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丰收节里看“丰景”

2021-09-24 07:4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文 通讯员 李向前/图

【阅读提示】

暑热尽,稻花香。秋分又至,丰收在望。瓜果飘香,稻浪阵阵,无垠的田野里满是收获的景象;虾蟹满塘,荷包鼓胀,不尽的喜悦写在乡亲们的脸上。2018年,国家把“秋分”这个节气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一幅幅“庆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美丽画卷在淮畔珠城徐徐铺开。

礼赞丰收,歌颂党恩。让我们一起倾听乡音讲述的农业强、农民富的收获故事。

绿水青山 “蟹王”身世不凡

“重达528克!2021年的蟹王就是它了!”9月23日,五河县沱湖乡,农民丰收节的庆祝现场锣鼓喧天,十分热闹。蚌埠的农民丰收节,以五河螃蟹节为主场,而将现场气氛推至最高潮的,无疑就是“蟹王”的评定了。安徽省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只参赛公蟹以528克的重量拔得头筹,随后在义拍中拍出了9万元的高价,而这笔钱将被用于公益事业。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超满面喜色,“今年的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品质更好,价格比去年又有所提高。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展示自己品质的好机会,捐一只蟹王算什么!”在沱湖边养蟹已经20年的周超第二次参加“蟹王”评选就摘得了最高荣誉,丰收节活动对沱湖螃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周超有着深刻的理解。

周超说,20年来自己逐步扩大养殖面积,目前在五河东刘集镇的张家湖、小圩镇的上殿湖、武桥镇的天井湖都进行了大面积养殖,今年公司大约能产出20万斤螃蟹,目前自己也比较看好市场销售。

但这个养出“蟹王”的企业,却有更让记者好奇的点——“周总,您的公司名字很有意思啊,难道不是XX养殖公司或XX水产公司吗?为什么叫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

金秋是最美的收获季节。图为水韵五河,大地披金。

“因为随着企业发展,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得可太对了!”周超介绍,自己以往也曾经高密度养殖螃蟹,多年经营后发现养出来的螃蟹不仅个头越来越小,而且品质和口感也参差不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下,周超眼见着沱湖上昔日围网密布的“水长城”恢复成烟波浩渺的大水面,自己也按照要求、根据培训的新理念开始降低养殖密度,现在一亩水面只投放蟹苗约600只。“没有好水,哪来的好螃蟹?”说起现在的成绩,周超说,自己很感谢县农业农村 部门每年的定期上门培训,将科学、生态养殖的理念培育起来。如今螃蟹单产虽然有所下降,但个头、品质、口感都在提升,售价也逐步走高,今年的“蟹王”就是生态养殖最好的范例。

尝到了生态养殖甜头的周超,也在传统的养殖之外,开始涉及湖泊生态管理修复。2018年末注册成立的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生态资源监测等。种植水草、大面积投放螺蛳、监测和改善水质……公司也将越来越多的“蟹功夫”下在了养蟹之外。随着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网销全国”正成为农民们新的目标。沱湖边正在建设的四层3000平米的电商中心,就让周超和他的同行们充满期待。

同样充满期待的,还有合肥农交会上看好五河螃蟹的客商们。“带去的数量有限,转眼就销售一空,有的企业已经卖起了‘蟹卡’,这说明市场对这一产品的认可。”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葛春晖说。26日,带着对蚌埠农产品的充分信心,他即将在河南驻马店参加第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而此次,蚌埠也是代表安徽省参加大会。

稳粮增收 致富党旗领航

9月末的清晨已有些凉意,茨淮新河静静流淌,润泽着金秋的田野。天边刚刚露出微光,张春连就和十余名农业工人一起,带着工具来到水田边四处巡查,检查稻田水位高度、投食、除草、起地笼,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8年注册公司,从小心尝试到撸起袖子加油干,两三年间,一望无际的2000亩稻虾田不仅为张春连的皖浙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收入与荣誉,也逐渐成为他所在的怀远县白莲坡镇邵王村部分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今年肯定是大丰收。小龙虾已经丰收了,预估水稻亩产能上1200斤,比纯稻田略低一点,但是粮食品质、综合收益要更高。”张春连喜滋滋地给记者算着账:皖浙农业公司预计水稻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小龙虾年产可达180吨,产值420万元,此外还培育了优质虾苗2000万尾,产值100万元,合计一年的总产值能超过1000万元。

“张老板自己干起来了,确实没忘了咱。”正冲洗虾笼的脱贫户陆中超说,自己身体不好,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几亩地,自己种力不从心,对外流转心里又有些不安。“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给春连搞,周边土地每年流转给七八百元,他给一千元,另外只要能干点活、愿意来干活的,对我们也比较照顾,别人来干活一天给八十块,我们这些家里条件不行的,一天能给一百块。”流转土地的收入加上每月两三千元的工钱,让很多陆中超这样的脱贫户的收入涨了一大截。皖浙农业承包的土地覆盖三个村庄,雇佣着长期农业工人20人,季节性的短期用工40人,其中脱贫户10人,帮助提高其家庭成员每人增收5000元/年。

9月23日,五河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四届五河螃蟹节,渔民跳起螃蟹舞。

与产量相比,更让张春连骄傲的是自家农产品的品质得到认可。“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介粳米组金奖”的奖杯,被他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2020年已经通过水稻绿色食品认证,今年他们正在申报水稻有机认证。为了形成规模、培育品牌,带着乡亲们一起走致富路,皖浙农业还在建设小龙虾良种基地,带动周边近八千亩稻田的种植户也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而下一步的发展中,建立交易市场、建设水稻加工配套设施和中型冷库等延长、优化产业链的举措,都已经提上了日程。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张春连日程表上最“要紧”的。最让他上心的,是入党的事儿。为啥这事儿这么急呢?“这些年,从自己在外面打拼,到看准了家乡的好政策回来创业,这一路走来,真是觉得党的政策给发展指出方向,党的引领就是咱产业的主心骨。”张春连说得真诚。自成立公司,从帮助流转土地,到技术指导,种、产、销的全过程,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一直到村党支部,都帮他操着心、出主意想办法,让张春连感受到党的恩情。就在6月初,在企业将5000斤大规格鳖种投放到50亩稻虾养殖田块中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市水产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水产中心以及白莲坡镇的相关专家聚集在塘口边,现场调研指导。“为啥能获金奖?刚开始搞的时候农技中心的专家就给我说过,稻渔种养要在水稻的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三标产品,才能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我一直记着呢。”

而在销售端,怀远县委党校党旗领航形象专柜也将皖浙公司的产品纳入,大力推介让很多入选党旗领航的特色农产品热卖,皖浙公司的产品销量在这样的支持下提升了两成多。念党恩,跟党走,第一年的丰收之后,张春连就在公司建立起了党支部,现在支部有3名党员,公司里没入党的年轻人都想入党,支部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室,供大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我自己就非常想入党,觉得光荣,也能继续鞭策自己,去年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还在接受组织考验。”

“稻渔综合种养串联起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稻渔共生互促,一田两收或多收,逐步形成了增效、提质、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蚌埠市水产中心副主任汤二红介绍。通过实施科技种养,致富能手带头示范的方式,引导村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参与稻渔综合种养,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稻渔种养面积近12万亩,其中百亩示范点100个、千亩示范片17个、万亩示范区1个,创建小龙虾规模繁殖基地9个。

稳粮有“稻”,增收有“渔”。

不仅稳定了粮食产量,还改善了稻田土质,更能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的蓬勃发展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市农业部门月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全年粮食生产首战告捷。夏粮实现“十八连丰”,夏粮总产达151.21万吨,同比增长1.5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夏播水稻种植面积191.5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05.2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32.32万亩,薯类种植面积6.25万亩,其他谷物种植面积3.7万亩,其他夏播农作物37.6万亩,共计476.67万亩,增幅2.32%。与此同时,年初至8月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8681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9%。

丰产丰收 产业带来幸福

把3岁的二胎宝宝送去幼儿园,郭泽莲骑着电瓶车,转了个弯,不到5分钟,来到了为她带来生计的工厂——位于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的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消毒后穿上制服、戴好口罩手套,她进入豆制品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位几年前还在南方打工的40岁二胎宝妈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年纪逐渐大了,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在外面一个月也就只能拿个三四千,现在村里就有能上班的厂,那肯定还是在家好。”郭泽莲说着,眼里满是对孩子和家庭的眷恋。如今她就在家门口工作。照顾好孩子,五分钟就能切换到工作状态,而月收入,也已经达到了3800元。此外,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劳动强度也保障着她的幸福感。

“我看报纸上天天说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我觉着吧,我这是不是也算带着点小产业转移回来了?”明侯故里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军人出身、身材魁梧的吕二庆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身为大新镇人,他是中共党员、退役军人,2016年从部队转业后开始从事粮食收购、食品加工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在苏州等地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和销售渠道。豆制品加工和销售,就是他的“强项”之一。

而在家乡大新,大豆是镇里的重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大豆超150万斤,但因为没有产业带动,一直都是直接出售,农产品附加值十分有限。2020年4月,吕二庆得知家乡想延长大豆产业链,正在谋划建设豆制品生产加工厂房,他放弃了经营良好的事业,回到家乡创办企业,从头发展。目前正在生产的一期,主要从事豆制品及淀粉制品生产加工,具体食品包括香干类、百叶类、小豆饼、萝卜丸子等。搬迁了地址,为了顺畅向原先的客户供货,吕二庆投入数十万元购买了冷藏车等设备,“用地等成本减少,但交通储藏成本增加了,算下来基本差不多吧?不过作为一个党员,咱不能光说怎样对自己最合适对吧?让咱乡亲们得到实惠,我觉得也很重要。”

经营一年,这家企业的年产值达20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带动周围群众就业25人,月均收入4000元。由于自己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每天消耗大豆6000斤以上,每年要在周边收购大豆4000吨、萝卜500吨,大新全镇的大豆已经不够企业的消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让二期厂房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加速进行,11月建成后可生产速冻调理食品如鸡排、鸡柳、肉丸子等,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新开发就业岗位40个。党员吕二庆在经营过程中也越来越感受到党组织对自己发展的大力支持,“一期、二期的土地都是支部帮着协调的,不然我离家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了,哪能搞得定?这么受关心、受关注,我能不加油干么?”

“这块土地原先被村民们占用,这个划一块晒晒粮食,那个划一块喂几只鸡,为了发展这个产业,支持他回乡创业,支部里党员主动去劝说村民腾出土地,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二期建设中,由于生产必需,厂房在原有已划出地块之外又向外扩建了2米,吕二庆同志又和我们两委一班人一起去反复做工作,终于争取到村民的理解。”郭府村支部书记郭飞告诉记者。

“这个企业的进驻有效提升了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稳岗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新镇副镇长高琪程表示。

在吕二庆依靠自身渠道为本乡本土带来产业的时候,全市的农业产业化也在深入推进着——仅去年一年,我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省、市资金就达1.09亿元。怀远县万华板材20万吨秸秆处理项目、五河县众兴菌业4万吨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固镇县广西桂柳10万吨禽制品加工项目、新希望六和200万头和上海鹏欣10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遍地开花,拉动着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完)

271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文 通讯员 李向前/图

【阅读提示】

暑热尽,稻花香。秋分又至,丰收在望。瓜果飘香,稻浪阵阵,无垠的田野里满是收获的景象;虾蟹满塘,荷包鼓胀,不尽的喜悦写在乡亲们的脸上。2018年,国家把“秋分”这个节气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一幅幅“庆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美丽画卷在淮畔珠城徐徐铺开。

礼赞丰收,歌颂党恩。让我们一起倾听乡音讲述的农业强、农民富的收获故事。

绿水青山 “蟹王”身世不凡

“重达528克!2021年的蟹王就是它了!”9月23日,五河县沱湖乡,农民丰收节的庆祝现场锣鼓喧天,十分热闹。蚌埠的农民丰收节,以五河螃蟹节为主场,而将现场气氛推至最高潮的,无疑就是“蟹王”的评定了。安徽省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只参赛公蟹以528克的重量拔得头筹,随后在义拍中拍出了9万元的高价,而这笔钱将被用于公益事业。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超满面喜色,“今年的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品质更好,价格比去年又有所提高。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展示自己品质的好机会,捐一只蟹王算什么!”在沱湖边养蟹已经20年的周超第二次参加“蟹王”评选就摘得了最高荣誉,丰收节活动对沱湖螃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周超有着深刻的理解。

周超说,20年来自己逐步扩大养殖面积,目前在五河东刘集镇的张家湖、小圩镇的上殿湖、武桥镇的天井湖都进行了大面积养殖,今年公司大约能产出20万斤螃蟹,目前自己也比较看好市场销售。

但这个养出“蟹王”的企业,却有更让记者好奇的点——“周总,您的公司名字很有意思啊,难道不是XX养殖公司或XX水产公司吗?为什么叫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

金秋是最美的收获季节。图为水韵五河,大地披金。

“因为随着企业发展,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得可太对了!”周超介绍,自己以往也曾经高密度养殖螃蟹,多年经营后发现养出来的螃蟹不仅个头越来越小,而且品质和口感也参差不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下,周超眼见着沱湖上昔日围网密布的“水长城”恢复成烟波浩渺的大水面,自己也按照要求、根据培训的新理念开始降低养殖密度,现在一亩水面只投放蟹苗约600只。“没有好水,哪来的好螃蟹?”说起现在的成绩,周超说,自己很感谢县农业农村 部门每年的定期上门培训,将科学、生态养殖的理念培育起来。如今螃蟹单产虽然有所下降,但个头、品质、口感都在提升,售价也逐步走高,今年的“蟹王”就是生态养殖最好的范例。

尝到了生态养殖甜头的周超,也在传统的养殖之外,开始涉及湖泊生态管理修复。2018年末注册成立的湖发原生态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生态资源监测等。种植水草、大面积投放螺蛳、监测和改善水质……公司也将越来越多的“蟹功夫”下在了养蟹之外。随着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网销全国”正成为农民们新的目标。沱湖边正在建设的四层3000平米的电商中心,就让周超和他的同行们充满期待。

同样充满期待的,还有合肥农交会上看好五河螃蟹的客商们。“带去的数量有限,转眼就销售一空,有的企业已经卖起了‘蟹卡’,这说明市场对这一产品的认可。”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葛春晖说。26日,带着对蚌埠农产品的充分信心,他即将在河南驻马店参加第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而此次,蚌埠也是代表安徽省参加大会。

稳粮增收 致富党旗领航

9月末的清晨已有些凉意,茨淮新河静静流淌,润泽着金秋的田野。天边刚刚露出微光,张春连就和十余名农业工人一起,带着工具来到水田边四处巡查,检查稻田水位高度、投食、除草、起地笼,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8年注册公司,从小心尝试到撸起袖子加油干,两三年间,一望无际的2000亩稻虾田不仅为张春连的皖浙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收入与荣誉,也逐渐成为他所在的怀远县白莲坡镇邵王村部分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今年肯定是大丰收。小龙虾已经丰收了,预估水稻亩产能上1200斤,比纯稻田略低一点,但是粮食品质、综合收益要更高。”张春连喜滋滋地给记者算着账:皖浙农业公司预计水稻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小龙虾年产可达180吨,产值420万元,此外还培育了优质虾苗2000万尾,产值100万元,合计一年的总产值能超过1000万元。

“张老板自己干起来了,确实没忘了咱。”正冲洗虾笼的脱贫户陆中超说,自己身体不好,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几亩地,自己种力不从心,对外流转心里又有些不安。“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给春连搞,周边土地每年流转给七八百元,他给一千元,另外只要能干点活、愿意来干活的,对我们也比较照顾,别人来干活一天给八十块,我们这些家里条件不行的,一天能给一百块。”流转土地的收入加上每月两三千元的工钱,让很多陆中超这样的脱贫户的收入涨了一大截。皖浙农业承包的土地覆盖三个村庄,雇佣着长期农业工人20人,季节性的短期用工40人,其中脱贫户10人,帮助提高其家庭成员每人增收5000元/年。

9月23日,五河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四届五河螃蟹节,渔民跳起螃蟹舞。

与产量相比,更让张春连骄傲的是自家农产品的品质得到认可。“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介粳米组金奖”的奖杯,被他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2020年已经通过水稻绿色食品认证,今年他们正在申报水稻有机认证。为了形成规模、培育品牌,带着乡亲们一起走致富路,皖浙农业还在建设小龙虾良种基地,带动周边近八千亩稻田的种植户也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而下一步的发展中,建立交易市场、建设水稻加工配套设施和中型冷库等延长、优化产业链的举措,都已经提上了日程。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张春连日程表上最“要紧”的。最让他上心的,是入党的事儿。为啥这事儿这么急呢?“这些年,从自己在外面打拼,到看准了家乡的好政策回来创业,这一路走来,真是觉得党的政策给发展指出方向,党的引领就是咱产业的主心骨。”张春连说得真诚。自成立公司,从帮助流转土地,到技术指导,种、产、销的全过程,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一直到村党支部,都帮他操着心、出主意想办法,让张春连感受到党的恩情。就在6月初,在企业将5000斤大规格鳖种投放到50亩稻虾养殖田块中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市水产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水产中心以及白莲坡镇的相关专家聚集在塘口边,现场调研指导。“为啥能获金奖?刚开始搞的时候农技中心的专家就给我说过,稻渔种养要在水稻的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三标产品,才能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我一直记着呢。”

而在销售端,怀远县委党校党旗领航形象专柜也将皖浙公司的产品纳入,大力推介让很多入选党旗领航的特色农产品热卖,皖浙公司的产品销量在这样的支持下提升了两成多。念党恩,跟党走,第一年的丰收之后,张春连就在公司建立起了党支部,现在支部有3名党员,公司里没入党的年轻人都想入党,支部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室,供大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我自己就非常想入党,觉得光荣,也能继续鞭策自己,去年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还在接受组织考验。”

“稻渔综合种养串联起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稻渔共生互促,一田两收或多收,逐步形成了增效、提质、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蚌埠市水产中心副主任汤二红介绍。通过实施科技种养,致富能手带头示范的方式,引导村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参与稻渔综合种养,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绿色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稻渔种养面积近12万亩,其中百亩示范点100个、千亩示范片17个、万亩示范区1个,创建小龙虾规模繁殖基地9个。

稳粮有“稻”,增收有“渔”。

不仅稳定了粮食产量,还改善了稻田土质,更能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的蓬勃发展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市农业部门月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全年粮食生产首战告捷。夏粮实现“十八连丰”,夏粮总产达151.21万吨,同比增长1.5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夏播水稻种植面积191.5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05.2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32.32万亩,薯类种植面积6.25万亩,其他谷物种植面积3.7万亩,其他夏播农作物37.6万亩,共计476.67万亩,增幅2.32%。与此同时,年初至8月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8681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9%。

丰产丰收 产业带来幸福

把3岁的二胎宝宝送去幼儿园,郭泽莲骑着电瓶车,转了个弯,不到5分钟,来到了为她带来生计的工厂——位于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的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消毒后穿上制服、戴好口罩手套,她进入豆制品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位几年前还在南方打工的40岁二胎宝妈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年纪逐渐大了,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在外面一个月也就只能拿个三四千,现在村里就有能上班的厂,那肯定还是在家好。”郭泽莲说着,眼里满是对孩子和家庭的眷恋。如今她就在家门口工作。照顾好孩子,五分钟就能切换到工作状态,而月收入,也已经达到了3800元。此外,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劳动强度也保障着她的幸福感。

“我看报纸上天天说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我觉着吧,我这是不是也算带着点小产业转移回来了?”明侯故里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军人出身、身材魁梧的吕二庆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身为大新镇人,他是中共党员、退役军人,2016年从部队转业后开始从事粮食收购、食品加工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在苏州等地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和销售渠道。豆制品加工和销售,就是他的“强项”之一。

而在家乡大新,大豆是镇里的重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大豆超150万斤,但因为没有产业带动,一直都是直接出售,农产品附加值十分有限。2020年4月,吕二庆得知家乡想延长大豆产业链,正在谋划建设豆制品生产加工厂房,他放弃了经营良好的事业,回到家乡创办企业,从头发展。目前正在生产的一期,主要从事豆制品及淀粉制品生产加工,具体食品包括香干类、百叶类、小豆饼、萝卜丸子等。搬迁了地址,为了顺畅向原先的客户供货,吕二庆投入数十万元购买了冷藏车等设备,“用地等成本减少,但交通储藏成本增加了,算下来基本差不多吧?不过作为一个党员,咱不能光说怎样对自己最合适对吧?让咱乡亲们得到实惠,我觉得也很重要。”

经营一年,这家企业的年产值达20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带动周围群众就业25人,月均收入4000元。由于自己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企业每天消耗大豆6000斤以上,每年要在周边收购大豆4000吨、萝卜500吨,大新全镇的大豆已经不够企业的消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让二期厂房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加速进行,11月建成后可生产速冻调理食品如鸡排、鸡柳、肉丸子等,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新开发就业岗位40个。党员吕二庆在经营过程中也越来越感受到党组织对自己发展的大力支持,“一期、二期的土地都是支部帮着协调的,不然我离家这么多年了,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了,哪能搞得定?这么受关心、受关注,我能不加油干么?”

“这块土地原先被村民们占用,这个划一块晒晒粮食,那个划一块喂几只鸡,为了发展这个产业,支持他回乡创业,支部里党员主动去劝说村民腾出土地,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二期建设中,由于生产必需,厂房在原有已划出地块之外又向外扩建了2米,吕二庆同志又和我们两委一班人一起去反复做工作,终于争取到村民的理解。”郭府村支部书记郭飞告诉记者。

“这个企业的进驻有效提升了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稳岗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新镇副镇长高琪程表示。

在吕二庆依靠自身渠道为本乡本土带来产业的时候,全市的农业产业化也在深入推进着——仅去年一年,我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省、市资金就达1.09亿元。怀远县万华板材20万吨秸秆处理项目、五河县众兴菌业4万吨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固镇县广西桂柳10万吨禽制品加工项目、新希望六和200万头和上海鹏欣10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遍地开花,拉动着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