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秀才 沉到社区一线 “理论”才更懂实际

2022-04-15 08:00 蚌埠新闻网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吴秀才来到蚌埠市委党校,成了一名年轻的社会学教师,研究基层社会治理领域。

从事理论研究4年,尽管有基层调研活动等实践,但他发现,“理论”研究中,他仍缺少最鲜活、最直观的“百姓视角”。在市委党校的支持与鼓励下,他蹲点社区3个月,和社区工作者一样上班。他说,只有真正沉到社区一线,研究出来的“理论”,才会更懂居民实际需求。

蹲点3个月

掌握社区“最鲜活”资料

2021年4月1日早上8点,吴秀才来到龙子湖区解放街道,成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几天前,他和爱人一起,把年幼的儿子送回老家,让父母暂时照顾。

“都说社区工作忙,提前把孩子送回老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吴秀才告诉记者,整整3个月的社区工作体验,也证实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吴秀才今年34岁。近日,在市委党校办公室,吴秀才从一堆记事本中,翻出他在社区蹲点那段时间的记录本。记者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记录着:“4月19日,周一,街道、区文明创建工作检查;4月20日,周二,创建检查整改、社区文明养犬宣传;4月21日,周三,报送材料、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4月22日,拍宣传片……(备注:日常工作不包含其中)”。

“第一天去社区,从早到晚,一直帮助居民注册‘疫苗接种’的注册码,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吴秀才说,这期间,有居民反映楼道灯不亮等各种小事,他也只能记录下来,忙完再去处理。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常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虽然“社区愁,干部盖章忙不停;社区怕,行政任务层层发”只是顺口溜,在某种程度上却反映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紧张、任务繁重的真实状况。

然而,社区居民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区,找的是社区工作人员。

如何让社区工作人员甩掉过重负担、轻装前行,服务于居民?吴秀才建议,为社区减负、放权、赋能,规范精简简报和材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让社区有能力更好服务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社区治理

要服务居民对更好生活追求

社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在吴秀才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等书籍。

当前,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非常活跃,各地在社区发展与治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吴秀才告诉记者,社区治理担负夯实政权基础、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大使命。“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形势之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展现出巨大活力,不管是办公条件、人员配备、财力支持等方面较之过去都呈现出巨大改观,为基层自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他认为,社区治理,最终要落脚在提升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上,要真正服务于居民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呢?

在吴秀才看来,方便群众“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打造便民生活圈,创新社会服务,引入“老人食堂”等更多的服务模式,利用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营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让小区居民的融合度更高,培育“熟人社区”,打造更“和睦”的大家庭。

“将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主线,不断提升融合治理水平。”吴秀才说,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双线融合,不断拓宽智治领域,在发掘群众需求、反馈群众问题、智慧社区建设、网络+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在他的《基层社会治理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研究中,智慧社区建设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185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吴秀才来到蚌埠市委党校,成了一名年轻的社会学教师,研究基层社会治理领域。

从事理论研究4年,尽管有基层调研活动等实践,但他发现,“理论”研究中,他仍缺少最鲜活、最直观的“百姓视角”。在市委党校的支持与鼓励下,他蹲点社区3个月,和社区工作者一样上班。他说,只有真正沉到社区一线,研究出来的“理论”,才会更懂居民实际需求。

蹲点3个月

掌握社区“最鲜活”资料

2021年4月1日早上8点,吴秀才来到龙子湖区解放街道,成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几天前,他和爱人一起,把年幼的儿子送回老家,让父母暂时照顾。

“都说社区工作忙,提前把孩子送回老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吴秀才告诉记者,整整3个月的社区工作体验,也证实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吴秀才今年34岁。近日,在市委党校办公室,吴秀才从一堆记事本中,翻出他在社区蹲点那段时间的记录本。记者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记录着:“4月19日,周一,街道、区文明创建工作检查;4月20日,周二,创建检查整改、社区文明养犬宣传;4月21日,周三,报送材料、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4月22日,拍宣传片……(备注:日常工作不包含其中)”。

“第一天去社区,从早到晚,一直帮助居民注册‘疫苗接种’的注册码,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吴秀才说,这期间,有居民反映楼道灯不亮等各种小事,他也只能记录下来,忙完再去处理。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常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虽然“社区愁,干部盖章忙不停;社区怕,行政任务层层发”只是顺口溜,在某种程度上却反映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紧张、任务繁重的真实状况。

然而,社区居民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区,找的是社区工作人员。

如何让社区工作人员甩掉过重负担、轻装前行,服务于居民?吴秀才建议,为社区减负、放权、赋能,规范精简简报和材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让社区有能力更好服务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社区治理

要服务居民对更好生活追求

社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在吴秀才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等书籍。

当前,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非常活跃,各地在社区发展与治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吴秀才告诉记者,社区治理担负夯实政权基础、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大使命。“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形势之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展现出巨大活力,不管是办公条件、人员配备、财力支持等方面较之过去都呈现出巨大改观,为基层自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他认为,社区治理,最终要落脚在提升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上,要真正服务于居民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呢?

在吴秀才看来,方便群众“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打造便民生活圈,创新社会服务,引入“老人食堂”等更多的服务模式,利用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营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让小区居民的融合度更高,培育“熟人社区”,打造更“和睦”的大家庭。

“将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主线,不断提升融合治理水平。”吴秀才说,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双线融合,不断拓宽智治领域,在发掘群众需求、反馈群众问题、智慧社区建设、网络+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在他的《基层社会治理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研究中,智慧社区建设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