司业务迅速扩大,198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成建制地从人行划出去。1996年5月,市人民保险公司又分设出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城市信用社:1984年,我行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后又在东中西各经济发达地段成立了四个信用分社。这是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大量个体工商户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需要设立的。当时我市二马路小商品市场已兴办起来,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广大个体工商户到大银行办理业务排不上队,城市信用社的设立,正好适应了他们的要求。鉴于全国各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地建立起众多城市信用社,人总行从1989年开始因势利导,批准成立信用社较多的城市组建城市信用联社,统一管理一个城市的信用社,我行闻风而动,抓紧筹备。1990年8月,我市在全国第八个获批成立城市信用社联社。

历经19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

工商银行: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行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必须把过去经办的具体业务都划出去,农行、中行、保险公司陆续划出后,工商银行是最后划出的。1984年在财务上与人民银行分开,对外则仍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5年开始人员、财产和所有信贷资金等按照规定全部从人行划了出去,单独对外办公。此举是人民银行脱胎换骨的职能调整,之后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具体业务。

住房储蓄银行:1986年,国家推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并确定山东省烟台市、安徽省蚌埠市为改革试点城市。与之相配套,两个试点市要成立住房储蓄银行。凡参与房改的职工,在住房储蓄银行存100元存款,可以贷到300元的贷款,存款越多住房贷款比例越高,且利息也比从其他行借款优惠。住房储蓄银行的资本金4000万元,地方财政负责拨50%,其余的比例由我市四家国有银行按照总资产的比例分摊后拿出。几年后,房行的摊子越铺越大,三个市管县都成立了下属的县支行,市区又成立了东中西三个办事处。在后续的改革中,上世纪90年代末,该行并入市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该行总行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满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解放后我人民政府进行了接管和整顿,1956年我市在中山街原交通银行旧址,又恢复开业。1958年以后,该行成建制地并入了财政系统,以后又由财政部管辖的建设银行进行了接收。1986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交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改革股份制试点的商业银行,它打破了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老办法,改为按区域的中心城市设立;我省设立最早的城市是省会所在地合肥市,然后就是蚌埠了。我市于1988年下半年就开始申请恢复交通银行,但因为条件严格,人总行要看申请的是不是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且人总行每年对交通银行总行批设机构有总量控制,要求批准一个就要建成一个,一定要有效益,所以有时批的很少。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我们多次去交通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争取,1991年4月28日,蚌埠交通银行终于正式对外开业。

蚌埠证券业务部:1989年夏,在市工商管理局登记同意后,我们与市财政局商量,在城市信用社联社营业间内,成立一个证券业务部,这当时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它的业务性质与现在的证券公司有本质不同,证券公司经营上市公司股票的买卖,而证券业务部纯属国家债券买卖,根据上海国债市场行情,我们公布上海国债的买价与卖价,经营时收取手续费,这就解决了市场上的余缺调剂,也打击了长期解决不掉的黑市交易,所以自开始对外营业后,业务持续看好,特别是我们代理发行国债,代理兑付国债时,等待办理业务的顾客都排长队。1991年之后,证券业务被并入了刚成立的蚌埠证券公司。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