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谦
拖车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灵活方便的农业生产工具。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拖车早已退出农耕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直到生产队的时候,拖车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农耕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拖车属于全木质打造,框架结构,底部两边由厚实而平滑的木板组成,支撑拖车匍匐前行;脚板前端翘楚,似卧龙抬头,主要作用是规避田间道路上的坷垃、杂草等障碍物。拖车前面横木上穿有一只铁环,挂钩牛套,由耕牛牵引到田间。拖车上面置放犁、靶等生产工具和其他物品,也可载人。
拖车看似简单,但对质量要求特别高,虽说由多块木板和多根木条拼接而成,但木孔连接处必须深度契合,不能有丝毫的松动,唯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我的一位远房爷爷是个木匠,擅长拖车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他通常选用桑枣榆槐等树木为原料,根据各类农耕器具的结构“量身定做”。那时的板材加工都是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远房爷爷先是把整根树木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两个人来回拉锯,把树木切成板块,再根据农具用料进行分解。拉大锯的时候,远房爷爷和他的搭档都会累得满头大汗,即便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别人猫着墙根晒太阳,他们也会甩去棉袄,实施“拉锯战”。
制作拖车是远房爷爷的看家本领,不仅我们这个生产的拖车出自他手,就连周边生产队的拖车也大多是他的杰作。远房爷爷把拖车的质量视为木工生涯的生命,选好材质、用足功夫,精做好车。人们把他生产的拖车称之为“老木匠”品牌。当用户前来提取拖车,目测手试满意后,向他伸出大拇指的时候,远房爷爷就会声若洪钟地来一句“喝酒!”,用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来奖赏他和他的伙伴,庆祝又一台新车“下线”。
远房爷爷还会关注他的拖车使用情况。有一次,他到邻村的一位生产队长家串门,看到一辆拖车损毁严重,一看就知道是硬伤,老队长告诉他,是刚上套的牤牛犊性情暴烈,把拖车拉翻了,导致车辆受损。远房爷爷二话没说,把拖车带回去,连夜更换了损毁的部件,把拖车修好,送回生产队长处,继续为这个生产队的农业生产服务。那些年,远房爷爷不知修复了多少辆拖车,但没听说过收取过一分钱。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永远维护拖车在大伙眼里的完美形象。
我的爷爷是一位庄稼把式,犁田、耙地、撒种、扬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由几套人马组成的耕作队“南征北战”,包揽生产队的耕种任务。我那时候常常趴在拖车上跟爷爷一块下地,亲近大自然,感受泥土的芬芳。秋后翻耕山芋茬口的时候,时有遗落在地下的山芋暴露出来,我跟在爷爷的后面,又惊喜,又兴奋,忙不迭地捡拾山芋,母亲给我准备的小口袋常常收获满满。晚上收工的时候,拖车驮着我和我的“战利品”踏上归途,爷爷在拖车的后面牵着牛绳,肩上搭着牛鞭,嘴里唱着小曲。天上的一轮明月,俯视着凡间这精致的画面。
拖车具有干湿两种路况下的行驶功能。也就是说不管是晴天还是阴雨天都能够正常行驶,这是其它轮式农用车辆无法比拟的。那个时候农村大都是土路,轮式农用车辆在泥泞状态下的行驶是艰难的,往往处于被困状态。而拖车在阴雨条件下就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道路越是泥水湿滑越是通行顺畅,因此,阴雨天实施田间运输作业,拖车就派上了大用场。有一年,生产队栽种了几十亩的烟叶,烤烟的时候,阴雨连绵,群众在地里采摘烟叶全靠拖车运回来,上炕烘烤。一天到晚在泥水里摸爬滚打,拖车无声无息,无怨无悔,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呀!乡亲们感慨地说:“拖车在农业生产中真是帮了俺们的大忙啊!”
说起拖车,在咱们这个村庄里还有一段迎娶新娘的佳话呢!那一年,我家的一位远门叔叔经人介绍与20里外的一位姑娘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定于农历腊月二十八结婚。可日子进入了腊月,雨雪交加,绵延不断,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难。眼看着大喜的日子就要来临,叔叔一家人心急火燎,本来要是天气晴好,驾着骡马大车把新娘风风光光接回来,怎奈天公不作美,泥水路限制了骡马大车的发挥。经过与姑娘家一番沟通,叔叔最后商定将拖车作为婚车迎娶新娘。那一天,叔叔一家人将一个软床置放和固定在拖车上,新娘坐在拖车上,围着被子,蒙着红盖头,感受冰天雪地里的一方温馨。
漫漫迎亲路,悠悠拖车情。
星移斗转,历史把许多东西都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远房爷爷操斧使锯安装拖车的那股子工匠精神、我坐在拖车上感受农耕图腾的壮丽画面、远房叔叔用拖车迎娶新娘的美丽故事……都赋予了拖车这种最接地气的农耕车辆一种传奇色彩。(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