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过去环保在其他部门,现在并到了技术部。”近日,记者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技术中心总监欧加思笑着向我们解释:“技术有力量,环保见效果!”
位于沫河口工业园的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产甲醚、甲酚和香精香料产品的化工企业。不过,走进厂区却没有闻到传统化工企业常见的刺鼻气味。“关键是把无组织排放变成有组织排放。”欧加思告诉记者,海华不断加大对环保的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仅2019年至今就先后投资4500万元,包括将所有排放废气的储罐放空口安装呼吸阀、配套了冷冻装置和酸碱喷淋吸收装置,事故池及生化系统全封闭、氯化甲苯车间增加碳纤维吸附脱附装置、新建3台RTO焚烧装置等。企业甚至“武装”到了围墙——通过厂界在线监测系统,能对所有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气浓度实时监控,一旦超标立刻启动预警,防止废气“逃逸”出厂区。
在海华的智能化安全控制中心,更能感受科技加成的震撼——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巨大屏幕未来感十足,所有生产系统的实时指标、环保监测系统的数据滚动播出。欧加思解释,化工企业最讲究精准,不能出一点差错。如今,不仅各生产工序实现了进料、出料自动化,还在每个关键节点安装了自动监测系统,一旦超过阈值自动报警。记者注意到,屏幕上有一个个圆点不停移动。“每个圆点对应一个员工,所有员工随身携带定位卡,可以显示实时位置。”欧加思告诉记者,人、系统融为一体,不仅生产和环保的精细化提高,科技作用力也发挥到最大。
不止是企业,园区内更是配套先进。在距离海华不远的沫河口工业园内,刚刚投入使用的智慧管理平台也让生态环境监管更加高效。“智慧平台包括管理平台、安监平台、综合检测平台、环保平台等。”站在监控大屏前,淮上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涛一一指给记者看:平台可不仅仅是个数据采集、分析中心,还有能飞出去的“眼睛”——无人机。只要设定好航线,无人机可以24小时巡航,实时传输拍摄画面,还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对水体和气体进行监测,比肉眼观测更精准。
“你看,屏幕上看到的就是无人机实时传送回来的内容。”淮上区生态环境分局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沫河口中队队长潘凤柱告诉记者,如果全靠人力来巡查,每人每天最多跑几家企业。而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转一圈,还能定制航线、聚焦放大任意视角和部位,掌控全局还不丢细节。“不论日常监管还是应对突发事件,都是最佳帮手。”对此,潘凤柱给出了很高评价。
工厂的环保工作有了科技加成,黑臭水体治理也有“黑科技”——正在治理中的淮上区二号沟从昌平街起,到吴小街泵站结束,全长5.6千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长约5公里的河道和水环境治理。“水里的喷泉不是为了美观,而是曝气用,能够提升水体自身净化力。”采访时,项目工程负责人徐金亮随手一指,就有隐藏的科技:水中的绿岛是浮动湿地,用钢绳锚定河道中,既能降解水体中氨氮又不阻碍河道正常行洪;岸边挡土支护采用灌装了泥土和砂石的生态框,坡上栽种绿植,水中种植藻类,既保证了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又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两岸排口还设置了截污井和智能化截污设备——4G网络会实时将截污井内数据和视频传至中控室,一旦发现来水量超过预期就立即关闸限流,防止雨污混流管网带来的河道水质污染。
“在疏浚河道基础上,增加岸线和生物多样性,扩大水环境容量,一方面修复了河道水生态系统,一方面通过生物科技防治污染。”徐金亮形容,有科技赋能,功夫下在“看不见”的地方,效果自然“杠杠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