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 李向前 文/图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等具体安排。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蚌埠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第一任务,全力以赴抓排查监测、抓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良好开端。”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勇表示,蚌埠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全市脱贫人口4.6万户13.49万人 如何防止返贫?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李勇看来,乡村特别是刚刚脱贫的乡村,经济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对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长远,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
“好政策让我安了心。”家住固镇县杨庙乡姚王村的脱贫户姚成领说,住在政府帮助改造重建的新房子里,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过去的一年,我市累计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衔接文件,防止政策急刹车,有效保持了帮扶政策总体合理、适度、可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安排对持续攻坚区怀远县进行倾斜,规模达1.8亿元,占财政衔接资金总量的47%。
虽然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市脱贫人口共4.6万户13.49万人,要持续确保十余万人和88个脱贫村“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不出问题,并且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政治底线,总体压力很大,任务仍然较为繁重。李勇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聚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四类重点人群,推动县区开展动态监测。还要统筹各项政策和各类资源,实施分层分类、到户到人救助帮扶,做好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紧盯脱贫人口“钱袋子” 如何持续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才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手要抓稳,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稳住脱贫基础;一手要抓拓,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拓展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面对肢体残疾,固镇县杨庙乡乔圩村苏玉芬敢想敢做,通过流转其他村民的40亩土地,积极发展订单花生、订单青豆和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努力提高产业经济收入。
同时,苏玉芬还抓住时机,利用农闲把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建筑施工队,尽管身体行动不便,但他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到处联系施工项目,全程跟踪施工过程,确保安全施工,确保高质量完工,不仅增加了自身收入,也帮助其他村民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过去的一年,我市持续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帮助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累计建设符合标准、达到带动增收要求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10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脱贫户近1.4万户发展自种自养,达标的超过8600户。
要把促进帮扶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千方百计拓渠道,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五河县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扎实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用工“双节春风行动”。来自市乡村振兴局数字显示,通过推广“123工作法”,保障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2021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近4.8万人,排名全省第五位。2021年设立公益性岗位1万余个,比2020年增加296个,24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口566人。
紧盯脱贫人口“钱袋子”,综合采取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等多种方式,持续有力、有效确保脱贫人口总体收入稳定,让增收渠道更多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776元,同比增长17.83%。
“今年我们将聚焦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广‘一自三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模式,支持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建设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市乡村振兴局规划项目科负责人说。
实施“两强一增”,围绕“四化同构” 如何发展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此,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过去的一年,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围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围绕县区农产品资源优势,我们确立了糯稻、奶业、生猪、肉禽、优质蔬果等10大优势主导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建成了85万亩糯稻、4.5万头奶牛、260万头生猪、沿淮100万亩蔬菜、10万亩稻渔、2亿只肉鸡、肉鸭、肉鹅和1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长三角和皖北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中心。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必须坚持把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多业态发展、一二三产融合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产品加工,我市大力开展农业“双招双引”,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65.4亿元。新希望六和、鹏欣、牧原食品生猪全产业链养殖和饲料加工板块、可牛了高端液态奶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怀远桂柳牧业、和平乳业二期完成设备安装,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达131.45亿元。怀远兄弟粮油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3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11家。怀远县以糯稻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怀远县、蚌山区成功创建省全产业链示范县。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四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蚌埠将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四化同构”,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奋力推动蚌埠乡村产业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为我市“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奠定扎实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