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江海
“一个多月前,脚伤了,不能出去踢球,周末想找个地方看看书解解闷,但是,去哪看呢?还能过桥跑到市图书馆去吗?”1月12日,家住淮上区上河时代花园小区的市民李昂告诉记者,他有点郁闷,“即便是脚受伤之前,踢球也要开车过桥跑很远。这几年蚌埠建了很多图书馆、体育馆,具体位置在哪?想去踢球、看书,啥时候能去?需不需要办啥手续?”
李昂的郁闷,也是很多珠城市民的心声。“场馆知晓度、使用率不高,很多市民不知道周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馆在哪里。”市人大代表王茹告诉记者,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馆运营不规范,未能按照公示开放时间足时开放,推迟开放、提前闭馆等情况时有发生,各类场馆不按规定运营的情况也很普遍。”
除上述问题外,服务均等性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尤其针对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仍有欠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馆的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反馈机制,无论图书馆还是文化馆,对群众需要、受众结构,大多十分模糊,体育场馆闲置时间较长,导致所提供文化体育用品、展品一厢情愿,与市民实际需求脱节,也是致使我市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服务效能低下、缺少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众多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馆拔地而起,宽阔的场地、一流的设施、时尚的外观,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亮丽新景,但许多场馆效能不高、缺少人气,也是不争的事实。”王茹说,“目前,我市已建成8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2个体育馆、7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39个共享书屋(阅读点),达到国家标准的场馆不少,真正能吸引市民走入其中,惬意享受休闲时光的不多。”
如何提高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馆真正为民所用?王茹提出了四点建议:集中现有资源,改革运营机制;实现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和均等化,提供优质服务;创新运行机制,产品按需供应,让文化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共享书屋、区级图书馆由市图书馆统一管理。
“在‘集中现有资源,改革运营机制’方面,苏州市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市创立公共文化中心,由文化馆、美术馆、名人馆等8家事业单位组成,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活动场次比以前翻了两番,受益人群增幅达50%。”王茹说,“一些新建的文化场馆,往往位置相对偏远,市民知晓度较低,此时,不能坐等受众上门,必须从运营机制上打破旧框框,主动走向社会、服务市民。”
在“共享书屋、区级图书馆由市图书馆统一管理”上,王茹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目前我市已经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市图书馆为总馆,三县六区图书馆为分馆,全市7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9个共享书屋(阅读点)为基层服务点。”她说,“但是我认为,目前的总分馆制建设,存在‘有名无实’之嫌,各县区图书馆尤其是基层服务点,均存在无受众、无活动的现象。”
为此,王茹建议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持续推进过程中,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建立“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业务要求、统一数字服务、统一绩效考核”的运行管理机制。
“以‘安徽省文化云’‘蚌埠文旅云’为基础,打造内容综合、服务集成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文化活动内容精准配送。”王茹表示,“同时,可以结合各区域文化资源特色,把蚌山区图书馆打造为特色馆、淮上区图书馆打造为旅游网红打卡馆,让各个场馆独具特色,依托第三方运营提升市民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