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好几个我喜欢的主播,都会在10月20日晚上开直播,很多心仪的商品都打4折、5折,当天啥也不用干了,就刷手机。”网购达人吴女士说,今年“双11”,很多网络直播预售提前开启。和吴女士一样,不少市民这两天已经被优惠短信“轰炸”了。部分卖家开始进行“双11”预热,把一些货品贴上“双11”优惠的标签,或者是先支付十几元预订,“双11”再支付尾款。
准备熬夜购物拼手速
抢优惠商品支付定金,到“双11”再支付尾款已经成了近三年来的常规抢货模式,而今年,淘宝主播的直播间成了卖预售的主战场。市民王女士介绍,“比如这一瓶原价2000多元的化妆品,如果抢到主播直播间里的限量发布,就能打5折,还送8个5ml同款产品的小样,价格算下来可比美免税店了。”
不过,如此“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并不是这么容易办到的。“去年,我蹲守在直播间,当天直播间里的人是将近1000万人,限量最多的商品是1万套。这些商品简直就是秒空,有的甚至来不及打开链接就抢完了。”王女士告诉淮河晨刊记者,“将近5个小时的直播,我只抢到了1件商品。”
“根本抢不到!网速、手速都不行。”市民张女士说,平时大牌主播直播,抢手的商品都几乎秒空,更何况一年一度的“双11”。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张女士表示,今年,还是会在直播间试试运气。
“我是一个主播的粉丝,已经关注他两年多了。今年‘双11’,我会继续支持他。”市民苏小姐说,因为主播的直播间里常常有3000万以上的人,慢一秒就抢不到了。为了不耽误看直播,她会用两部手机,以免漏掉要抢的商品。“去年在直播间我买了2万多元的东西,等到付尾款的时候心痛死了。今年的直播预售,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冷静。”
优惠券叠加“法则”拼“智商”
“我有一个群,群里面的成员会经常分享一些优惠券,同样的东西,要比别人少花不少钱。还可以关注一些微博账号,也经常发优惠券。”今年60岁的王女士,算得上“资深网购达人”。退休在家的她,将网络购物琢磨透了,定时抢购物券、积分满减、购物券叠加等规则,甚至比一些年轻人还会精打细算。
在王女士的讲解下,虽然记者还是没有搞清楚某些规则,但用她的话来说,网上购物确实有门道。“我也在直播间买东西,但是经常抢不到,可能是年纪大了手速慢。我还是用老办法在‘双11’购物,家人从来不用操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大多数人准备在“双11”时网购。
抵用金、优惠券、折扣券、免定金……像王女士一样,每年在“双11”,都会经历一场“数学考试”的大有人在。不过,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放弃”五花八门的计算,就是“佛性”购物,缺点啥买点啥,不在乎是不是“双11”。更有市民称,咱的智商达不到啊,只能理性购物了。
“直接降价或者打折很难吗?非要捯饬来捯饬去。光是看各类优惠的使用规则,就已经头晕了。优惠活动过于复杂,简直浪费时间精力。”市民刘先生说,除非是看到特别想买的,又不得不在“双11”那天抢,他真没时间掺和进“双11”抢购中去。
理性消费防范网购风险
不可否认,不少选择在“双11”出手的市民属于跟风网购,看到网上有优惠便盲目买下一些不实用的商品。
去年,市民孙女士家就购买了50盒面膜,结果自己用不完,大部分都送人了。“当时就觉得便宜,买的多赠的多。”孙女士说,应该理性消费,莫要被商家“迷了眼”。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有些商家看似对商品打了折,优惠力度挺大,但商品价格其实比平时有所提升,算下来并没便宜多少。许多网店都存在这种现象,不过是商家利用“双11”的促销手段。
业内人士提醒,要理性购物,勿过度囤货,任何商品都有保质期,一旦囤货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既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精力。此外,消费者务必选择大型、正规的网站购物。一定要注意所谓的“预售”“红包”“客服”“信用提额”“中奖免单”“刷单返利”等骗局,不要贪图便宜随意点击不明来路的优惠券或者红包链接。有些商家会“先涨价再打折”,诱导消费者购买,有些商品打完折后甚至比活动前价格还要高。消费者不要轻易被所谓的高折扣迷惑,防止价格猫腻。
保存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卖家所在的网络购物平台投诉或拨打卖家所在地12315热线投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