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靳瑾 文/图
5月15日上午,蚌埠一中教学楼下的高考倒计时牌打出了醒目的数字。日历翻到五月,随着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的,还有有关高考的话题。与此前数十届高考相比,今年的高考注定不同——因为一场疫情,师生集体上网课,教学模式从“面对面”改为“屏对屏”;4月7日复课后,要戴着口罩、相隔一米学习、就餐;此后不久,教育部又宣布高考延期至7月7日、8日举行。
面对种种变数,有学生调侃说:“我们太难了。”而在老师看来,越是最后两个月,越是彰显实力、定力的时候。做好心理建设,瞄准知识漏洞,冲刺阶段也可以跑出加速度。那么,本届高三学子究竟该怎么冲刺?
最后阶段 难免的焦虑
5月15日上午,记者一走进蚌埠一中的校门,就看到教学楼正中的高考倒计时牌,赫然写着:“今天距成功还有53天”。相隔几米的黑板上,则是国内双一流大学简介。当天恰逢高考前体检,“后浪”们有说有笑,青春的面庞神采飞扬,看不出太多焦虑的影子。
“复课一个来月,学生已经重新适应学校的节奏了。”蚌埠一中副校长陈虎本学年也兼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带两个班的生物课。他告诉记者,4月上旬刚返校的时候,还有学生偷偷找过他诉说自己的焦虑和担心,但如今已经很少。“每届高三学生都会有焦虑情绪,今年情况特殊,焦虑感更明显。”陈虎笑着说,其实大部分孩子最紧张的时刻是在高三一开学,到了后面反而会放松许多,“因为焦虑就像橡皮筋,拉得太长太久就成了常态,缩不回去了。”
对此,W先生颇有心得。他的儿子就读于蚌埠二中,排名一直稳定在年级300名上下。在他看来,孩子上学期还能兢兢业业,可疫情期间在家呆了三个月就明显懒散很多。网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检查作业时能发现很多明显的漏洞。但是,儿子并不以为然,复课后也没有表现得很紧张。尤其是听到高考延期的消息后,反应不是多了一个月复习时间,反而是哀叹盼了十几年的暑假白白少了30天。
尽管觉得儿子学习不认真,本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W先生在家也不敢过多提到“学习”二字。“十八九岁的孩子正是青春叛逆期,生怕我们当家长的唠叨多了激发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他笑着告诉记者,尽管心有不甘,但想来想去,觉得最后两个月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分数,还不如换个战略,以怀柔为主,争取让孩子有个平静稳定的心态,力争高考发挥最好水平。
“最后的阶段,希望学校能多教教应试技巧,再把学习习惯理一理,让孩子能保持好的心态、掌握好的方法去参加高考。”W先生说,第一次当爸爸,到了高三这样特殊的时刻更加觉得束手无措。自己高考已是二十多年前的老黄历,早就没有指导意义,更不敢拿来跟儿子讨论。尽管曾无数次在网上查阅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科普文章,一有机会就与其他家长沟通取经,甚至天天泡在论坛查高考趋势,但面对每时每刻具体的生活与教育,仍难免有无力感。所以,他希望学校也能给予家长一定的心理支持,教授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好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奔跑。“只要学校有要求,我和孩子他妈肯定非常配合。”采访中,他语带虔诚。
而在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就读的小C,因为三质检考试成绩与原本预期有差距,好几天没有露过笑脸。如此一来,父母更加紧张,不停劝说女儿放松心情,不要在乎一时一刻的成绩。“孩子跟我说,感觉上网课的时候没有拼尽全力,非常后悔。我们想辅导开解她也是有心无力,不知道如何减轻孩子的压力。”小C的妈妈说,如今只能背着女儿常给老师打电话,拜托老师多关照。
重要关头 有效的学习
4月23日-24日,全市高三年级按计划进行了三质检考试。这场考试历来被看作高考成绩的重要预判,对学生的心理、下阶段的教学有显著影响。“从考试结果来看,没有大起大落,基本在我们预料范围内。”说起考试,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用“基本正常”来形容。作为全市教学科研的掌舵人,罗时新研究了每个学科的试卷和成绩。他介绍,尽管高三教学是一项整体工作,但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个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到了最后关头,在落实教育教学总体要求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个体关注更重要。
“从上网课开始,每所学校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复课后各校都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正在按计划推进中。”谈及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罗时新认为:“虽然今年情况特殊,业内预测高考试卷总体难度可能会降低。但无论怎么变,冲刺阶段还是要回归基础,梳理知识漏洞。”他告诉记者,高考中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是基础性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抓住基础才谈得上提高。
在陈虎看来,五月已进入第二轮全面复习,关键在于抓差补缺。因此,日常训练应多以大量专题练习和综合试卷为主。三质检结果也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缺项,基础题上丢分不少。所以,回归课本主线,主攻基础部分是眼下必须要做的重点。为此,该校每周进行一次文综或理综的模拟考试,希望从中发现问题。“最后两个月也能亡羊补牢,做得好就会有明显进步。”他建议说,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尤其要着重基础,有针对性地抓差补缺。
陈虎还特别提醒,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执着于技巧而忽略了基础的学生,平时最爱寻找“三短一长选最长”之类的解题技巧。事实上,这是回避核心问题的表现,过于强调技巧就会形成自我妨碍。在他看来,关键还是踏踏实实的学习,一个个知识点啃过来才是最保险的办法。
道理全都懂,就是学不进去怎么办?一位高三学生发的朋友圈很有代表性:“别人复习是查漏补缺,我是女娲补天。”对此,陈虎建议,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可以准备一个错题簿。把常见的错题记下来,没事翻一翻,最常丢分的地方显然就是薄弱项。针对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多做练习。“学习的时候尽量平心静气、摒弃杂念,只专注于眼前这道题目、这件事情。别的不多想,既不想为啥别人会我不会,也不想差了多少。抱着能学一点就多考一分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就很好。”
采访中,蚌埠一中校长芮立斌也持有同样观点。他介绍,该校在每个学科目前的复习中,都十分注重基础的知识,比如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等。不间断地强调最根本的内容,通过巩固基础来提高准确率。“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芮立斌告诉记者,学校要求高三年级班主任每天进班听课,以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向。“教学相长,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氛围和谐积极,肯定有助于提高成绩。”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经历三次质检考试后,我市还将在6月4日、5日安排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来熟悉考试,细化、强化知识点,以此提高备考的有效性。对于全市两万多名高三学生来说,这次考试也是高考前的一次规范演练。
关键时刻 温馨的氛围
采访中,几位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如何督促孩子学习的问题。要不要给孩子压力?如何才能掌握好度?陈虎分析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说,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加点压力,不然始终进入不了竞技状态;敏感的孩子要注意保护,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学习。
“不管孩子什么情况,家长一定不能啰嗦,而是要就事论事、有理有据。千万不能啥都扯到不努力不用功上去,否则只能起到反作用。”陈虎笑着说,老师的“啰嗦”是专业的,也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如果家长跟孩子总是处在“针尖对麦芒”的紧张状态,尤其动不动就翻旧账,不如索性把“啰嗦”的任务交给老师。自己则专注于做好后勤保障,平时扮演好倾听者、陪伴者的角色就可以。
采访中,我市一所省示范高中的高三班主任也认为,与自己往年带过的高三年级相比,本届学生和家长更需要心理支持。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健康研究会副秘书长郑杨看来,高三本来就是敏感阶段。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延期的高考,都可能导致焦虑情绪。“无论做怎样的心理疏导,重大考试、特殊阶段都会让人紧张焦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郑杨解释,焦虑并非全无益处。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警惕的是过度焦虑,尤其是严重到带来生理反应的过度焦虑。郑杨总结说:如果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很紧张焦虑,且持续多天无法缓解;近一段时间情绪波动大;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如头疼、胃痛、睡眠质量下降、食欲改变等;平时喜欢做的事也提不起精神;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冲动,那就比较严重了。千万不能自己捂着,而是要寻求家长和老师的专业帮助了。
不过,在郑杨接触到的求助中,绝大部分只是普通的情绪问题。“虽然表现各不相同,但个性体现的背后往往是共性问题。”采访中,她提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办法:遇到情绪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时候,不要忙着与它对抗,而是先深呼吸几次平静心情。然后想象内心深处有一个漂亮的小盒子,把所有的情绪都放到小盒子里,告诉自己:这也是我的一部分,我接纳它。然后,盖上盖子,轻装上阵。
对于家长,郑杨的建议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不论是“我们相信你一定成功”,还是“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这些话统统别说。孩子最需要的,往往是温柔的倾听与理解。“可以在轻松的时候,跟孩子聊聊学校的人和事。不抱任何主观态度的倾听,千万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再贴上个标签。”郑杨建议,家长可以找到孩子话语中正向的一面加以肯定。比如说,孩子害怕高考考砸了,家长就可以从孩子自我要求高、有上进心来看,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共同执行。“很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会看很多书和资料。其实有一个最根本的方法不要忘记了,就是对孩子纯粹的爱。”郑杨说,无论是故作轻松,或是不住嘴的耳提面命,都不如和孩子坦诚相对。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渠道多,一切套路了然于胸。过于精致的方法反而不如淳朴无条件的爱有效。
“高考的确很重要,但也只是人生一次经历而已。”采访中,郑杨也用了最近刷屏的《后浪》作为寄语:我们这一代人的想像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