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村一品” 刘集乡村活力足

2022-01-26 08:52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庞贵军 文/图

渡口村的草莓、张蔡村的粉丝、夹河村的羊肚菌、田圩村的七彩油菜花田、刘圩村的艾草……近年来,固镇县刘集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促进了本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中,刘集镇出现了不少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一批人才发展一片区域的生动事例,这些成长于乡间热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也成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近日,记者走进刘集镇,探寻这座全国文明村镇是如何发掘、孕育这些散落民间的“珍珠”,并串成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项链”。

念活“致富经”

冬日的皖北大地,恬静安然,固镇县渡口三有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草莓垄整齐地躺在大棚里,成熟的草莓娇红欲滴,尚未成熟的草莓则怯生生地躲在叶瓣下面,露出一丝丝粉嫩,凑近细闻,一股醉人的清香沁入心扉。

草莓获丰收,果农乐开颜。

“俺这合作社有22个草莓大棚,面积40亩,品种是‘天仙醉’。年初,头茬草莓就抢鲜上市了,一棚草莓卖了三万八,那些果形好、个头大的草莓,批发价在35元一斤。”合作社负责人左右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眼看着春节就到了,这第二茬草莓又可以卖个俏价了。”

天仙醉草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早熟草莓品种,由章姬草莓与法兰蒂草莓杂交选育而来,果形大而均匀,果肉细腻爽脆,口感酸甜适中,每亩产量在4000公斤以上。

这几年,左右好通过种植草莓走上致富路,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现在本村有二三十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大多是村里的妇女,其中有7户脱贫户,一年有七八千块钱收入。”渡口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人张华说,过几个月草莓下市后,徐英、大五等村民也要加入合作社干草莓大棚,这不,前两天刚给地整理好。

走出草莓大棚,左右好指着村庄周围的田脚地块告诉记者,今年将再建15个草莓大棚,其中几个棚子种植红颜草莓,吸引市民前来观光采摘,体验乡村乐趣。

像左右好这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农户在刘集镇还有很多,距离渡口村几里远的夹河村,村民杨思远通过种植羊肚菌,找到了一条“土里刨金”的致富路。

2016年,在外务工的杨思远返乡种植羊肚菌,从当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30亩,收益是一年上一个台阶。

杨思远介绍,许多人对羊肚菌比较陌生,其实羊肚菌属珍稀名贵野生菌,生长条件独特,市场前景广阔。羊肚菌肉质细嫩,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二十多种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效,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和销往国内一线城市。

“1亩地的羊肚菌产量有五六百斤,烘干后,1斤干菌能卖700元左右,是鲜菌价格的10倍。”固镇县刘集镇夹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涛介绍,到了采收季,附近村民趁着农闲到杨思远这里帮忙采摘,每天80块钱工钱。

家门口就业,生活有奔头

“目前,羊肚菌销售是供不应求,且市场价格、药用价值都比较理想,但种植羊肚菌也存在管理难、产量低等问题。”得知村里流转土地开始种植羊肚菌,杨思远说,“俺要主动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当地乡亲在家门口共奔致富路。”

拓宽“幸福门”

清洗、粉碎、粉渣分离、沉淀、冲糊、打漂……这两天,位于张蔡村的薯香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爱章、张爱好正带领村民加工粉丝,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刚刚发往中粮集团蚌埠、宿州、马鞍山等分公司的粉丝。”张爱好拿着出货单据告诉记者,每年与中粮集团签订10万斤订单销售的同时,又与中国邮政合作签了2年粉丝专卖合同,现在通过“农粮驿站”“九个挑夫”等线上平台销售,去年粉丝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薯香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薯祥’牌粉丝,延续了传统手工工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口感韧滑,味美质佳,保留了过去原有味道。”张蔡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平秀介绍,合作社陆续参加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展会、长三角供销合作社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广东国际薯业博览会、中国旅游国际博览会等,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销量提升了,需要的红薯也更多。薯香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200余户村民开展规范化种植,其中有125户脱贫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而在刘圩村的美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车间,生产加工艾草场景一样火热。

“去年合作社完成‘艾小农’商标注册,300多亩艾草收获260多吨艾叶,带动农户种植艾草2000亩。”美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武堂表示,一期500平方米厂房项目建成,1300平方米的提绒卷条车间已投产。下个月,面积3000平方米的二期项目中的年产3000公斤单方艾草精油提取车间和艾草纺织品车间建成投产,将进一步丰富艾草产品形式,实现产品差异化营销。

刘集镇党委副书记刘峰介绍,“艾草是多生长于荒坡、田间沟渠的一种常见药草。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多地医院均将艾叶烟熏、艾叶洗浴、艾叶洗手、艾灸防瘟、佩戴香囊等作为防疫重要手段和建议。我们结合刘集土壤成分、物候特点等,经多方考察论证,把艾草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来抓,制订艾草发展规划,扩展艾草种植规模化、加工产业化。”

当前,刘集镇推广“订单+收购+分红”等模式,以技能培训、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强化利益联结,增强农户经济效益。以“理论+实训”技能培训,三百余户农民加入艾草订单种植。而美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艾草项目全部投产后,艾草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一万余亩,带动五十余人就业。

走好强村路

在探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中,刘集镇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出发点,把村民增收作为根本目的,因村施策,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增长点。

“能为村里做点事,而且大家伙还能有收益,俺这半亩地不算啥!”在夹河村村委会会议室,村民李邦录拿着《房屋拆迁协议》《土地租赁协议》告诉记者,“村里也没亏待俺,都是高于市场价发放的补偿金和租金。”

“俺们村的杨思远通过种植羊肚菌致了富,村班子就商量着,这技术家里有,能不能流转点地种植羊肚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夹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修洲说,去年村里组织7名妇女到东阳市画水镇学习中国结技术,并与当地企业结对共建,3栋4000平方米的厂房将在4月建成使用,其中2栋厂房用于中国结编织生产,另外1栋是对羊肚菌进行风干加工,预计可带动200余人就业。

“去之前,就觉得编中国结怪难的,到了地点一看,比俺年龄大的人都会编,跟着她们干了半天就学会了。”梁秀芹说,“回来后俺又帮带村里其他姐妹,就等厂子建好去上班了。”

发展产业,不仅要有项目,还要有实体企业做支撑。在上个月开工生产的兴盛宠物玩具厂夹河生产车间,当地妇女正在加工毛绒发声玩具。“目前有13名妇女在这里务工,预计每人每月有两千多元收入。”夹河生产车间负责人张沙沙说,由于订单多,任务重,年后还要上三十多台缝制设备,招工四十余人。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留得住。

“这里的土质比义乌好,含糖量高,适宜种植甘蔗。”电话中,义乌市糖鸣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叶俊胜对去年渡口村试种六七十亩青皮甘蔗效果向记者如是说。

“协议中,渡口村出地出人,义乌市糖鸣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技术和资金,今年种植面积扩至200亩,并将建一个糖厂。”张华说,1亩地能收14000斤甘蔗,可加工成1400斤红糖,通过精加工每亩地纯收入达1万多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有望翻番。

刘集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宝龙介绍:“现在每个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相对较单一的现状,让村集体能有更多的钱来为群众办事,另一方面发展一些经济价值和农业产值较高的新型农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刘集,东楼村的螃蟹养殖、王李村的西瓜种植、田圩村的甜瓜种植等村特色种养形成规模,今年将继续围绕‘一村一品’目标,发展水上村的  鱼养殖、杨湖村的土鸡养殖、刘集居委会的活性炭生产等,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刘集镇党委书记陈雷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我们将持续发掘打造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持续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实现“回乡一人、致富一方”。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鼓励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落实“土地到村”经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

18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