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安康)近年来,青年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实施阵地提升、便民服务、视频赋能“三大工程”,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明实践新路径。
阵地提升
在“深”和“新”上求突破
对同乐园等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提档升级,创新构建“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网格实践点”三级服务网络,打造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宣传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形成全域覆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居民楼栋、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嵌入文明实践元素,建成“阅读图书角”“楼道文化墙”等微型阵地6处,实现“推窗见文明、转角遇服务”。同步建立“文明单位资源库”,统筹辖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18家文明单位场馆资源,累计开展联合活动120余场次,实现阵地利用率翻倍。
便民服务
在“精”和“专”上见实效
构建“1+3+N”志愿服务体系,即以实践所为中心,组建同心圆、微心愿、益家亲等3支专业队伍,孵化“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结对帮扶”等特色志愿团队18支。创新推行“时间银行”积分制度,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积分,可兑换便民服务、家政服务等福利,同步开展星级志愿者评定,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打造周末“联合接待日”服务品牌,每周组织社区、物业、志愿者三方联动,在小区广场设立“一站式”服务台,现场开展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便民活动,累计解决楼道照明改造、停车位规划等群众诉求860余件。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实现志愿服务从“零散参与”到“体系化运作”升级,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视频赋能
在“广”和“活”上要成效
以微信视频号为载体,推动各社区立足本土特色、贴近群众需求,围绕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民生服务等,创作“短、平、快、趣”的短视频,构建“一社区一品牌”视频传播矩阵,让文明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通过标准化运营、特色化选题和互动化传播,形成“街道统筹+社区主创+群众参与”三级创作机制,打造出“社区小王说事”“虹号暖小巷”等特色栏目。目前,全街3个社区均开通微信视频号,累计发布原创视频235余条,总播放量超45万次,粉丝量突破2500人,成为解读政策的“云课堂”、服务民生的“指尖站”、凝聚邻里的“情感窗”,实现基层宣传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跨越升级。
下一步,青年街道将继续深化“三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文明实践共同体。