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贾铁成 文/图
【阅读提示】
随着今年夏粮丰收,全市粮食收储工作也已启动。一粒粒饱满的小麦,既是天下人的衣食所仰,也凝聚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更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近日,记者深入各地基层,采访收割、运输、存储、加工环节的节粮减损工作,探求粮食如何实现颗粒归仓。
小麦机收至关重要
风吹麦浪丰收景,乡村田野遍地黄。一个多月前,记者在五河县小溪镇张巷村采访时,只见一台台收割机在田地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片片麦地被收割殆尽,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不到半小时,小麦就收割了一半,这速度可比过去人工快多了!”看着金灿灿的麦粒,张巷村村民张运胜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家共播种了14亩麦田,由于田块较为分散,又地处丘陵地带,不容易请到收割机收割,每到麦收季节,他都会提前预约农机手帮忙,经常是该区域的第一家收割农户。
“请机器收割,钱是多花了一点,但效果却显而易见,既能保证收割效率,又能增加单位收获量,一点不吃亏。”看着金灿灿的麦粒从输送管倾泻而下,张运胜对记者说,在他几十年的记忆里小麦收割从来都是“人海战术”,不仅进度慢,而且效果差,经常是从九分成熟收割到十分成熟,最后总有一部分麦穗落到地里,所谓“十成熟丢一成”。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收割机几乎成了麦收的“标配”,老张从此彻底告别了人工收麦。“效果真的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张运胜笑着说,收割机不但包办了收割、脱粒、运输、卸粮、秸秆粉碎工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劳动周期,还有效减少了粮食的浪费,真正实现了小麦应收尽收。
“总共收了6000公斤小麦,相对丘陵地区,今年产量已经不少了!”张运胜说,自从麦收实现了机械化,每亩地起码能多收0.5-1公斤粮食,怎么算都是赚了。
老张的话并非夸大其词。据专业人士介绍,机收减损1个百分点,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亩可增收5公斤左右,如果放眼五河县,今年种植小麦面积为115万亩,仅此一项,可增收约575万公斤粮食。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夏粮丰收的链条中,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为了从源头减少浪费,今年麦收期间,我市农机部门把提高机收率作为增产的重要抓手,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机收减损取得实效。据统计,截至麦收结束,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
运输环节不容忽视
“跑一趟车少了几百斤粮食,那样事俺可从来没做过,这是不负责任,也是浪费粮食。”6月29日下午,谈及自己从事的粮食运输,59岁的货车司机张宽杰对运输漏粮的行为嗤之以鼻。
今夏五河县小溪镇张巷村麦收现场
粮食运输,如果因水分流失、磅秤差异而造成的损耗或情有可原,但若因运输车辆遮挡不严、密封不够而造成流失,那就是浪费。如何在运输环节减少粮食损失?经常从事粮食运输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有着自己的心得。
张宽杰,是固镇县杨庙镇钱郢村人,也是一名粮食运货车司机,拥有一台载重30吨自卸货车,常年为种粮大户、农业企业以及小农户承担运粮服务。凭着多年的跑车经验,他对运输环节如何减少粮食损失相当了解。
“不‘跑冒滴漏’是粮食运输的基本要求。”张宽杰告诉记者,早在买车入行时,他特意选择了密封性较好的车辆,“我这台车属于高栏仓式载重货车,采用高挡板设计,一次性能装30多吨粮食。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对车斗进行漏洞检查、用泡沫胶填补缝隙,装货完成后会再覆盖上篷布,防止运输颠簸和雨淋。抵达目的地后,只需打开下料出槽,粮食就自然淌出来,非常方便。”
除了在运输车辆上增加保护外,运粮委托人还会安排其他的预防措施。“每次雇车运粮前,我们都会与司机约定损耗保持在总量的千分之一,超出则要求司机赔偿,一来能减少物流损耗,二来防止人为破坏。”固镇县杨庙镇的种粮大户任启良说。
然而,以上粮食运输方式基本局限于市内,长距离的运输需要集装箱式车辆。“我们销往外省的粮食主要用集装箱式的车辆,不仅能防潮、减少浪费,而且相对运输成本也较低。”任启良说,去年他向广东、福建销售了一批小麦,采用了集装箱运输模式,车辆抵达蚌埠新港后,通过码头吊机直接装船,无需调换,省去了很多麻烦,也是最可靠的运输方式。
无论是张师傅的自觉,还是任启良的防范,减少运输损耗无疑是最直观的节粮减损方式。通过多方采访,记者发现,随着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交通网络的日益扩大,货车运粮的方式早已普及,特别是粮食经纪人的出现,加速了粮食的集中转运,,货车运粮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有效减少了粮食损耗,可谓一举两得。
绿色仓储 安全保障
如果说机收减损是开源,那么做好粮食仓储则是节流。据了解,长期以来,造成粮食损失的因素不止在收获和运输环节,储藏不当导致的变质也是重要原因。所以,科学妥善地保管好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收购小麦,收购价1.54元/斤”,6月30日一早,记者来到市粮食局第一仓库岱湖库区,门口醒目的指示牌预示着今年红火的行情。“这个价格是历史高价,昨天一听说,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没想到成了第一个。”来自怀远县包集镇的粮食经纪人年腾跃兴奋地说。
办完入库信息登记,年腾跃驾车来到检验室门口,工作人员随后用扦样机对小麦进行抽检。“主要检查小麦的颗粒、水分、等级和健康状况,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虫害和霉变的发生。”第一仓库党委书记王钦告诉记者,抽样过关后,再经过一系列流程,小麦即可顺利卸车入库。
据介绍,市粮食局第一仓库现有三个库区,长期承担着省、市两级储备粮及中央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其中,岱湖库区占地60亩,总仓容量为5万吨,仓库全部采用高大平房设计,除了具有密封性好,防鼠害等功能,还配备了鼓风机、通风管等设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岱湖粮库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监控系统,我们能够实时监控仓库的温度和湿度,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可以随时采取措施,确保粮食的绝对安全。”王钦说,正是在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加持”下,粮库的小麦品质可长期保持,最长可达3-4年。
“作为国有粮食企业,我们承担的责任不只是防止粮食减损,更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王钦表示,为了更好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一库正在积极推进马城镇新建库区的建设,该库区占地72亩,库容约7.6万吨,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和相关技术,设计等级超过现有库区,待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市粮储工程的又一样板。
粮食加工物尽其用
机收减损、集中运输、绿色储粮,节粮减损之路远未结束,粮食加工环节的浪费仍不容小觑。
随着麦收结束,我市的面粉加工厂也迎来一拨收购高潮。走进位于沫河口工业园的安徽天麒面粉有限公司,加工厂门前的运粮车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正从车上抽查取样,经过30秒的快检,各项指标合格后,随即对车辆放行。
“目前,我们所有的生产线均全部开动生产,库存的小麦也降到了历史新低,正是购入新麦的最佳窗口期。”公司负责人李向贵说,小麦进入粮仓后就在封闭的生产环境内流动,再根据品质好坏进行简单分类,然后送到不同的生产线上进行加工。
安徽天麒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面粉加工、销售、收储、研发为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全市多地拥有面粉加工厂。近年来,公司凭借与高校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先后开发了饺子粉、油条粉、蛋糕粉、特一粉等多种产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成绩,缘于对小麦的全方位利用。原来,公司为了提高小麦利用率,一方面对小麦品质进行分级,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特色面粉,另一方面把品质较次的小麦重新利用,制作成等级低的面粉,用于生产各种饲料,既提高了小麦的利用率,又拓展了产品线,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前,一粒小麦用的部分没有扔的部分多,现在轻研细磨,小麦层层剥离,每层都有价值,连麦麸都能开发成一系列产品。”李向贵说,靠着对加工技术的提升,小麦出粉率从过去的78%左右提升到如今的85%。
“节粮减损就等于增产增收,这是实打实的收益。”李向贵说,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小麦利用的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节粮减损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另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