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记忆中的慈父

2025-04-03 08:36 蚌埠日报  

文/郭 涛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我望着雨水在窗沿边慢慢地滑落,手上捧着厚厚的家庭相册,翻看着那一张张泛黄的旧照。首页便是父亲身穿解放战争时期军装的标准照,一身戎装英姿勃勃。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父亲,似乎从照片中走来,泪水不禁湿润了我的眼眶……

记忆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四个子女,那是怎样一段艰难坎坷的岁月哟!此刻令人心酸却又无比怀念的画面片段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正挥汗用铁锹拌着煤渣、再用模子压作一个个煤球,年幼的我孤零零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干活,说道:“爸爸,我帮你数煤球个数吧。1、2、3、4……”父亲每做好一个煤球,我就加一个数字,还小心翼翼地将煤球一个个排好队,小手也搞得乌漆嘛黑的,那时的我总会不经意地在想,等我长大有力气就一定帮父亲做煤球。虽然当时的我觉得自己的愿望颇有些“远大”,但看着父亲汗湿衣衫、辛勤劳作的背影,小小的我除了心疼又有什么力量可助父亲一臂之力的呢?……

斗转星移,父亲如今已是91岁高龄了。父亲孩童时期是在东北日寇的铁蹄下度过的,寒冬凛冽,年幼的父亲以放牛、砍柴为生,时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任凭刺骨的寒风吹入身体,也没有叫苦、怕冷的时候,然而贫困的生活磨砺出父亲坚毅的性格,“不要向困难低头”的朴实家训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子女的精神支柱。

在我印象中,父亲的伟岸身躯和强健体魄来源于年少时期军旅生涯的锻造。一个寒冬之夜,父亲从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只身一人前往江南从戎,如愿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就在东海舰队服役磨炼、在我军第五海校电报专业学习深造、解放大陈岛、参与剿匪战斗以及未能成行的抗美援朝等等经历,都成为父亲一生的丰富阅历,也成为我们子女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笑谈父亲的军旅生涯都可以著书了,我还自告奋勇担当执笔差事,妄以“作家”自居,父亲则付之淡淡一笑……

父亲退伍转业之后便来到当年还是荒野一片的浙西(如今号称“中国十里化工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厂之初乃是一贫如洗,生活清苦、粗茶淡饭,茅草房为工作、栖身之所,加之三年困难时期,前苏联撕合同、撤专家、弃援助,以至于当年建厂极度艰难,父亲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一同以“不拿下大庆油田,死不瞑目”的革命精神力量,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扛起一根根毛竹开始,生产出第一项化工产品,为建国十周年献上了厚礼。与此同时,父亲遇见了同是建厂第一代创业者的母亲,从相识、相知、相恋乃至成家立业,生育了我们四个子女,并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拉扯大。在清苦岁月的洗礼中,父亲和母亲见证了他们那代人人生伴侣的恩爱和伟大亲情。如今,回望那段艰苦岁月,父亲又有多少心酸苦楚萦绕心间啊?

父亲几十年工作之余形成的唯一不变的爱好便是垂钓了。退休之后,似乎只有静静地端坐于溪畔河边钓鱼时,父亲那劳碌的心才能得到一丝清闲与安慰。父亲对鱼竿、鱼钩、鱼饵这“三鱼”宝贝乃是格外讲究,从不允许他人随意玩耍。或许只有当垂钓满载而归后,将条条鱼儿放入水盆里,坐在一旁看着宝贝小孙女逗鱼儿玩耍时,父亲清闲自乐的心情才溢于言表。我在一旁笑道,好像父亲辛苦垂钓回来的“成果”是给宝贝小孙女当玩偶了,其实当家人在饭桌上品尝父亲这些钓鱼“成果”时,我的希冀是垂钓和鱼儿能够一直陪伴父亲安度晚年生活。

父亲在苦日子中煎熬过,习惯了清贫,勤俭节约伴随着父亲至今。虽然我们子女现今经济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愿让父母的生活品质更上台阶,父亲却不喜奢侈生活,只求食可饱腹、衣能暖身。如今社会生活天翻地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父亲虽依然崇尚艰苦岁月的勤与俭,但能对新生事物则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如电脑上网、手机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等,时常会向我们子女、孙辈请教,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如今父亲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闲时垂钓之余,就和宝贝小孙女逗乐,尽享天伦之乐,有时也和小区里的老友聊聊家长里短、时事世情。父亲永远是我们子女所敬重的老人,此刻我不禁能理解经典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正含义了。

永远想念的是父亲和母亲对我们子女的大爱的温馨画面,永久地伫立在我们的心间……


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