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主要栖息在草原、滩地,有时也在农田里觅食。
成年大鸨的翼展可达2米。
大鸨的颈部粗壮,头型似鸵鸟。
大鸨虽然体重很大,但飞翔姿势很舒展。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建平 文/图
3月1日上午,淮河晨刊记者在怀远县一处农田里,拍摄到一只正在觅食的大鸟,经过上网比对,确认这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绝迹多年的珍稀鸟类——大鸨。
这只大鸨身高近1米,头颈灰色,背羽棕黄色,带黑白相间的横纹。据了解,大鸨属鹤形目鸨科,有两个亚种,是大型地栖性鸟类,雄鸟体长超过一米,体重可达十公斤以上,雌鸟体型小很多。普通亚种繁殖于北方草原、农田和半荒漠地带,在我国中东部地区越冬。据鸟类专家、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立志教授介绍,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因栖息地被破坏、过度猎杀等原因,大鸨的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稀有物种。有资料称,大鸨在国内的数量仅300只左右,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近年在我省已绝迹。周教授说,时隔几十年后在淮河流域再次发现大鸨,填补了安徽生态版图的一项空白,对研究该物种的分布规律和进一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对安徽野生动物资源科学研究以及生态安徽建设,意义尤为重大。
日前,家住怀远县的一个小伙子听父亲说,自家承包地里有一只大鸟,他核实后即向蚌埠日报社《最蚌埠》微信报料。记者闻讯后,驱车往返百余公里,两度实地寻访,终见“真容”。市森林公安局副局长赵明说,罕见鸟种大鸨在我市越冬,说明我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也是我市积极争创国际湿地城市的一个显著成果。志愿者发现稀有鸟种后,积极向媒体反映,也体现了全市广泛动员、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群众氛围。赵明说,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一旦伤害大鸨这样的保护动物将承担刑事责任。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启动相关程序,正在修订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拟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相信包括大鸨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会越来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