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王传义 文/图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长海,是安徽省第一批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他以时刻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使命,阐释着“医者仁心”的真正意义。因表现突出,他在疫情期间火线入党,并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抗疫一线的“拼命三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王长海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他就被任命为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担任安徽救治组组长,负责三个病区医疗工作。
为了扩充病房收治病人,王长海完成了一个医护团队的组建,并在协和东西湖医院增开了一个有27张床位的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他第一个进病区摸底,对轻症、重症人员做大致梳理,然后与当地医护人员商量工作交接具体事宜,组织队友打扫卫生、安排床单元、整理医护办公室、张贴各种防疫抗疫制度、组织培训、安排后勤保障。除了保障医疗救治工作顺利开展,他还要实时掌握自家队员的身心状况,帮助他们纾解情绪压力。
在武汉期间,王长海做了一件让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事,就是抽调呼吸科医生组建一支社区巡诊专家组,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隔离点开展排查工作,对疑似或轻症患者实施提前干预,让抗疫关口前移,避免一部分轻症患者转为危重患者。每次在社区,他都要看四五十张CT片,最多时到社区要看一百多张CT片。有时医院工作太忙,到社区时间很晚,他就利用汽车车灯连夜读片,他以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读片近千张、诊断近百例,从无误诊漏诊,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了社区隔离点的防疫工作。“一直到我们离开,只要社区隔离点有需要,我们就随叫随到。”
手术中的王长海。
在武汉期间,王长海和他的战友们接管协和东西湖医院三个病区81张床位,武汉太康医院三个病区144张床位以及一个重症监护室9张床位,共治愈患者100余人,好转出院患者200余人。
因为表现突出,王长海在武汉时就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前不久又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还进入人民大会堂领奖。对于获得的各种荣誉,王长海朴实地说:“在国家有需要时,我也只是做了医务工作者该做的工作,尽了医务工作者该尽的职责。”
攻坚克难再出发 继续书写医者担当
从武汉回蚌后,王长海在市一院的大力支持下重新组建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的同时,他还兼顾普通及危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诊治工作,多重压力下既是对科室管理和应对能力的综合“大考”,也时刻考验着科室负责人的专业技术和协调、执行能力。
4月9日,一位连续咳嗽十多天的年轻女患者来到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经门诊胸部CT检查提示,该患者“右中间段支气管异物”。王长海在接到值班人员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科室,在反复仔细阅读患者胸部CT片后,他认为患者应立即入院手术。
由于患者气管内异物较大,且异物周围已经形成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造成了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普通气管镜下难以取出异物,且在取异物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出血,这对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以及手术团队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最短的时间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4月11日上午,呼吸科、麻醉科多学科协作,为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由于患者气管内感染严重,异物取出也是一波三折。经多次操作后,异物终于被顺利取出。“这是一类圆形的硬质异物,直径约1.2厘米。如果患者送医时间再晚一些,就真的危险了。”王长海团队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手术技能以及多学科通力协作,患者术中术后基本没有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中。
王长海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王长海还带领长海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定期为行动不便、独居、失能等患者提供上门随访服务。
李先生长期患有慢阻肺、呼吸衰竭、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需要进行长期无创呼吸机治疗。在与患者及家属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后,王长海与医疗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前往患者家中,为患者进行基本的生命指标监测及健康检查,并手把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家庭无创呼吸机、制氧机、血糖监测仪等仪器,及时帮助老人加快康复。
从患者“找上门”到医生“上门找”,王长海带领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完善做好术后患者出院随访工作,用专业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延伸护理”服务的温暖。
王长海坦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从事何种岗位,都要勇于担当作为。”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还在继续,他也会时刻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医者初心和对党的庄严承诺,守护好更多百姓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