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条“主线” 闪亮全年

2021-12-20 08:53 蚌埠新闻网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开拓者。

时光的指针,即将跨越2021迈向2022。回首这一年,蚌埠走得坚定,过得充实。

一条“主线”,闪亮全年。

聚焦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目标定位,在科学分析市情的基础上,今年伊始,市委就鲜明确立“抓两会、推两基、展新贸、靓淮河、促文旅、创幸福”为今年工作主线,进一步“扬蚌所长”,为产业夯实根基,为城市拓展空间,为未来打开格局,为群众创造幸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势能加速汇聚、成效不断显现。

回首这一年,蚌埠走得坚定;盘点这一年,我们忙得充实。

2021这一年,蚌埠不断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贯彻落实“511”人才工程,推进人才工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政产学研长用金”七位一体,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蚌埠造“全海深海底地震仪玻璃球舱”通过万米海试验收,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批量供货,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21这一年,蚌埠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一手抓服务企业,一手抓延链招商,不断推深做实“干部深入企业帮扶、依托企业延链招商”,持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3户,同比增长53.7%,总数达1099户,新兴产业聚集地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2021这一年,蚌埠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日趋深入,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成果丰硕,一个个招商团队深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谈项目促合作,1-11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4个,协议总投资1263.1亿元,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承载力越来越强。

2021这一年,蚌埠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品,加快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全国示范城市,打造“中国硅谷、无塑蚌埠”,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带动力越来越强。

2021这一年,蚌埠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与皖北城市联动发展,与沿淮城市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中心、消费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创新中心、医疗康养中心、文旅集散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中心,“靓淮河”工程启动实施,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格局逐渐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越来越强。

2021这一年,打造“幸福蚌埠”举棋落子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给珠城百姓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市委持续推进“一组一会”,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幸福蚌埠的保障力越来越强。

善弈者,谋势。

奋进在“十四五”的征程上,只要全市上下不断砥砺真抓实干作风,发扬“拼”的精神、鼓足“闯”的劲头,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创先争优,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蚌埠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幸福蚌埠的美好图景一定会加快绘就。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开幕

时间线

1月8日至9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关于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的指导意见》。

3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禁塑规定。

5月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会址落户蚌埠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5月27日上午,蚌埠市文明委全会暨高水平建设“文明城市·幸福蚌埠”动员大会召开。

7月16日至18日,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举办。

9月出台国内首个薄膜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地方标准。

9月16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蚌埠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的奋斗目标。

10月11日至13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举办。

10月25日,“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开工。

10月25日,蚌埠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会议召开。

11月9日,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成为“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1月18日,康宁药用玻璃蚌埠工厂量产仪式暨Corning Velocity中国发布会在我市举行。

抓两会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的接续举办,不仅集聚了人气、提升着蚌埠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汇聚了财气,搭建了“双招双引”的平台。

今年7月16日至18日,以“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为主题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8名两院院士出席开幕式,164个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1000.83亿元。大会以材料创新彰显新发展成果、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造新发展优势,正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交流平台、发布平台、交易平台。

10月11日至13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在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举行,得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支持,近500位政治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化学者、企业领袖等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响应,多个外国使团到蚌出席会议。闭幕会上发布了包括文化多样性、“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等七个方面的“蚌埠共识”。

新机遇叠加释放、新动能持续累积。通过发挥“两会”平台纽带作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不断聚人气、聚产业、聚技术、聚资金,蚌埠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更美好、未来更可期。

推两基

3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禁塑规定,9月出台国内首个薄膜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地方标准……这是“推两基”的生动实践,也是蚌埠加快推动产业强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依托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丰原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蚌埠市持续壮大“双基”产业规模、推广“双基”市场应用,形成了以硅基和生物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市“双基”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十四五”期间首批获批的四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蚌埠在硅基新材料领域已拥有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并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蚌埠已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

我市还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以“干部深入企业帮扶、依托企业延链招商”为近期工作主旋律,相继引进了康宁、比亚迪股份、大富科技等头部企业,形成了以新型显示、光伏发电、半导体材料、特种玻璃等四大产业链条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引进了万华集团、恒鑫环保、箐海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为特色的“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

展新贸

一年来,片区新增注册企业达1100家,增长96.7%;累计签约入驻项目76个,协议引资额640.82亿元;集聚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近53个,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不久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亮出挂牌一周年发展成绩单,一个个耀眼的数字,充分展示了蚌埠自主创新和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发展成果。

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自由贸易“双自融合”,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承接转移的“新沃土”、自由贸易的“新高地”。

在一系列措施下,蚌埠自贸大厦、创新馆、蚌埠自贸区迎宾实验学校等一批基础性设施拔地而起;总投资40亿元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帝晶光电项目、总投资18亿的总部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康宁药用玻璃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安徽丰原生物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蚌埠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蚌埠联合智业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下一步,蚌埠片区将继续以“为国家试制度、为皖北促振兴、为地方谋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奋力推动蚌埠发展、皖北振兴、安徽崛起。

靓淮河

从“跨河发展”到“拥河发展”,蚌埠正在经历一场城市格局的巨变。

年初,市委、市政府把“靓淮河”作为今年全市工作主线之一提出。该工程西起荆涂淮河大桥,东至长淮卫淮河大桥,全长26公里,总投资过百亿元,是一项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系统工程。一年来,市委书记黄晓武多次召开会议并实地调研工程推进情况。今年10月,蚌埠“靓淮河”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32亿元的龙子河泵站枢纽、滨河南路一期、滨河北路一期、堤防改造提升工程等启动建设,“靓淮河”工程加速推进。

蚌埠依河而建、因河而兴。近年来,淮河北岸逐渐兴起,且北岸淮上区连接三县,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在这种背景下,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成了进一步打开蚌埠发展格局的不二选择。

市委、市政府正站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按照“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总体规划和“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景”的具体布局,着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并以“靓淮河”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努力把淮河打造成蚌埠新时代的“会客厅”。

促文旅

双墩文化、大禹文化、楚汉文化、大明文化、淮河文化、铁路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汇聚;淮河、荆山、涂山、龙子湖、张公湖、天河、沱湖、三汊河等多重自然景观交织;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让国内外参会者了解到,原来一座皖北城市,也能坐拥如此丰富的文旅“富矿”。一时间,以中青旅为代表的一批文旅龙头企业纷纷来蚌考察洽谈。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文旅融合、核心引领、轴带链接、片区联动、组团崛起、全域美丽”的思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三区、三组团”发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蚌埠主城区文旅产业吸引核;“一带”即蚌埠主城区淮河风情体验带;“三区”即“荆涂淮河湾”—文旅产业集聚区、“美在龙子湖”—文旅产业集聚区、“古韵三汊河”—文旅产业集聚区;“三组团”即“禹风鼓韵、榴乡怀远”—怀远文旅产业组团、“民歌之乡、水韵虹城”—五河文旅产业组团、“汉兴之地、胜利之城”—固镇文旅产业组团。

同时,我市正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文旅企业,大力推进“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城市记忆”“旅游+红色体验”“旅游+双招双引”和“会展+旅游”等,把好企业、好项目、专业人才集聚过来,为全市文旅产业大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创幸福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把打造“幸福蚌埠”作为温暖注脚,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旗帜鲜明地发出了“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的号召。

一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着力解决好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办证难等群众急难愁问题。

一年来,我市推深做实“一组一会”、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养成阅批人民来信习惯,认真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一年来,我市全力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文明新风润泽城乡、党群关系密切融洽、软硬实力相得益彰。

一年来,我市围绕党中央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旅游、金融、商业服务、大数据等“九业并举”,扎实推进33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完)

34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