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春耕新景:田间透着科技范儿

2022-04-01 08:4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杨露露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刻,这个春耕有什么新变化?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疫情下春耕生产措施能否跟得上?

这个春天,记者深入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从刀耕火种到镰刀挥舞,历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空中飞、地上跑,现代农机覆盖着“耕、种、管、收”所有环节,演绎着田间变奏曲。

高科技为赶农时增产量添底气

“嗡”地一声,一架无人机升空,4个螺旋桨飞速旋转,小麦叶子随风摇摆。

空旷的麦田里,并无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只有“飞手”和种粮大户陈涛站在田头。“过去,我自己背着药壶喷洒,10亩地就要花上一整天,既辛苦还容易播洒不均,打药好坏全凭感觉。现在动动嘴皮子,不仅效果好,还能精准把控好量。”陈涛说。

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的重要节点。特别是惊蛰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进入拔节快速生长期,正是开展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贾利萍告诉记者,春季气温变化大,小麦生长快,往往需要在短时期内采取化学除草和追施拔节肥等田管措施。

三分种,七分管。在陈涛的记忆里,十年前,春季田管还是个耗时耗力耗人工的苦活,春天天气变化尤其快,苗情转化往往都在一朝一夕间,一步跟不上就会影响着夏粮生产。现在,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无人植保机实现了“快、准、狠、稳”的高效运作模式,每小时能够完成喷洒作业相当于15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春耕效率,满足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多种需求的同时,这种精准施药还大大助力绿色防控,让农业更“绿色”。

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演绎田间变奏曲。  李向前 摄

春争日、夏争时,无处不在的“高科技”为赶农时、增产量的春耕增添了底气。告别“肩背手打”,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正在成为春季田管的“主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认为,“采用自走式植保机械,还有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机械,一方面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高效省工,节本、增效,做到春耕防疫两不误。”

从“人背手打”到“无人机作业”,目睹这一变化的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善军说,今年春耕期间,高效植保机械是春管的主力军,随着无人机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普及,过去一直制约着全程机械化的难题得以有效破解,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春耕时节,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围绕推进小麦生产“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我市加大新型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全市现有大马力拖拉机6256台,联合收割机16024台,谷物烘干机1616台,植保无人机714台,精量播种机18460台,农机总动力594.65万千瓦,可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和收获。

高科技真正成为农民的“田保姆”

移步换景,视线转移到五河县浍南镇马厂村,来自江苏盐城的种粮大户李立松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采取的是稻麦连作种植模式。由于上茬水稻收获较迟,去年秋种期间雨水较多等因素综合影响,小麦播种较晚,目前小麦还处于返青期,田间看麦娘等杂草发生较重,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李立松立即联系了五河县禾苗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调配来两台宽幅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药防治。“打好了苗情基础,夏粮丰收就有了希望。”看到大家伙在田野里穿行,李立松悬着的心算是放下。

“我不是本地人,前期承包土地已经花去了不少钱,所以最后放在置办农机的钱就显得紧张了。”李立松告诉记者,对于他这样的大户,跟当地农机合作社合作购买服务就成了最佳选择。

装备升级、科技集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的背后,是农业现代化实现质的飞跃。来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数字显示,全市已建立农机服务组织723个,防治服务组织296个。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对路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措施,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的同时,有力增强防控效果。

去年夏收期间,全市共有46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夏收,成立23个农机维修服务队,48个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全面做好小麦抢收和服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托管式、网约式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日前,怀远县苏集村,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喷施农药。 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长期在农技推广一线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戴四基认为,近年来农业生产托管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线上+线下” 科技大餐送上门

新春伊始,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加快。2月25日,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为全年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定下了总基调。会议提出,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连日来,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闻“情”而动,及时奔赴生产一线,查病虫,看灾情,因地因苗因灾因时,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农技指导两坚持、两不误。

“老朱,你这块地小麦应该是使用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浓度过大或重喷造成的。”3月28日上午,接到群众农情“急难愁盼”问题后,五河县植保站两位专家和该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执法人员一道来到浍南镇肖许刘村种粮大户朱士培的麦田,在仔细查看麦苗灾情和详细了解近期用药情况后,当场诊断为除草剂药害,并开出解药良方。

为做好当前春耕工作,市农业农村部门根据春季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及时制定印发了《蚌埠市2022年小麦春季田管意见》,组织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400余名,通过微信和进村入户到田间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根据苗情、草情、墒情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分类开展指导服务,因苗施策,落实降渍、除草、追肥等春季田管措施,促弱控旺,迅速掀起春管春耕热潮。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领域有着更多的“着墨”,提出若干举措,对稳定“大国粮仓”、端稳十四亿人“饭碗”再加码。

仓廪实、衣食足,对于拥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人来说,“丰收”是一个充满着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词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今年我市提出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部署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尤其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各项工作。

236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杨露露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刻,这个春耕有什么新变化?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疫情下春耕生产措施能否跟得上?

这个春天,记者深入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从刀耕火种到镰刀挥舞,历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空中飞、地上跑,现代农机覆盖着“耕、种、管、收”所有环节,演绎着田间变奏曲。

高科技为赶农时增产量添底气

“嗡”地一声,一架无人机升空,4个螺旋桨飞速旋转,小麦叶子随风摇摆。

空旷的麦田里,并无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只有“飞手”和种粮大户陈涛站在田头。“过去,我自己背着药壶喷洒,10亩地就要花上一整天,既辛苦还容易播洒不均,打药好坏全凭感觉。现在动动嘴皮子,不仅效果好,还能精准把控好量。”陈涛说。

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的重要节点。特别是惊蛰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进入拔节快速生长期,正是开展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贾利萍告诉记者,春季气温变化大,小麦生长快,往往需要在短时期内采取化学除草和追施拔节肥等田管措施。

三分种,七分管。在陈涛的记忆里,十年前,春季田管还是个耗时耗力耗人工的苦活,春天天气变化尤其快,苗情转化往往都在一朝一夕间,一步跟不上就会影响着夏粮生产。现在,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无人植保机实现了“快、准、狠、稳”的高效运作模式,每小时能够完成喷洒作业相当于15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春耕效率,满足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多种需求的同时,这种精准施药还大大助力绿色防控,让农业更“绿色”。

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演绎田间变奏曲。  李向前 摄

春争日、夏争时,无处不在的“高科技”为赶农时、增产量的春耕增添了底气。告别“肩背手打”,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正在成为春季田管的“主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认为,“采用自走式植保机械,还有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机械,一方面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高效省工,节本、增效,做到春耕防疫两不误。”

从“人背手打”到“无人机作业”,目睹这一变化的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善军说,今年春耕期间,高效植保机械是春管的主力军,随着无人机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普及,过去一直制约着全程机械化的难题得以有效破解,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春耕时节,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围绕推进小麦生产“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我市加大新型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全市现有大马力拖拉机6256台,联合收割机16024台,谷物烘干机1616台,植保无人机714台,精量播种机18460台,农机总动力594.65万千瓦,可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和收获。

高科技真正成为农民的“田保姆”

移步换景,视线转移到五河县浍南镇马厂村,来自江苏盐城的种粮大户李立松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采取的是稻麦连作种植模式。由于上茬水稻收获较迟,去年秋种期间雨水较多等因素综合影响,小麦播种较晚,目前小麦还处于返青期,田间看麦娘等杂草发生较重,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李立松立即联系了五河县禾苗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调配来两台宽幅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药防治。“打好了苗情基础,夏粮丰收就有了希望。”看到大家伙在田野里穿行,李立松悬着的心算是放下。

“我不是本地人,前期承包土地已经花去了不少钱,所以最后放在置办农机的钱就显得紧张了。”李立松告诉记者,对于他这样的大户,跟当地农机合作社合作购买服务就成了最佳选择。

装备升级、科技集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的背后,是农业现代化实现质的飞跃。来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的数字显示,全市已建立农机服务组织723个,防治服务组织296个。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对路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措施,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的同时,有力增强防控效果。

去年夏收期间,全市共有46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夏收,成立23个农机维修服务队,48个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全面做好小麦抢收和服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托管式、网约式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日前,怀远县苏集村,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喷施农药。 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长期在农技推广一线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戴四基认为,近年来农业生产托管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线上+线下” 科技大餐送上门

新春伊始,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加快。2月25日,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为全年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定下了总基调。会议提出,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连日来,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闻“情”而动,及时奔赴生产一线,查病虫,看灾情,因地因苗因灾因时,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农技指导两坚持、两不误。

“老朱,你这块地小麦应该是使用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浓度过大或重喷造成的。”3月28日上午,接到群众农情“急难愁盼”问题后,五河县植保站两位专家和该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执法人员一道来到浍南镇肖许刘村种粮大户朱士培的麦田,在仔细查看麦苗灾情和详细了解近期用药情况后,当场诊断为除草剂药害,并开出解药良方。

为做好当前春耕工作,市农业农村部门根据春季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及时制定印发了《蚌埠市2022年小麦春季田管意见》,组织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400余名,通过微信和进村入户到田间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根据苗情、草情、墒情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分类开展指导服务,因苗施策,落实降渍、除草、追肥等春季田管措施,促弱控旺,迅速掀起春管春耕热潮。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领域有着更多的“着墨”,提出若干举措,对稳定“大国粮仓”、端稳十四亿人“饭碗”再加码。

仓廪实、衣食足,对于拥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人来说,“丰收”是一个充满着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词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今年我市提出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部署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尤其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各项工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