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工作,也要生活
2月21日,晚上6点半,疲惫的苏坤走出公司大门。一阵寒风扑面吹来,他赶快裹紧身上的薄羽绒服,身体也瑟缩起来。“都快忘了,这个时节蚌埠的天气还是这么冷啊!”
外出务工5年后,2022年2月,苏坤久违地在家乡蚌埠迎来春天。14号开始上班,他目前供职的这家企业规模不大,生产电子元器件相关产品。这对于在南方某电子厂工作5年的苏坤来说,工作流程已轻车熟路。距家3公里多的这家企业给他开出的薪水是3000-5000元/月,其实明显低于他之前挣的6000元/月以上的水平。但人过三十岁,苏坤说,自己“想通了”。“我家就在龙子湖区,到公司骑车不超过20分钟,每周还有一天能在家休息,陪陪父母,还是这样踏实、舒服。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需要我的时候我希望能在他们身边。另外,我也想能腾出一点时间来,学个手艺什么的。”
回忆起前5年的外出打工经历,苏坤的描述是“进了大电子厂,哪还有什么生活?”他此前的工作场所流水线24小时不停,人是两班倒。公司实行白班和夜班。一个班12小时,虽然中间还有短暂的就餐、休息时间,但整体的工作时长依然让他觉得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恒温恒湿无尘的工作环境,需要穿防尘服,这也让他难以接受,十几个小时都穿着全身包裹的衣服,只露两只眼睛,而且所有的随身物品都不能带进车间。“每天就是和机器打交道,5年了,感觉人都麻木了。”
帝晶光电员工食堂能容纳千余人同时就餐。 蚌报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摄
更令他害怕的是夜班。“上夜班很累,对身体损害也大,太熬人。那种孤独感也比白天更严重。一周休息一天,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但是不管白班还是夜班,下了班就只有吃饭、睡觉,最多刷会儿抖音什么的,长期住在厂区也没什么娱乐。虽然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如果愿意更多加班,还能拿到更多钱,但是完全没有生活。当然,那时大家也都是出来挣钱,有没有生活,也不可能那么在意,只要能多挣点,苦就苦些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坤的想法从开始出去时的“就要挣钱”逐渐转变到现在的“也要生活”。“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虽然目前身体还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也不比几年前了,他们万一有个什么事,我离得那么远,怎么顾得过来?想来想去,还是留下吧。”
在市人社部门的服务企业用工“春季攻坚行动”系列招聘会上,他找到了如今的工作。“我们蚌埠现在也有大电子厂了,国显、帝晶这样的,招聘会上我看到了,工作节奏什么的,比我之前的那种好点儿有限,我肯定是不会去了,但是身边确实还有一些人愿意去。我选了现在这个企业,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长白班,虽然承诺的3000-5000元的工资,完全不加班估计只能拿到3000,加班才能拿到5000元,但是已经挺好。”苏坤说,既然在家乡上班了,自己肯定不会再接受以前那种工作节奏,如果以后都能这样少加班,他想趁着年龄还不太大,学个手艺。
留与走的选择
苏坤想要的“一技傍身”,就是唐季涛的现状。虽然学历不算很高,但唐季涛在机械方面有着自己的技术和想法。但以往,自己的技能在蚌埠本地匹配不到最合适的岗位,所以收入上不去。如是,虽然也想留在家乡,但多年以来唐季涛一直都在湖南某机械工程企业工作。因为9000元左右的月收入在蚌埠是挣不到的,“蚌埠没有那么合适的职位,要是凑合找个活,工资低得多。要是收入相差不大,谁不想留在家乡呢?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谁不想多陪陪家人?”
今年留下,缘于自己的需求得到精准匹配。“是以前我没有这么多信息,还是以前蚌埠确实没有这样的企业和岗位?这个我不清楚,总之是今年才在本地找到这么合适、这么匹配我的岗位。”唐季涛感慨。在某工程机械企业,一份技术性很强的岗位吸引了他,到企业面谈之后,唐季涛选择了留下。“月工资8500元,早8点到晚5点半。原则上是双休,订单多的时候肯定也要调整,要加班什么的。总体上,和之前我在外面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在家里肯定各方面都要省一些,经济情况应该会比在外面要好。”
谈到就业的选择,唐季涛说,对自己这样有技术的人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岗位。“我又不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孩子了,不会再单单是出去看看,感受感受大城市氛围,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成了家、有了娃,谁都想离家近一些,能多照顾一些,但是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说实话如果今年不是碰巧遇到这个岗位,我肯定还得走。留在家里虽然好,但真是一个月就挣个三四千,实在没意思,生活也负担不了。”
数年来和唐季涛一起外出工作的赵迎则选择了继续外出。“唐师傅吃香啊,我这没啥技术,只能干普工,在外面反正天天除了吃、睡,就是挣钱,加班就加班吧。拼的就是加班时间。在蚌埠多少也得加班,一个月拿个三四千,那我不如出去,拼命干能拿到七八千。”赵迎说,而对于未来的设想,赵迎自己依然迷茫,“我想等手里有点钱了,再回来干点小生意什么的。但是到底干啥,也没想法。不过不急,我还不到30岁,现在只要愿意进厂,40岁回来也能找到工作。实在不行还可以去超市搬搬货,去一些厂搞搞包装,反正饿不死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