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文 刘晨/图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
一条条宽阔畅通的大道,新型舒适的新能源公交车辆,带去乡村振兴好消息的农村路……全市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也是百姓民生改善的历史。
夯基垒台,必将积厚成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百姓利益是恒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市把交通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以蹄疾步稳的奋进之态,展现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之势,擘画出美好未来的发展范本。
公共交通飞跃发展 书写日常美好生活
坐上崭新舒适的公交车,周晓莉带着孩子前往孙家圩子游玩。女儿今年小学三年级了,正是渴望知识的年纪,周晓莉就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多带孩子外出走走,增长见识。
今年“五一”假期,前往孙家圩子的71路公交车免费乘坐,这让周晓莉不禁感慨,公交线网规划日渐完善,车辆环境更是没话说,再加上有“免费午餐”这样的好事,而今出行真是舒适又享受。
6月28日,180路公交车行驶在206国道上,前往马城镇政府终点站
周晓莉清楚地记得,以前的老式公交车晃晃悠悠,总是伴随着铰接盘咯吱咯吱的转动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交车渐次“变身”,有了空调,车况更新,车速提高了,班次也增多了。如今,老旧的公共汽车早已淡出市民视野,市内交通全部换成了新能源车,告别了“黑尾巴”,实现节能环保。
打开手机二维码,轻轻一扫就可以无忧乘车。近年来,移动支付大大提升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从售票、投币、刷卡,再到如今的扫码乘车,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公共交通变化之快,更加体会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日常出行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公共交通建设提质增效,交上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十三五”以来,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线网结构更趋优化,公交行驶总里程达23819万公里,较“十二五”增长37.3%;累计新开公交线路49条,优化调整线路39条,公交线路长度达122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76公里,增幅172.8%;公交线网密度达3.32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2%;建设改造公交场站9座,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公交出行“急难愁盼”问题,使公交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实际行动。新开优化市域公交一体化线路21条,建制村班线8条,实现市区内所有乡镇全覆盖。
自市域公交一体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从原来78个村到现在152个村,服务城乡居民从原来17万人到现在33万人,覆盖面增加一倍。票价更优惠,从原来农村班线的4-8元票价降为“1元票制”,同时,实行月票优惠卡、七种人群免费卡通用,城乡居民与主城区百姓享受到了均等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打造立体出行网络
从家门口出发,驱车五分钟就驶入京台高速涂山怀远出入口,陈劲开向着南京出发了。
陈劲开家住长青乡陈郢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想过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快速路网带来的便利。几十年来,他眼见着村子从以前的偏远村落,变为如今的市域乡村,村口的路也摇身一变,成为宽敞开阔的大道。
京台高速建成通车后,陈劲开站在村子里,听见车辆在高速路上来回穿梭,突然希望有一天,他也可以驾车在疾驰的车流里穿梭。去年6月,京台高速涂山怀远出入口正式建成通车,陈劲开的梦想成了真。
“七一”前,我市有涂山路(解放路至雪华山西路段)等七条“断头路”通车。
从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到国省道的高速畅通;从摇摇晃晃的摆渡船,到立体交通网络的风驰电掣。百年前津浦铁路上一声长鸣,为蚌埠这座小城拉来了兴旺。而今,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珠城市民外出告别了“绿皮车”,坐上了快速高效的高铁列车,一日往返“北上广”不是梦。
我市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便利百姓出行和产业兴旺的交通项目陆续落地建成,路网结构不断优化,京沪、京台、沿淮等多条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穿境而过,交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通过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工程,建设发达高效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城通高速、县县通2条以上高速,城市高速外环闭环,形成“四纵三横两联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力争到202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5公里,密度达到6.8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加快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推进G3、G36国道主干线服务升级,实现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对接。重点解决“县县通”、“县县间通”高速,消灭省际“断头路”,加密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实现高质量“内通外联”。
农村公路通达 畅通出行“末梢”
在五河县小圩镇,浍河圈堤路犹如长龙环绕,给该镇发展带来了腾飞的动力。这是一条长9.8公里、宽6.5米的农村公路,为小圩镇近千亩稻虾养殖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农村公路通达不仅解决了该镇群众的出行难题,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以路兴产、以产拓路”的良性循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百年来社会经济兴旺发达的真理。建设农村公路,打通乡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我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聚焦服务“三农”,畅通农村网络末梢,推动农村公路进村入户,进一步发挥农村公路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功能,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537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91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6座,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68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57.22亿。建制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出行,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率达68%、危桥改造开工率达100%、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开工率达100%,顺利实现“双过半”。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十四五”期间,加速农村路网提档升级,投资5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力争到2025年,县道达到二级公路不低于40%、三级公路及以上比例不低于70%,乡道达到双车道四级公路比例不低于7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