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文 通讯员 郑向阳 马 娟 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万余吨、村内沟塘3346处,全市以环境整治为主的公益性岗位9000余个,约31.5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农村“颜值”蹭蹭往上涨,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最关键的是要住得‘舒服’,记得住‘乡愁’。”江海洋是市委党校讲师,在县干班、青干班等多个主体班次主讲《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场教学:垃圾处理的绿色转变》等课程。近年来,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他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探索。
村庄处处有风景
村民居住更舒心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江海洋“下乡”的旺季。
翻开江海洋去年的工作记事本,5月去五河县大新镇、临北回族乡调研美丽乡村建设,6月赴怀远县北淝河调研水体治理,7月调研沱湖周边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8月去固镇县观察水体环境修复情况……他说,只有贴近农村,才了解它,才知道村民的真正需求,研究出来的“理论”,才更有“人情味”。
在市委党校,江海洋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书籍,有些地方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
“乡村是中国人的根,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今年40岁的江海洋,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下乡走访调研,都备感亲切。他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和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江海洋感慨颇深。
水光潋滟的村庄。
党的十九大以来,蚌埠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江海洋告诉记者,近年来,蚌埠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使人居环境整洁有序。不少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处处有风景,村民居住更舒心。龙亢镇黄洼村、申集镇大董村、王庄镇钓台村等,环境都很不错,而且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坚持务实有效
更是一场持久战
“好了就想更好,有些农村的人居环境,还有进步空间。”江海洋说,他调研时发现,有些村庄虽然有垃圾桶、垃圾池,但村民精准投放垃圾的意识不强;部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投入运行,河道管护人员对河道清理不彻底,禽畜粪便随意排放、丢弃等现场依然存在。他建议,把有条件的、距离城区较近的乡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纳入城区一同规划和治理,城市建设反哺农村。要坚持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在江海洋看来,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但是农民作为治理主体,应全过程参与,承担主体职责。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逐步推动其生活方式的良性转变。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环保项目的推进涉及到多个部门,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制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推进工作,发挥整体效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热土,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江海洋建议,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全过程监督与评估机制。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建议采取第三方参与模式,对利益相关者行为、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问题反馈等方面全面考察。逐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上,推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村庄规划和村居设计建造,杜绝大拆大建,探索绿色农房建设方法和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加强新型农业技术运用,逐步减少和控制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合理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充分利用秸秆、农村有机垃圾等废弃资源;推广干清粪、暗管收集输送粪污、固体粪便静态好氧堆肥等畜禽粪污处理工艺技术等。
“要坚持务实有效,坚决杜绝为整治而整治的形式主义。”江海洋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切要从农民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为农村解决问题,给农民带去实惠,同时,还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专职力量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