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银行成功守护客户“钱袋子”—— 警银携手拦截“900万遗产”骗局

2025-03-20 18:45   



2月22日,中国银行蚌埠泗水桥支行与公安机关通力协作,成功拦截一起以“解冻900万遗产”为幌子的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守住了资金安全,获得了蚌埠市反诈办的通报表扬。

当天中午,一位中老年女性客户来到中国银行蚌埠泗水桥支行,要求汇款1000元至某事务所账户。客户声称接到某事务所电话,告知其已故的老伴在1989年曾借出500万元,现该事务所已“追回本息合计900万元”,但因账户冻结,需支付1000元“解冻资金”才能将“追回的900万元”转入其账户。故此,这名女士执意要求向该事务所账户汇款1000元。

该支行综服经理在询问汇款用途后,立即警觉到,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所谓“1989年出借500万元”的借款时间距今已36年,且客户无法核实具体情况。随即联系内控副职共同劝导客户,内控副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普及反诈知识的同时果断报警。

警方抵达后,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对客户进行劝导,通过半小时抽丝剥茧的分析,拆解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双重陷阱——既虚构出“巨额遗产”的诱惑,又制造了“解冻资金”紧迫性,精准针对老年人信息核实困难的心理弱点。经过耐心解释和分析,最终让客户幡然醒悟,终止了汇款操作,避免了资产损失。

蚌埠市反诈办在表扬信中特别指出,该案例的成功处置体现了中国银行员工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意识,一方面风险意识强,从“1000元汇款”中捕捉到异常,另一方面应急机制响应快,多岗位协同形成处置合力,同时,警银协作效率高,专业劝阻及时阻断诈骗链路。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老年客户是电信诈骗的高危群体,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的善良和轻信实施犯罪。请老年朋友们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的原则,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家人也应多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提高防诈意识,共同筑牢反诈防线。

消保提醒

  1、提高防范意识:中老年客户应加强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尤其是涉及“遗产”“中奖”“解冻资金”等陌生电话或信息时,切勿轻信。对于无法核实的信息,应主动与家人或银行工作人员沟通,避免盲目操作。

  2、核实信息,多方求证: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律师”“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时,不要急于操作,应先挂断电话,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对于涉及家人或亲友的紧急情况,应直接联系家人或亲友确认,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说辞。

  3、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以免个人信息被盗用。

  4、谨慎对待“亲情牌”:诈骗分子常利用老年人对亲属、子女的关心,冒充子女或亲友编造“出事急需用钱”的谎言。遇到此类情况,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核实,切勿轻易转账。

  5、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在银行办理汇款等业务时,主动告知工作人员汇款用途,并听取工作人员的风险提示。对于陌生人要求转账的,务必三思而后行,必要时可寻求银行或警方帮助。

  6、学习防诈知识,提高警惕性:多多关注警方、银行等机构发布的防诈骗宣传资料,积极参加银行或社区组织的防诈骗讲座,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增强防范意识。(蚌报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