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包容。”在听到“师德”两个字时,晏老师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这两个词。在她看来,教书是老师天经地义的职责,是基本功。能教出高分学生固然很厉害,但绝非老师的全部。只有具备了责任心与包容心,老师这个词才有了温度。“一位老师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是当成工作,还是当成职业,还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细微的区别就决定了他的态度乃至日后的成就。”一位英语老师用“work”和“job”来作为区分。在她看来,“师德是老师的尊严,是获得学生尊重的标准,是当老师的情怀。可以说,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石。”
这位老师直言,很多家长分班前会到处打听哪位老师教得好,哪位老师带出的学生分数高,削尖了脑袋想把孩子送到“好班”去。其实,一位认真负责,对待孩子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就足够了。“考试的分数只是一方面,老师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她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业务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三观要正,理想信念要坚定,并且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可能听起来像大话套话,其实是真心话。”这位老师说,时代变化,包括老师在内的社会群体三观也不可能维持一成不变。所以,身处时代变革的浪潮始终守住底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是对师德的考验。“可能有人觉得老师今天教的,赶不上明天的变化。实际上,不论怎么变,最根本的不会变,比如诚信,比如努力,比如谦虚。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令人肃然起敬。”
“为什么传道排在授业解惑的前面,因为身正为范,这是对老师道德品行上的要求。”杜老师作为大学教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而育人的前提是正己。除了三观正这些要求外,他认为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前一定要有淡泊名利之心,甘为人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他举例说:“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哪吒》,里面对师生关系就是很好的展现。不论学生根基资质、未来如何,老师只管尽心尽力教育,一心盼望的只是学生健康向上,积极有为。”
在杜老师看来,尽管老师也会有物欲,但师生之间还是纯粹些好。“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也会听到身边的人讨论该送什么礼物给老师。当然不排除有的老师希望收到购物卡这些‘实用’的,但我更希望是能够代表学生心意的,一封信,一张贺卡就很好。”杜老师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珍藏着的教师节礼物,是毕业十年的学生寄回来的。“每年准时有一张,寥寥数语,或是问声好,或是说说自己的近况。这样就足够了。”杜老师说,老师也是打学生时代过来的,也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有的老师我们现在还保持联系。在他们面前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青春时代,有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杜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老师现在还能记得他们上学时的外号。时隔几十年,师生聚会时仍然会笑得像个“五六岁的孩子”。
不过,也有人将师德简化为“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会会长吴松年看来,真诚的微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心中对学生有爱,脸上就会有笑容。孩子都是敏感直白的,会意识到老师的爱,并给予正面的反馈。”总结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吴松年说,毫无保留、心无杂念地去爱学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最便捷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